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绵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毛永富

  摘要:羊痘是对养羊业危害极大的疾病,严重影响国际贸易和羊产业的发展。本文就绵羊痘的诊断和预防作一综述。控制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给易感动物接种高效疫苗,利用羊痘病毒基因组作为载体构建重组疫苗,预防小反刍动物的其他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羊痘病毒;绵羊痘;诊断;疫苗
  羊痘的主要发病特点是发热,皮肤和身体发生丘疹或疱疹,以及淋巴结发病。羊痘分为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发病率较高,山羊痘发病率较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羊痘列为一类重大传染病,我国将羊痘归类为一种动物疾病,感染羊痘的病羊身体状况会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
  1病原特性
  绵羊痘是指由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属于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dopoxvirdae),具有衣壳的双链DNA病毒。该病毒大量存在于皮肤和黏胰囊泡、焦痂、表皮和黏膜分泌物中。这种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可以存活2-6个月[1]。高温、碱性的环境可以杀灭本病毒,3%的碳酸和2%的甲醛也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
  2.流行病学特性
  2.1感染源
  病羊和带菌病羊是主要的传染源。
  2.2传播方式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寄生虫等感染,蚊虫也可以传播本病,在霉菌和雨水的季节,蚊子经常飞来飞去,会导致传播速度加快。绵羊痘只感染绵羊,不感染山羊和其他牲畜。
  2.3易感动物
  绵羊痘主要感染绵羊,病羊的病死率可达20%-50%。对成年羊的伤害较轻,死亡率为50%,母羊易流产。营养不良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如败血症和死亡。
  3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6-8d,起初只有少数羊发病,以后逐渐增多蔓延至全群。绵羊痘发作之前,病羊患有智力缺陷、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可达41℃,可见黏膜发红,快速的呼吸,食欲降低。红斑出现在四肢内侧、阴唇、乳房,然后形成丘疹,后来变成白色或略带红色的半球形结节,2d后形成水疱,水疱含量逐渐增加,中心凹陷呈脐状。此时,体温略有下降。当白细胞渗入水疱时,水疱就变成了不透明的化脓性脓疱。在发热期间,体温再次升高。如果在此期间没有继发感染,脓包会在几天内干燥成棕色痂皮脱落,留下红色疤痕,3-4周后痊愈。部分绵羊免疫力低,体质弱,易继发慢性病感染,痤疮大疱化脓性坏疽,深部溃疡,恶臭及恶性病变。病程3周,死亡率可达25%[2]。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非典型病例可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
  4.1病因学检查
  皮肤、黏膜丘疹、脓疱、鼻分泌物以及发热时病羊的血液、死羊内脏组织均可作为检测材料。病变材料制成切片,显微镜下染色。卯形原生动物可以被诊断出来。羊痘病毒在肾细胞或睾丸细胞中增殖。将两只羊皮内或静脉接种丘疹,制成乳剂。典型痤疮发生在接种部位或全身,可确诊为痤疮。
  4.2血清测试
  酶联免疫吸附(ELISA)、病毒中和(VN)、琼脂凝胶免疫扩散(AGID)、重组核蛋白间接ELISA、竞争性ELISA和对流免疫电泳(CIEP)是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实际检测中,由于ELISA方法简便快捷,因此最为常用。
  4.3分子生物学检测
  可以通过PCR检测皮肤组织和细胞培养中的绵羊痘病毒基因组,通过产物的特征,来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方法,比ELISA方法灵敏度更高[3]。
  5防治措施
  5.1免疫
  目前,羊痘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做好防治管理工作。疫苗接种是主要的预防措施,应加强对防疫技术人员的培训,做好羊的免疫工作。有许多弱毒的预防绵羊痘的疫苗和灭活疫苗。在疫病经常暴发的地区需要及时的为绵羊接种疫苗,鸡胚减毒疫苗最为常用,所有绵羊均需注射,注射剂量为0.5mL,注射部位为皮下最佳。
  5.2提高养殖管理水平
  加强病羊的繁育和管理,因为该病发生在冬末早春季节,而这段时间又是缺食期,病羊易死亡。因此应加强这一时期的补饲。此外,由于天气寒冷,雪、冰加剧疾病。羊只在秋冬春季加强补充喂养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科学测定畜禽饲养密度,冷暖、通风良好;及时隔离病羊。对环境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如水槽、食槽、草架、羊圈的每一個角落都需要做到消毒到位。
  5.3治疗
  病羊可以在严格隔离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10-20mL磺胺嘧啶钠可用于肌肉注射,1-3次/d。皮肤上的痤疮可用碘酒或紫色药水涂抹;黏膜病变可以用0.1%高锰酸钾溶液完全冲洗,然后涂上碘甘油或紫色药水。继发感染时,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IU,1-2次/d,连续2-3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绵羊血清进行治疗。成年羊可用10-20mL血清,羔羊可用5-lOmL血清[4]。中药也可以治疗本病,取黄连、葛根各50g,射干、柴胡各25g,山栀子、地骨皮、椿树皮、绿豆各20g,煎服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珅.绵羊痘病毒感染的诊断与病原分离[J].中国兽医杂志2015,51(7):51-52.
  [2]祁国军.绵羊爆发绵羊痘病的诊治[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1):62-62.
  [3]苏海龙.绵羊痘病毒甘肃株的分离鉴定及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D].西北民族大学,2014.
  [4]刘志科,张秋雨,陈创夫.绵羊痘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8):13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