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应当顺应新课改走向,以全新的教育内容用心做好体育教学作为一个足够优秀的专业从业者,应当向学生明确体育的目的、要求与过程,并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怎么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应当注重观察体育教学结果,关注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先进的教育方法的依托下确保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体育中。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教育  高职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001-0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尽快完成教育模式转变,以教育提出的三维目标为标准,有意识地组织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与创造性练习,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楚明白的感知体育教学目的,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体育技能技巧。教师在创新这一原则下优化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在科学的教育原则下把基础的技能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开阔学生思维这几大战略目标。教师为了这一目标开展各项行动将知和行密切联系在一起,具有重要意义。
  1  体育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呈现持续下降状态,体育教学中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与在高职院校设置体育学科的最终目的想悖,难以确保学生的身心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体育的研究与关注力度。将体育作为重要整改学科。新形势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通过改变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各项切实有效的方式确保学生形成爱体育、学体育、用体育的良好风气,旨在不断训练学生的运动技能。
  学生在实际训练中人体中的各大系统受到运动过程的影响发生较大的变化,学生坚持长时间的锻炼,能够提升机体能力,将影响个人健康的各种可能干扰因素降到最低。外加上体育运动能够进行同条件转移,其具有心理调节的作用。学生运动流汗能够有效缓解自身紧张的情绪,适当的锻炼能够确保学生免受心理疾病的影响。长时间的运动一下学生会行为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将体育锻炼作为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是信念阶段形成的过程。学生坚持完成各项体育项目,这不仅是对学生体质的考验,更是对学生精神层面上的考验,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毅力,促进学生体质发展。人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细胞进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大脑皮层发生反应产生较为兴奋的物质,这时学生处于一个极度兴奋的状态,生理情绪是偏心理层面上的,在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在环境的刺激下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有效消除原有个人成就感低、消极评价自己的困境。学生产生了认知和行为的变化。通过运动改变个体自身某些特点来适应运动强度,从而完成个体自我调适。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育支撑系统已经建立,体育运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努力确保学生成为更加自控的人。
  2  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标定位困难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得到根本性的成长应当对原有经验进行研究反思,然而现阶段体育教师中,教师满足于获得经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教师难以摆脱原有老旧教学观念的束缚,难以做出正确的工作定位,这大大限制了教师的发展。教师出现方向性失误,其缺乏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缺乏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为意识,难以弄明白在体育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本质,难以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的体育训练。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缺乏完备的洞察力,难以用现代体育的一般原理和专业知识进行体育教学。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新的角色,教师面对非大众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深陷认知泥潭,教师不了解其教育工作是怎样的职业,难以保证体育教师职业角色与职责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难以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2 教学器具、课程安排与学生需求之间不具有统一性
  高职院校对体育教学的关注与重视程度较低,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精准定位。体育课程设置无计划性,只是一味模仿中学课程表,最终导致现有体育教学结构与学生发展脱节。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较多,但是学校不具备通过增设体育器具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体育实践领域的正确意识,没有尽可能的创造体育运动条件,难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现有技术条件较为落后,学生不仅不能够获得实际锻炼,更难以具备体育技能。
  2.3 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设计
  未来体育教学趋势是当没有教师这一外在动力去管理和组织群体时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体育锻炼的主体,其自身可以依靠内在动力完成体育锻炼。但是由于学校现有体育课程结构较为单一化,难以为校学生创造某种气氛,营造一定的声势,导致现实与預期相差甚远。
  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没有以学习和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主要目的学科教育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课堂问题逐渐显现,存在学生在每学期选择体育课程内容重复性高这一状况。学校在引入足球、排球、篮球等多种体育课程时没有将学生接受程度与课程时间安排有效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还未构建原有的体育项目认知结构就要投入以时间与精力进行新的体育课程学习。由于高职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难以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课堂行为。
  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体制设置,出现内容性错误,导致学生体育技能发展较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结构安排下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单纯认为投入体育活动的时间越多,学生的体育技能变越好这一错误思想,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难以投入饱满的热情,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心不在焉、反应迟钝等明显特征。由于不合理的教学体制设计导致体育课堂具有对抗性,极容易产生教师难以驾驭等各项问题,学生对体育教学模式的认同感较低。   2.4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问题,其盲目行使自己的权利,希望用领导式教育来指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教师过于自我,不允许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收集学生交往频率、目标重视等各项信息反馈。外加上体育教师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无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难以构建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的消极情绪状态进一步投射到学生身上,在领导促成的纪律下学生出现反抗心里难以遵循他人的要求。
  3  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只有加快进行体育改革、用创新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才能确保教育者施加正确的影响,才能够确保其组织的体育活动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确保课程教学符合现有学生学习需求。新课改下创新教育能够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在正确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高职院校能够发挥个体发展功能。学生是否具有体育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体质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内部结构有着莫大的关系。新课改下形成教学观,能够确保学生在具备专业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强健的体魄。在新的教育概念体系下将学生的学习与运动结合起来,在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下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体育教学,从而有效优化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能够加快培养国家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效率。
  多年来体育教学过于模式化、形式化,教育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因此,应当积极进行教育工作调整,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坚持个人本位论的思想,教育能够服从学生的成长规律,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个体身心需要,通过体育教学观念创新来实现了学校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  创新教育应用于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4.1 深化创新教育理念传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教师应当意识到体育是发展学生集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够通过各项活动在保证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技能发展。高职院校应当顺应现有趋势,建立全新的、科学的教育体系,在良性教学理念的武装下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作为一名专业教育者应当用心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通过研究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进行具体的、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中心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体育活动,通过进行体育课程内容改进升级来确保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另外,教师应当注重收集学生活动体验。从原有的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通过各项措施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相信你在信息这一原动力下学生具有较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逐渐形成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正确意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经常锻炼身体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正确的课程计划一下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具有重要性。
  4.2 从全新视角出发,展示体育教育新规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依托,积极主动地营造理想的体育锻炼环境,确保学生心理与本质的一致性。教师应当改变原有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应当重新进行工作定位,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有意识、有选择性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从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课程设计上应当有为学生服务的这一先进理念,根据学生专业结构设置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
  4.3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高职体育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采用发展性评价,发挥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构建作用。学校将教师的创新意识作为评价重点,通过定期组织针对体育教师创新意识的培训活动来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能够深入研究学生、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能够有意识地开展,促进学生发展创新教学实践。
  5  结语
  为确保校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当正视原有教学模式下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寻求新的教學思路,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依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形成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确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邰秋萍.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50-52.
  [2] 王瑜浩.论新课改下创新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7(24):148-150.
  [3] 王顺堂.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教育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69-70.
  [4] 林淑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2(8):84-85.
  [5] 张健.关于体育教学中创新的思考[J].新课程,2014(4):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0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