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及实践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校的整体育人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的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主要包括队伍体系、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心理普查、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等。然而,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还存在着落后的工作理念、不完善的服务体系、专业程度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特点以及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工作体系构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9-0105-03
  引言
   近年来,高校频发大学生心理问题,该问题也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多次发文明确要求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和谐校园构建的保障,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为此,要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各高校应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要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此外,因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面临就业压力,还要应对交友恋爱等问题,所以加快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特点
   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相融合
   在我国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都融入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呈现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的特点,注重培养德行及品质。比如:《礼记·大学》中提出:“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句话实质上就是指“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而“仁者不忧”在《论语·子罕》中被提出来,则指的是仁德的人就不会忧愁。目前,高校将学生的思维发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并借助于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积极指导学生正视生活,最终能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1]。
   2.师资力量与服务设备匮乏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心理咨询师为例,很多高校心理咨询师匮乏,只是选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来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或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比来说,在美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中,有大量教师在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他们都具有临床心理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相关博士学位,以及从业资格证等。
   3.无法对接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从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情况来看,各国高校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还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的心理培养和心理训练创设了一个必要的场所。而我国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心理咨询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帮他们答疑解难,所以高校必须多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服务活动,以免学生进入思维误区引发心理问题,确保每名大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及思维习惯。
   4.心理测验系统的开发和链接还不完善
   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心理健康情况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心理测验系统来实现的,之后再做自我调节。经过传统的心理测试后,学生要查看很多资料,有的测验还需要计算分数,所以过程十分烦琐。而学生在运用网上的心理测验系统时,只要点击进入到测验系统内,在测试完成后计算机可以对得分做自动处理,测验结果即可得出。有关调查发现,25%的高校都引进了在线的心理测验系统,40%的高校与一些知名的心理测验系统都有相关的链接,但是33.3%的高校则不提供任何心理测验系统的链接或软件,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在无形中打击了学生自我心理测验的积极性,自我教育的效果难以实现[2]。
  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必要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为了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化解危机事件,对个体或群体心理困扰做积极疏导,开发个体潜能,该工作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和谐发展。因此,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学生寻求心理支持的有利渠道
   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出现了一些变化,从班级扩展到学生宿舍,这样学生能够更放松,有种家的感觉,可以做到畅所欲言,与同学能互相倾诉心事,由此也暴露出各方面的矛盾冲突,随之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如今,很多大学生都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不再回避,还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所以无论是班级还是宿舍,我们都应该好好利用起来,及时发现学生们存在的实际困扰,为他们做好疏导,使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学生、深入学生。
   2.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合理延伸
   在新時代影响下,在校大学生更独立自强,他们不再接受传统的家长式教育模式,而是更愿意接受具有尊重、平等、信任特点的新的“心理辅导”模式。为此,可以将校园和宿舍均作为必要场所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使学生能主动接纳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再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大学生活[3]。
   3.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元素得以增加
   心理辅导教师要走进班级、走进学生宿舍,帮助学生情感发展和精神发展,帮助学生化解各种心理困扰及危机事件,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专栏等形式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可以学习和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便于从根本上化解自身的心理困扰,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还能实现学生的情感发展,降低校园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概率,有利于校园和谐,也彰显出高校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实践途径
  1.构建多层次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为了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落实,高校有必要加强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从而加强各级别间的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级是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主要人员为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负责策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筛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实施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心理咨询中心必须要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加强与学院、教师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正确掌握,使得在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时能更顺利。第二级为各学院的教师、辅导员,他们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比较多,能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有所了解,并能及时发现问题,给有困难的学生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帮助。所以,高校要对辅导员加强培训,培训的重点是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学院辅导员要能够识别出有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给予他们一定的照顾,必要时可以推荐问题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第三级为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委员团队的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心理委员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让他们在班级内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再加上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并反映给学院辅导员。
  2.加强专业服务组织机构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基本上都归学生工作处管理,也有一些是属于团委、德育教研室、医务科等管理的范围,还有的在专业院系中设置,由学校对其进行直接管理。我国高校与世界著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大致所采取的是相同的模式。通过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以为大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学习与发展的良好平台,同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属机构予以明确,还有利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进一步规划,并对培养学生的优秀思想品格也能创设一个有利条件。高校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多设立几个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服务组织机构,不同的管理内容由不同的所属部门负责。如:由心理咨询中心来承担心理咨询功能,并配备相应的精神科医师、心理科医师等,为学生做心理咨询服务,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由学生生活园区来负责社会康复功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生活[4]。
  3.完善的制度是确保体系正常运作的因素
   对比其他环节来说,制度作为一种条件必须走在最前面,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并对其他因素做出指导和规范。这里所说的制度主要涉及到的有:对相关教师的选拔、培训、考核等,尤其是工作量的折算与奖励。作为心理辅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就必然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应该依据相应的规定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此外,该制度的完善对督促心理辅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也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要在工作进行过程中,对制度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这样才能使该体系更科学、更有效。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及时转变
   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学生心理的筛查与评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现问题要进行及时干预,而不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事后干预上。以往来看,学生一旦产生心理问题都不主动求助,直到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时,才会去找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来帮忙。咨询师有如“救火员”,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太好。所以,应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做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学校应该在新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心理筛查,以便建立起心理档案,对于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做及时的识别和处理。还要由学院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去识别和帮助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此外,学院教师还要将那些因学习困难、经济贫困、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而造成行为、情绪异常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5.组建一支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
   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教师作为该项工作的主导者,发挥出心理咨询功能,并且能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都与辅导教师有直接关系。心理辅导教师可以由专业培训的辅导员或专门从事咨询工作的教师来担任,队伍的组建还只是一个开始,还要对他们加强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6.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板块
   通过聊天室和论坛的建立,可以让师生进行随时交流,也实现了在线或离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在网站上可以随时做补充,便于传输文件,真正达到了解、相互帮助的目的。另外,讨论区的设立时,应该选择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就业等,可以将这些问题做成专题去讨论,让学习者借助于此平台在网上展开辩论。以不同的交流形式将心中的疑惑解开,最终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也能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更为丰富。网站可以设一个留言板,站点的负责人员对留言板上的问题做及时回复,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出困境,也让存在着相同问题的其他学生都受益。网站负责人在论题的设置上可以选择那些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以发帖和回帖形式应用并深化心理学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调适心理的能力[5]。
  7.需要充足的专项资金
   无论是布置心理辅导室,办公用品的消耗,组织日常宣传活动,还是教师与学生的考核奖励等,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心理健康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项资金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承担一部分,而构建该体系时,专项资金的应用也是非常合理的。
  8.举办多种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校园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为此,高校有必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投入,以便营造出的校园文化环境是积极的、向上的。应确保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性,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心理剧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文化活动中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还有利于人际交往,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建设者。
  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为创新高校教育模式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与世界优秀高等学府相比,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而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则是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将该任务作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又能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生活环境,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
  参考文献:
  [1]吴玉华.对高校应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
  [2]帖伟芝.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应对[J].青年与社会,2014(10).
  [3]黎玉兰.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四大误区[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2).
  [4]孙宇.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1).
  [5]宋宁.论高校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