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工程伦理的认知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工程项目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工程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各界对工程伦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工程伦理教育是解决当前这些工程伦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工程伦理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对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期望为改善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现状,解决社会工程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问题与对策
  一、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学校开设的工程伦理教育课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再加上来自社会、教师、学生背景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大学生在工程伦理认知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的现状进行分析,将其现存的问题总结为如下几点。
  首先,很多大学生对“工程伦理”的了解太少,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工程伦理”的概念。对于那些对“工程伦理”有所了解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学生对工程伦理的了解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老师讲课中偶尔提及,且大多集中在环保、工程的利益分配这些方面。目前,随着社会对工程伦理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一些高等院校开始相继开设了一些课程。但目前已开设工程伦理相关课程的大多数高校尽管进行了工程伦理教育,但大多是以讲座、选修课的形式进行。这些教育模式通常无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重视,因而导致工程伦理的教育效果不佳。
  其次,大学生对工程伦理问题的判断能力较差。工程项目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复杂工作,一些大学生虽然了解到工程伦理问题的重要性,但却在实践活动中缺乏正确判断和决策工程项目中潜在工程伦理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工程伦理问题的判断和决策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跟大学生自身的人生阅历、基本素养或接受的相关教育观念等有很大的关系,而工程项目往往又是一项会涉及社会各领域的复杂性项目,其实践性很强。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活动中对工程伦理问题无法做出正确或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最后,大学生对工程伦理问题的敏感性较差。对大学生来说,女生的工程伦理敏感性普遍高于男生,研究生的伦理敏感性整体高于本科生。在理工科专业,男生数量是远高于女生的,这也是造成当前大学生工程伦理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工程伦理敏感性差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一些工程伦理问题的判断上不容易产生正确的反应。伦理敏感性除了跟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有关之外,也可以通过教育进行提升和培养。
  二、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问题的原因分析
  工程伦理问题对很多高校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社会话题。针对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中存在的了解程度低、判断能力弱、敏感性差等问题,本文就其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对于理工科的教育来说,传统教育理念比较“重理轻文”,即,重视对大学生专业技能、实务等方面素养的培养,而轻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大部分高校对工程伦理教育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工程伦理的认识处于一知半解、认知水平较肤浅的状态。工程伦理问题在我国社会上逐渐凸显是近几年的事,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很多工程伦理教育的课程还很不成熟,大部分高校还没有给本科生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再加上,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大多没有伦理知识基础,因此,即使有些学校组织了相关讲座或学术报告,也很少有学生真正感兴趣。
  另外,工程伦理教育是理工科研究生阶段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由于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践经验,并且有些教师是跨学科教学,本身就对工程伦理这门课程的理解有限,导致教学的总体效果不佳。
  三、改善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现状的对策
  由前文可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工程伦理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理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善当前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的不良现状,我们应该从高校、教师、国家等不同方面出发,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对国家来说,应该尽快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通过相关的制度规范对高校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做出明确规定和指导,比如规定学校工程伦理课程的最短学时、课程在整个专业学分中的占比等,借此来监督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工程伦理的教育情况。另外,国家应该重视顶层设计,通过制定一定的教育制度和国家政策对高校工程伦理教育进行系统性把控以及合理引导,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工程伦理的教育水平,促进我国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水平的提升。
  对高等院校来说,学校应该重视工程伦理教育课程的开发,不断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鼓励相关专业的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主编写工程伦理课程的相关教材,引导教师主动开展工程伦理教学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本科培养阶段的工程伦理教育条件都十分不成熟,但学校应该先积极行动起来,在摸索中不断优化工程伦理教育的培养方案。
  对高校工程伦理相关专业的教师来说,既要加强工程伦理相关专业知识的进修和学习,又要重视工程伦理相关课程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当前,由于工程伦理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很多高校的教师都不是专业的,大多是跨学科教师。鉴于此,教师一方面应该主动进行跨学科教学进修,加强工程伦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其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教研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其教学能力,进而提升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由于我国在工程伦理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也开展较晚,我国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的整体水平不高,伦理敏感性较差、伦理判能力也不强。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关于工程伦理的认知水平是可以依靠学校教育得以改善和提高的。但这需要高校、教师以及国家的重视和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升我国工程伦理教育水平、改善大学生工程伦理的认知现状。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工程伦理教育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规范;高校应该不断优化相关课程体系,加强相关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为提升我国大学生工程伦理认知现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鹏,胡巧,林志远,等.基于我国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3):147-148.
  [2]吴放.土木工程类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6):66-68.
  [3]万翔,黄思琦,潘建红.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242-246.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了“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魏建东(1968—),男,河南新密人,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