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集中式车身控制器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发明一方面推动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之处。而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内部的构造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文章就将对集中式车身控制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其中的控制原理和操作方式等一系列的构造设计,从而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建议,促进原理、操作等方面的设计完善。
  关键词:集中式车身;控制器;设计
  中图分类号:U4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9-0098-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utomobile has become an irreplaceabl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people's life. On the one h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automobile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brought a lot of 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f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automobile is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so this paper will study and discuss the centralized body control and analyze a series of structural designs, such as control principle and operation mode. Thus, it can provide good suggestions for designer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design of principle, operation and so on.
  Keywords: centralized body; controller; design
  引言
   隨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全世界的汽车行业对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的上升,使得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加快了脚步,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电子产品,实现了汽车电子产品的种类多、数量大的形式,从而满足汽车行业的电子产品需求量。而汽车本身也紧跟时代的脚步发展,使得现在汽车发展的自动化、舒适化、人性化更加全面,让驾驶者在驾驶途中舒适而且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有效快捷。1884年德国的卡尔·佛里特立奇·奔驰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汽车,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现在汽车的发展中要求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方向都促使汽车电子产品飞速的发展。从自动化延伸出了车身控制器,集中式车身控制器也是其中一种。
  1 集中式车身控制器的特点
  1.1 优点
   首先,在车身控制当中能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汽车的电子机器故障,从而确保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人性化设计;其次,在车身控制器的本身能够充分的发挥资源,从而减少成本的损耗;最后,车身控制器属于电子产品,因此会有平台的管理,而且车身控制器的平台化程度比较高。
  1.2 缺点
   一方面是由于车身控制器要做到功能强大,相关的配置就比较复杂,在电器件上表现的更加深刻,复杂的配置会带来一定的浪费;另一方面就是相关的车身控制器的开发难度比较大,比如汽车本身空间有限,所以就要开发微型的控制器,还有像系统的建设再到软件的开发,都是一些具有难度性的问题,而且这些技术的设计大多数都是有外资企业进行赞助,导致国内的相关企业处于被动状态。
  2 集中式车身控制器工作原理
   在电子控制系统当中车身控制是核心,采用微型的电子芯片对其进行组装,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将车身外部输入或是输出端口与总线的接口连接作为信号传输的渠道,从而完成对汽车整体进行控制。而车身控制器主要接受传感器信号、汽车开关信号、控制器等网络信号,再将这些信号通过车身内部的驱动装置完成输出,从而完成车身控制的运作。
