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平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生态学与金融学等学科研究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平衡的内容与特征,发现了城乡间金融资源配置失衡与信用体系生态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生态;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G759.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上正规金融机构只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来提高效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2015年央行正式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可以实现信息中介、支付、理财、投资等方面的线上功能。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不断吸收发展创新的,因此要从金融生态平衡的内涵、外延等角度对其进行反复理解。
  1 互联网金融生态平衡的内容
  1.1 互联网金融主体之间的生态平衡
  主体主要涉及三方面:资金盈余者、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包括利用互联网进行活动传统银行)、资金短缺者。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体现在如下方面:
  1.1.1 直接融资中的平衡
  在直接融资中,众多理性的资金盈余者寻求期望投资报酬率与资本保值增值。因此要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就要满足双方对资本的最大化效用。即资金供应者的最大期望报酬率效用=资金需求者的利率、手续费等交易费用最小化效用。
  1.1.2 间接融资中的平衡
  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互联网平台供应方,主要提供便捷、稳定、快速、相对安全的服务平台供买卖双方进行交易,通过收取经计算的会员费和管理费(提取买卖双方交易额相应比例)来保证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其提供长短期、大小额、单一和多重相结合的产品组合,使资金盈余者投资这些产品。平台严格审核借款人信用条件,把符合规定的借款人资金需求信息放到网站上,以降低资金供应者的投资风险,使其获得期望报酬率的同时感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作为投资者回报,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资金提供者提现收益时收取固定的或者按比例计算的费用。这是第一种方式的间接金融平衡。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为资金需求者服务时,为其带来大量投资者,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凑足所需资金。作为回报,资金需求者会按成交额比例、利息或其他利益方式交付金融平台一定的费用。这是第二种方式的平衡。
  1.1.3 互联网金融平台间的生态平衡
  理论上网上金融平台间应遵守良性循环、可持续的市场规则竞争。同时平台也应尽力保持其内部金融项目管理平衡,例如平台内部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匹配协调等。
  1.2 互联网金融主体与金融环境的生态平衡
  要共同发起成立网联。会形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开放安全的运营机制,促进金融行业高效经济地运转。平台合规发展大势已定。除此之外,法律环境,国内宏观金融环境,社会信用环境等一系列条件将会影响主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
  2 互联网金融生态平衡的特征
  2.1 积极跨界合作
  一方面,无论是纯互联网机构向金融跨界还是金融机构内部互相跨界,两者都最终扩展了金融范围,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另一方面,积极跨界正确引导了市场竞争,打破了大银行垄断,使金融生态更加平衡。促进了技术创新,提升了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
  2.2 去中心化
  互联网金融业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或生态群落,在其范围内,线上金融平台企业、投资者、融资者是三个方面的大节点。中心不是线上金融平台企业,也不是投资者和融资者。投资者、融资者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由选择某个线上金融平台企业,金融平台企业也可以自由选择投资者、融资者,每一个投资者是一个节点,每一个融资者是一个节点,每一个线上平台企业也是一个节点。这三方面的大群落、大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生态平衡。
  2.3 自我进化的生态演绎
  推动互联网金融生态进化的动力主要是技术,其让普惠金融的规模化成为现实。1990年,AR技术首次应用于金融领域,其在提供个性服务时可以降低传统客户服务成本。2008年,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企业可从数据中寻找投资机会,拓展新金融业务,同时借助数据还可在征信时对风险进行控制。2010年,云计算与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极大提高风险管理中复杂数据的处理效率,也加大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安全。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降低支付生态系统成本。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广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便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大幅降低交易费用。
  3 互联网金融生态平衡的缺陷
  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城乡间配置金融资源的结构失衡以及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落后。
  3.1 城乡间金融资源配置失衡
  由于乡村经济基础与城市不同并且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城乡间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在所难免。失衡与互联网普惠金融理念未能充分实践有一定关系,普惠金融在实践过程中只能缓解传统实体金融的资源供求错配现象,但無法较大深入解决此类。
  3.2 金融信用体系生态建设不完善
  信用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金融生态良性发展全局的成败。在实践中互联网金融信用缺陷表现在供求双方信用机制的不健全。投资者存在收益违约时无法向金融平台追偿;融资者存在还款违约时,金融平台因追踪成本太高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互联网金融信用问题也不容忽视。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机构诈骗跑路的不在少数,给金融生态平衡造成了重大的破坏。
  4 改善互联网金融生态的建议
  4.1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是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深入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利于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城乡间金融资源配置问题。
  4.2 不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整个金融业(包括互联网金融业)良性生态平衡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和根基。缺乏此载体,金融生态圈内就可能诈骗成风,秩序混乱。因此深入进行社会信用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
  可从立法、政府严格执法与社会舆论上予以推动,立法时要坚持信用融投资与自由竞争的理念。互联网金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了立法保障,还必须有政府相关部门严格的执法行动。运用我国高科技联网手段进行金融业务监管,实行对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的举报行为的奖励制度,将互联网金融失信平台纳入“黑名单”。
  [参考文献]
  [1] 赵洧平.试论我国金融生态平衡[J].湖南社会科学,2007(06).
  [2] 王文荣,马国温.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J].经营与管理,2018(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