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旺

   摘 要:随着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向产业化实践创新应用教育转型,艺术设计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学校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落后于社会需求。教育部强调:“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对于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要求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及创新意识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而将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贯穿大学生高校学习生涯,能降低学生进入职场难度,使其适应职业岗位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再借鉴其他职业教育模式,对课程改革、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可以使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具有较强的实操技能,成为“勤动手、善工艺、强设计、厚基础”的创新艺术人才,这对于缓解我国当前创意文化产业人才匮乏问题,促进应用本科高校改革和产业升级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7年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GJXH2017-55);2017年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科研课题(2017CXCY226)研究成果。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中,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力量。高校希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设计师,而市场急需高技能、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但由于部分高校未能重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导致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难以和市场需求对接。目前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仍满足不了设计行业的需求,体现在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较弱,技术水平不足,职业素养有待提升,这就造成了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相脱节。随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政策出台,“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已成为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热点。
  一、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内涵与现状
  (一)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国自古就有秉承师徒制的文化传统,这一制度是培养技艺的重要模式,但由于理论缺失和传统影响,无法科学有效地与职业结合。“现代学徒制”是将学习和工作融合,通过一定的项目,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工作,以此来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二)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近年来进入发展的瓶颈期,人才培养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教育观念未能转变,使得人才教育与市场的对接出现滞后。目前我国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艺术设计培养定位不清。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较高,与相关行业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岗位差距。
  二是课程体系与现实要求有差距。应用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相对于行业发展来说较为滞后,造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职业岗位不匹配。
  三是校企合作不充分。校企合作没有形成有机互动,使得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不能得到合理开展,常常流于形式。
  四是教学基础课程缺乏目的性,与实践结合性不足。基础教学的教学目的不明显,使得相关的教学无法灵活地转向社会行业需求,在实训中也缺乏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的相互穿插互补。
  五是教师综合专业技能有待提升。艺术设计行业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教师要能承担学生艺术设计技能培养的工作,不但要有综合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实践从业经验,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若教师无实际项目经验,一线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成果就无法反映到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六是学校管理机制不足。学校的培养方案总是滞后于企业一线实际的需求,而企业要考慮生产效率的提高,很难与学校进行深入合作,需要更有力的合作模式来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训效果。
  二、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进一步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性、创新性及专业适应性,解决教育与产业不能对接问题,从而推动学校内涵建设。
  第一,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可以将教育与职业市场有机结合,解决人才培养滞后问题,促进学生的就业,带动校企合作,促进产学融合。
  第二,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可在提高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的同时推动产业的发展。高校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突出企业的重要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实操的过程,使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形式化、浅表化,而是寻求深度合作和双赢,有利于加强职场与教育中的师徒关系的对接。
  第三,“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使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实现身份转换,将学习和未来的实践岗位对接,这种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四,“现代学徒制”以技术与艺术结合为手段,以校企结合为基础,强调教学实践。当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过渡时,国外多元的人才教育模式发展得很快。例如,现代设计的源头包豪斯学院强调教学理念和精神,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在学校中只有“师傅”“技工”等称呼,并一起劳动和创作,毕业后取得技工文凭,突出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坚持从车间到工作室情境化师徒实践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提高校企合作紧密性。这种艺术设计教学与工艺科技相结合,影响深远,使得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总之,“现代学徒制”能解决学生艺术基础不足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成果转化获得收益。“现代学徒制”能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的困境,并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路径研究   “现代学徒制”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共建,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形成校企优势互补,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懂技术的人才。
  (一)提高技能培养,实现学业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健全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培训机制。由单一教学向艺术设计教学、科研、产业实践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加强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习基地和专业设计工作室的建设。
  实施多元文化设计平台的项目化教学,提升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造能力。
  在实践中改进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行业、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联动教学。
  重视有经验、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对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师评聘、培育,以及导师的育人能力方面进行研究。
  (二)更新教学理念
  构建“工作室教学、职业对位、岗位工作转化成各个项目”,以课程为核心的項目课程。树立系统的以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理念,构建厚文化、宽视野、强创意的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型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教学理念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实际岗位的角色,并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创作实践和企业的生产需求达到一致,提升学生素质,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中,进行多元的实践活动,提高应用技能。教学中要使得教学知识结构与企业生产协调,并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以此满足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例如公关能力、沟通能力、项目提案的能力等,这些是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重要能力。
  (四)加强教学空间环境的合理规划
  应用高校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将校内的实践场所进行合理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训、实验设备建设,保证实训设备跟上企业生产设备。例如,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完善了陶艺设计生产工作室、首饰生产工作室,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模拟了企业的真实生产状态,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岗位环境,并为校企合作的构建打下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可降低学生进入职场的难度,使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带动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制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开发。在“双创”教育背景下加强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能够凸显应用本科高校创新创业的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借鉴国际上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独具特色的应用本科高校艺术设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供具有价值的建设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盛玉雯.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2).
  [2]李庆祥,覃丽萍.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双师制”的研究[J].才智,2017(27).
  [3]曹庆梅.现代学徒制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应用尝试[J].现代装饰(理论),2016(7).
  作者简介:
   陈旺,韩国首尔世宗大学艺术学博士,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副高职称),燕京理工学院/韩国世宗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美术学。2015年入选国家文化部文化创意产业“双创人才”计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