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方法探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要并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个人能力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大有不同,故而有必要“以生为本”实施分层教学法,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文章在浅析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进行了说明,最后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分层教学法的几点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109-02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一视同仁”教学模式
  毫无疑问,高中是受我国应试化教育影响最深的地方,多来年,高中物理教学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致使教学水平始终难以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被成功引入高中物理教学当中,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运用,最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物理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倘若老师缺乏变革的思想,对待学生依旧采用“一视同仁”的教学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1]。另外,高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再加上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往往比较敏感、脆弱,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十分不利。
  2.学生个体化差异明显
  现今,高中生的生源逐渐变多,学生在学习方式与方法上面的差异也更加明显,部分基础较好的优等生逐渐形成了优良的思维模式,学习高中物理也倍感轻松,而另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学习难度更深的物理知识时,会感到更加困难。在课堂反馈不及时的情况下,教师便无从知晓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亦无法据此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更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致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1.高中物理教学“与时俱进”的潜在要求
  分层教学法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进步的发展产物,是新课程理念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外在体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备高度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分层教学能够兼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与传统的“满堂灌”或者“大锅炖”模式不同,学生不必按照同一个进度与目标来进行学习,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取得相应的进步,而本身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提升,这显然更加适宜当代高中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新时期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面貌。
  2.高中物理教学“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中生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学习观念与方法上也存在自己独到的见解,且学习习惯基本形成,但事实上,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该层次内的事物接受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大致是相一致的。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不仅能够使教学速度与目标的设定更加科学、合理,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在备课时也无须再担心如何才能平衡各层次学生的问题,这也是促进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
  1.个体分层
  “个体分层”讲究的是契合学生个体实际进行科学的、有计划性的分层。第一,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整体水平作为划分层级的依据,而不只是单单立足于考试成绩来片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态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日常测验等一并纳入考评范围[2]。第二,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进行剖析,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物理知识理解与掌握存在较大困难的基础层;能够基本理解与掌握物理教学知识,课堂听课学习成效优良,但对难度较高的问题难以独立解决的中等层;学习基础扎实、课上表现优异且能够主动探究、思考并解决高难度问题的优等层。
  2.目标分层
  在实施个体分层之后,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分层教学目标。基础层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教学基本知识,了解各种物理仪器的操作方法以及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等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层目标之后,能够对物理教学中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并形成一定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优等层的教学目标则是指导学生在完成中等层目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自身所学到的物理知识自行设计物理实验,并主动提出问题与探究问题。
  3.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充分结合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也是学生更为具象认知与感受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3]。据此,教师在设置教学课程时,先要明确各层级学生的特点与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比如,在讲解“力学”这一重点章节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内容,要求基础层学生理解并分别掌握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这四个力学知识点的基本定义、产生条件、大小及计算公式;中等层学生则应当重点讲解力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三大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而优等层学生则可以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对各种力学的产生及运用原理形成更为系统的概念,从而学会如何运用并解决实际问题。
  4.作业分层
  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时,教师还应当注重作业安排的多层次设计。以往物理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都是一样的,未曾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优等生觉得难度太低,缺乏挑战性,而基础层学生又觉得难以解答,降低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给不同层级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练习,对于基础层学生,适当控制作业量,以选择、判断等题型为主布置一些难度较低的练习;针对中等层学生则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与作业量,对优等层学生则应当放开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难度较高的实践探究类问题[4]。
  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引入分层教学理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缩小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提升高中物理整體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伟.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130.
  [2]李兴.分层目标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版),2018(11).
  [3]钱世锋.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版),2017(14).
  [4]孙家权.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浅谈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79).
  作者简介:陈言欢(1973—),男,壮族,广西德保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物理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