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校大课间活动全面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精神。本着坚持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具体的体育活动中,在改变课间操活动的教学模式下,增加了大课间活动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育;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49-01
  一、前言
  学校大课间活动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形成的体育活动形式,它是落实学生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充足的体育运动时间的一项体育运动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的体育运动命脉,具有一定的实施和操作性。大课间活动不仅承载着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任务,而且具有活跃运动细胞、增强身体体质、保进体育锻炼、调节学习节奏、舒缓紧张疲劳等多方面的体育运动功效,对树立学生的运动意识有着很好的奠基作用。
  二、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1.大课间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途径。
  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通过有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形式,很好地落实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内容。阳光体育运动是确保学生身体锻炼、舒缓疲劳、调节心情、增强体质的重要运动内容。在小学阶段开展大课间活动,很好地落实并促进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通过每天半小时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训练了学生的身体机能,熏陶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情操。
  2.大课间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是指导国民发展的重要思想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树立学生的健康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良好运动方式的有效途径。体育运动是锻炼身体素质,增进健康意识的重要活动渠道,大课间活动不仅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形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运动方式的指导性实践内容。大课间活动的运动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方便且便于操作的特点,便于学生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3.大课间活动是展示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大课间活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长期性的运动特点,是展现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对塑造学生积极向上、良好运动心态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大课间的拉拉操表演就是生动活泼的体育运动形式,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体育运动风采和良好的运动精神风貌,从整齐划一的步调和节奏上也能反映学校工作的管理程度和教育强化学生活动的严密性。这种外在的显露出来的运动美是反映学校良好的生存状态的根本,是展示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
  三、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内容
  1.统编内容。
  大课间活动既包括国家统编部分又包括地方统编内容。国家统编内容是教育部组织并在全国推广实施的广播体操、健身拉拉操等大型体育运动项目。而地方的统编内容则可以根据地区特点进行自主选择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在进行地方统编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以及民风民俗等地方的实际特点,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
  2.自选内容。
  大课间活动的自选内容要依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情况进行自主创设活动内容。除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外,民间的体育项目,例如踢毽子、跳皮筋、三人两足等活动都可以成为学生课间活动的实施内容。另外,学校可以创编适合学生健身运动的各种韵律操以增加学生的肢体运动和健身意识。
  四、大课间活动的改革方向与实施要求
  为了全面实施大课间活动,更好地落实每天一小时的黄金体育锻炼运动项目,需要学校在大课间活动的制定与规划以及实施方面进行有力地投入和大量的实施训练。落实小学阶段的学校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科学、有序的教育工程,需要高效的方针政策和有效的指导方向加以具体实施。
  1.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实施要注重实效性。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核心内容,是学校教育和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
  大课间活动的教育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基础,在改革的步调上要与学校发展保持一致。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实施要注重实效性,在活动的内容以及形式上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生活与运动实际。大课间活动在密切围绕学校体育改革举措的前提下进行有序的实施与发展,在充分发挥学生运动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运动内容切实体现了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在进行具体的大课间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特点。例如,可以针对中年级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以及智力体能特点分别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加以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训练。如胯下传球、踢毽子、呼拉圈、百米赛跑、花样皮筋、韵律操等体育活动项目都是可供学生选择进行的课间活动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进行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实施是增进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运动举措。
  2.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课间活动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动态,要在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运动改革形式,在注重学生的运动实际这一基础之上,密切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在体现人文素养和人本情怀的观念基础上,切实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而从运动技能、参与精神以及团体意识等多方面对学生加以运动培养。
  3.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发展要注重与体育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大课间活动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体育课程的教学延伸和拓展。在具体的大课间活动时,要在参考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密切结合当前的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切实体现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可以依据体育课程的实施标准进行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实施及评估都体现了体育运动的发展机制。在开发大课间活动的体育运动形式上,不仅倡导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而且打造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亮丽风景。
  五、结束语
  大课间活动是小学體育教育的重要发展形式,是切实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机能、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运动形式,对培养和熏陶学生的运动意识和运动素养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以大课间活动为体育教学的契合点,在挖掘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改革与创新体育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情操,激发了学生的体育运动细胞,而且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文江.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处理好十三中关系[J].体育教学,2013(2).
  [2]董胜峰.多思考、重落实、求创新——三堡小学大课间活动经验谈[J].体育教学,2013(2).
  [3]彭芳.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10).
  [4]周建光.“模式匹配”让校园大课间活动更接地气[J].教学月刊,201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68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