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教学工作的展开需要做好对学科的精准定位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课程教学就是一门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学科。同时作为园林技术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分为理论内容和实践部分并且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当前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应进行充分改革,将实践和理论课程的比例进行更加有效的调整,为高校园林专业的建设带来更好的发展效果和可持续性的学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015078
  引言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作为园林专业的课程属于必修的范畴,因此在课程严谨性以及内容排布上应该更加具有专业性和学科特色,根据其实操需求进行了具体的课程改革。但当前高校教学的特性使实践部分和理论部分的结合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在培养人才以及深化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价值,并且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带来更好的社会成效,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进一步提升,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水准。
  1 当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的发展现状
  对于园林植物的种植和防护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作为经验学科存在,以往在缺乏系统理论化知识的情况下,对于如何防治的具体方法很多是通过前人口述以及个人经验总结完成。但进入新时期对课程标准化的需求逐渐提升后,必须将学科建设以更高的标准进行要求,因此体系化的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就此诞生,同时也成为了高校园艺专业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不过在具体的学科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专业性,部分是因为课程设置以及实际教学环境之间的冲突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在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配置上存在的误差造成的。为了了解对应学科的发展现状,需要对当前的教学资源状态有所研究[1]。
  实际上从最初的理论教学能够看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本身需要有更多实际操作内容参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教学中只重视基础的理论教育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获得真正的实际经验,甚至部分学校将这一课程单纯作为理论知识教育进行,导致学生虽然能够对答卷进行写作,但却无法在实际试验和操作中做出正确规范的试验行为。在这一基础上已经有过一次教学改革的意识并且充分落实,但是目前高校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和时间排布上仍旧存在问题,基本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旧以二比一的时间比例进行分配,导致实践教学难以达到对应的效果,甚至缺乏真正的教学目标。学生只是单纯通过教师操作和少部分的自我实践了解一定程度上的浅层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难以形成真正的透彻理解和个人的思考。
  同时,在教学内容中也能看出当前虽然以病虫害防治作为基础教学内容,但是实际教学环节和对应的社会应用领域仍旧存在脱节问题,高校教学的实用价值正在一步步降低,并且更新频率也难以和社会领域的应用达成一致,教材的更新更无法满足当前技术的突飞猛进,这样的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难以真正符合教学大纲[2]。
  教师在演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验环节的步骤上缺乏足够的引导性和实践性,按照个人理解以及习惯进行讲授的情况大有人在,这样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教学成果,为后续的就业以及专业领域的精深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教师的照本宣科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影响其专业学习效果。所以,当前这些实际问题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过程中最应予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改善高校园艺学领域弊病的关键要点[3]。
  2 提升教学效果需对学生和教师双方面进行强化要求
  在教学领域学生与教师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的教学问题不能仅反映在教师身上,学生同样对当前的专业学习效果负有一定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在纪律性以及规范性上的懒散已经导致大学教育在社会层面上逐渐被轻视,仅作为一个人生过程和学历的证明而存在,这一点学生本身应该负起更多责任,在园林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数据并且积累经验是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个人水平、能力的最大提升,同时也是将自己的所想所得进行公开交流的关键时刻。但是当前因为教学实践的时间所限导致学生之间难以交流对应的观点,甚至教师对实验报告的要求也一降再降,最终使教学效果难以达到对应的需求,甚至低于对应的学科标准。
  所以,目前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严格要求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学科中园林技艺考察的重点,将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实践环节设计考虑其中,能够充分解决学生在实际课堂中缺乏活力和积极性的问题[4]。
  2.1 从课程内容排布关系方面分析
  教师对课程的内容排布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记忆方法以及效果,因此考察教师教案的准备工作应是教学监督组最应该落实的内容。同时对园林技艺的考察应从专业能力的角度出發,从而获得最佳的实际效果。教师本身对园林艺术的专精程度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担任这一课程的教学资质的因素。
  2.2 从学生角度分析
  从学生角度出发,更应该重视个人未来发展以及学习的端正态度等因素。因为从以往的教学实践出发,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所需要的不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更有学生自己动手求知的过程,仅通过教师的讲授难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通过分组进行教学并且通过实验获得对应数据也逐渐成为教学方法中的主流,能够充分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并且主动提升实验教学的课程比例。而增加实际教学的比重,也不能单纯从增加课时的角度进行落实,更应该对课程内容以及目标的达成进行严格要求。当前为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需求,有些学校已经将单学期内该实验课程的学时数从16课时提升到30课时。实验教学时间的增加,为学生的实际环境调研以及课题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对应的课题。通过全流程的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社会价值,从而作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更高的热情程度,也为对应学科的专门人才培养奠定足够的基础[5]。   3 课程实践方法的选择和具体标准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除却基础的课程实验之外,教师应从社会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研究范围划分,大部分社会教学都重视全流程的效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实践方法,和其他植物园或者研究机构形成合作,从而充分为学生提供对应的实验条件。在植物园等研究机构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植株培养过程,从根源获得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认知,并且通过实践动手能力带来对课程的深入投入研究,进而获得对课题的最佳研究效果。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环节中最重视的教学效果完善层面的内容,以往教师通过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渗透的学习内容,现在能够通过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完成,对当前社会的植物学、园艺学人才培育具有深刻的影响,更能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打下更好的基础,让将来社会层面上对植物保护和培育型人才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6]。