  3 车身控制器控制功能及要求
   由于每种车型的配置和定义不同,对于车身控制的功能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不过车身控制器对汽车的灯光、雨刷器、车窗升降、车门解锁或是闭锁等控制功能都是通用的。
  3.1 灯光控制功能及要求
   灯光的配置是汽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常见的汽车灯管分为位置灯、前照的近光灯与远光灯、前雾灯、后雾灯、倒车灯、制动灯、牌照灯、转向灯、日行灯、室内灯等。
  (1)前照灯控制
  a.手动挡控制模式
  插入汽车启动钥匙,在汽车启动开始输出功率的时候,打开小灯后点亮室内背景灯、前后位置灯或是牌照灯均可以正常工作。汽车熄火之后拔出钥匙打开汽车门,在灯光控制中没有接受任何工作指示,车内的灯光会在一定时间停止灯光的工作。
  插入汽车启动钥匙,在汽车处于ON挡,打开小灯开关时,前后位置灯点亮,室内背光灯点亮,接着在灯光控制操杆当中对灯光的远近模式之间变换,超车的灯可以正常工作。
  b.自动挡控制模式
   插入汽车启动钥匙,在汽车处于ON挡的时候灯光会处在自动模式下,车身控制会在光线传感的信号指示下对灯光进行控制,比如对远光灯、近光灯、牌照灯、背光灯进行输出。   (2)日行灯控制
   在发动机启动的时候,日行灯便会自动点亮,当车身控制模块当中接受到前照灯或是前雾灯的输出信号时,就会自动断开对日行灯的输出。
  (3)雾灯控制
   插入汽车启动钥匙,在汽车处于ON挡,要想使前雾灯开始工作的前提需要接通小灯的运作,与此同时只有在前雾灯、近光灯、远光灯其中一种灯在运作时才能够使后雾灯开始工作。
  (4)“伴我回家”功能控制
  在“伴我回家”的功能中一定要满足小灯与近光灯的点亮,在钥匙拔出的120秒内按照OFF-小灯开关-近光灯开关-小灯开关-OFF的顺序从而激活“伴我回家”的功能。如果在点火开关处在ON挡的时候,“伴我回家”的功能无法保持。
  3.2 雨刮系统功能控制及要求
  (1)前雨刮的手动控制
  在车身控制器收到來自前雨刮低速开关信号的时候,车身控制器就会给前雨刮发出信号驱动其低速工作,同样在车身控制器收到前雨刮的高速开关请求也就会让前雨刮进行高速工作。在收到MIST的开关信号时,车身控制器会对前雨刮发出低速运行一次的雨刮信号,停止一段时间后再开始一次低速雨刮工作,这种间歇性的前雨刮工作状态,其间歇时间可以调整1~4挡,挡数越高间歇的时间就越短,一般根据下雨的大小来决定。
  (2)前雨刮的自动控制
   自动挡的低速运行会在车身控制器收到来自雨量传感器的装置对控制总线发出低速信号,使前雨刮进行自动工作状态,实现一次或是低速的工作模式。在车身控制器收到雨量传感器装置对控制总线发出的高速信号,也就会使雨刮电机运转执行相应的工作指示。
  3.3 玻璃升降功能控制及要求
  (1)电动车窗升降
   在车辆启动处于ON挡时,驾驶座旁边有一个可以控制整车4扇车窗的升降。如果同一个车窗同时间出现上升与下降两种工作指示,那么车窗的控制系统会停止一切车窗升降工作。当操作人员对旁边的车窗升降开关进行操作时,不管是上升还是下降其这种操作信号都会由车身控制器接收到信号,然后车身控制器在将这种操作信号发送给车窗电机装置,由此装置开始驱动车窗上升或是下降。
  (2)遥控开/闭窗
   当汽车启动处于OFF挡的时候,钥匙没有在车里,而且4扇车窗处于打开状态,按住遥控器的闭锁按钮在2秒左右就会开始车窗上升关闭的工作直至上升到车窗顶部然后停止,假如在上升过程中停止遥控器的按压,那么车窗上升也会跟着停止。相反在4扇车窗都处于关闭状态时,长按遥控器的解锁键3秒左右车窗便会开始下降。
  3.4 车门解、闭锁功能控制及要求
  (1)车门解锁
  中控解锁:插入钥匙点火后,不管处于那种模式中控解锁都可以正常运作。在所有车门处于关闭模式的时候按下中控解锁,便会由车身控制器接收信号在转发给门锁电机来进行工作,实现车门解锁。
  遥控解锁:插入钥匙,点火开关处于OFF挡的同时车门是关闭状态,按下遥控解锁,同样也会由车身控制器接收信号在转发给门锁电机来进行工作,实现车门解锁。解锁之后,车身控制器会对危险报警输出信号,驱动报警系统工作。
  (2)车门闭锁
  中控闭锁:插入钥匙点火后,不管处于那种模式中控解锁都可以正常运作。在所有车门处于解锁模式的时候按下中控闭锁,便会由车身控制器接收信号在转发给门锁电机来进行工作,实现车门关闭。
  遥控闭锁:插入钥匙,点火开关处于OFF挡的同时车门是关闭和解锁状态,按下遥控闭锁,同样也会由车身控制器接收信号在转发给门锁电机来进行工作,实现车门关闭。
  4 车身控制器的布置要求
   在对车身控制器进行安装和布置的时候,要全面考虑信号的接受、线路、电源等方面的要求。比如车身控制器对应的天线装置应当与地平面垂直,车身控制器的安装一定要高于地面0.2m,同时也要与潮湿区域保持一定的距离。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科技在不断进步,汽车的各方面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在汽车设计过程中许多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应用给驾驶人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简单的操作,更人性化的设计让驾驶者的用车体验感更舒适。
  参考文献:
  [1]王伟刚.浅谈集中式车身控制器设计[J].汽车电器,2018(08):22-24.
  [2]任国臣.车身控制器平台系统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3.
  [3]赖祺.车身控制器设计及功率芯片热仿真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