  3.1 注重理论更新
  在理论更新内容上也应有所注重,课程实践虽然需要更高的重视程度,但是对于当前的理论教学也并非完美,需要从课程设计以及理论分支的角度进行改善才能匹配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基础内容理解,让学生参与到时间互动过程前,具备足够的理论能力作为支撑,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差错造成意外。
  为了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需要教师对课程设计的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足够充分的认识;为了解决实际环境中的病虫灾害而提升教学内容的搭配程度和协调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课程资料的查询提升对基础知识的认知;教师应加强足够的引导,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认知。
  当前高校对教学授课的具体方式也应有所转变。以往学生在教学中单纯听从教师方法进行笔记记录,已经不适应于当前的新时代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在课堂上也能进行流媒体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对应的园林领域存在怎样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效果,对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升级、基础设施的支持可以说提供了极大的辅助性。学生能够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课堂记录,同时可以通过课程录播的形式在后续的学习中随时进行重复播放,保证学习效果[7]。
  3.2 重视图像化的学习
  图像化的学习让知识能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进行更多专业化的思考,尤其是对于病虫害防治这一园林专业最重要的课题,多进行专业性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帮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升学习效果。
  4 课程考核等体制化模式的协调
  在课程之外,学习效果的考察主要是通过课程考核评定完成,要求教师和学生对教学体系中的内容进行具体优化才能完成。当前对于必修专业课的学习多以需求性决定课程内容的重要程度,对于未来就业以及研究方向所需要的内容通常能够得到更多重视,导致基础性课程内容和知识被重复讲述,缺乏创新和领域前沿性的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师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学生也可以适当对学习内容进行反馈,通过自己进行数据查询和资料比对,能够更好的进行课程考核方面的内容筛选,也能对教师的课程内容考察有更为透彻的了解[8]。
  4.1 在考核本身的方式上也应有所取舍
  以往通过考试进行测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正当可取的,但是对于部分必修课尤其是具备极高专业性的内容应考虑到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相互之间比例的配合。对于实践课程,不能仅以实验过程本身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应提高对应的专业标准。通过对实验内容的总结以及报告的填写作为最终的考核方式,并且要求按照组别划分的学生都参与到报告的填写过程中并有所体现,将学生集思广益的过程展现在报告中,充分体现出每个组员在实验过程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为后续的实验以及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足够的基础[9]。
  4.2 专业技能培养方面
  同时,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实验和理论都不是最重要的内容,直接的操作方法以及技能培养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需要对应的虫害标本作为支撑。所以,如何制作标本和采集昆虫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就成为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同时,这样的技能指标也可以成为考核的综合要素,是教师评定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以,通过这几方面能够看出未来的专业课程考核将具有更多样化的形式和更加开放性的标准,重在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素养以及专业能力,而不仅是通过考试评定对应的能力。这样一来也有利于保障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这一课程学习具有更高的适用性,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带来更好的引领作用[10]。
  5 结束语
  当前病虫害防治对园林专业而言具有极高的社会实用价值和就业指向性,因此,在高校教学和专业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量社会的实际需求,不仅应从学科角度出发,更要从社会和国家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调整。在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之间进行有效的取舍,从而达到最高标准的建设效果,让职业就业以及学科建设的效果都达到最高的水平。同时从学生的自身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当前的职业资格考试也能看出园林专业对学生的标准需求更高。这一目的也是为了将教学改革不断通过具体课程的方式进行加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姜宗庆.移动学习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07):134-136.
  [2]贺炜.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10):46.
  [3]王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01):111-112.
  [4]羅欢欢.生态控制措施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360(12):49.
  [5]刘猛.生物技术在园林绿色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J].广东蚕业,2018,52(01):21.
  [6]张宇.园林绿化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现代农业研究,2017(17):51.
  [7]刘佳.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及园林植保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农经,2018, 232(16):74.
  [8]廖一鸣,杨彩霞,于永清,等.沈阳大学校园及周边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调查与鉴定[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0(06):26-31.
  [9]郑开颜,王乾,张丹,郑玉光.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学周刊,2015(28):15.
  [10]李桂芳,魏丽娟,侯喜春,等.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7(03):94.
  作者简介:
  韩旭(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昆虫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姚永生(197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昆虫毒理学和生态学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