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寓心于乐,悦动音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雅秋

  【摘要】本文首先从本质上对音乐心理学,以及心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其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在一学期的课堂实验中,笔者充分运用音乐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结合新课标要求,通过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多元评价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音乐认知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得到大幅提升,证明了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心理学;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美育的发展。小学音乐课则是孩子正式学习音乐,走进音乐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观认为音乐学习就是一个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只要实施了“教”的行为,就完成了“教”的任务;学生只是被动的客体,学生“学”的行为以及自身的能动性、主动性处于被忽视与冷落的境地。长此以往,教师“教”得索然无味,学生“学”得枯燥单调。
  笔者通过六年工作经验发现,音乐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将音乐心理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音乐心理学的本质
  音乐心理学包括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和音乐创造。影响音乐心理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音乐心理能力的发展依赖于遗传素质的自然基础,是一个人天生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结构形态的生理特点。
  二、音乐心理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在歌唱教学中激趣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过程和方法还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都达到以后,笔者思考的是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实现,同时结合音乐的想象能力和音乐运动觉是学生更好地表现音乐。
  例如三年级《诗韵悠悠》这个单元中的《游子吟》,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的歌曲。笔者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教学目标入手,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以情动人;邀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试着做缝衣服的动作感受作为母亲的心情,让学生理解歌曲感情后再试着学唱歌曲,对歌曲中的难点各个击破。
  [教学片断]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组照片,看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朗读诗词
  师:有的小朋友看完想到了自己的妈妈,还有的小朋友想着自己长大了要回报妈妈。你们的想法都很好,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妈妈听到你们这样说,都会很开心。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孟郊,他早年到处漂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当了一个小小的官,终于结束了常年的漂泊流离的生活,于是把母亲接来住,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我想小朋友都会背这首诗吧,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按节奏读歌词
  师:小朋友读的很熟练,但是我还没有感受到对母亲的感谢和爱,听老师来读一读。(出示格子谱)
  慈 母 手 中 线 , 游 子 身 上 衣 。
  临 行 密 密 缝 , 意 恐 迟 迟 归 。
  谁 言 寸 草 心 , 报 得 三 春 晖 。
  (最后一行反复一次)
  师:按我这样读是不能更能表达出情感?你们也来试试吧。
  2.身体力行,感受音乐
  (1)学做穿针引线
  师:你们读的真好,我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对母亲的深深地感谢。可是,光念诗还不能表达我们的情感,加上动作试试。你们会缝衣服吗?
  (按着二拍子的恒拍做穿针和引线的动作,在上波音的地方把针在头上轻轻地擦三下,让学生感受到上波音的韵律)
  (2)跟音乐律动
  师:小朋友学得真快,都学会缝衣服了,让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
  通过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找到了歌曲的换气点,并解决了读歌词的难点。通过缝衣服这个律动,学生感受到了歌曲的韵律,心中有了节奏,并且感受到了上波音的演唱效果,这种方法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在欣赏教学中激情
  通过音乐欣赏的学习,让学生广泛地从音乐作品中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教育,充分感受人物坚毅的形象美、品行美和庄严的生命美,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充实、精神丰富的人。
  例如四年级下册《畅游森林》这个单元中的《彼得与狼》是一部交响童话。作品用乐器演奏和旁白介绍的方式讲述一个叫彼得的小男孩智斗大灰狼的故事,这是一部典型的“听音乐,识乐器,讲故事,乐表演”的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片段]
  1.听辨乐器
  师:小朋友来听听,为什么用圆号表现大灰狼的形象呢?小鸟为什么是长笛呢?
  师:长笛的音色是明亮的,小鸟是活泼可爱的,所以用长笛来表现小鸟的音色。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圆号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
  (三)在多元评价中激励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加强学生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只有正确认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的人。
  在课堂上,要重视每一节课的评价方式,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评价体系。从三维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制定出评价方法,并贯穿到每一节课上,并且周周评、月月评,让学生能随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尽快调整。在笔者的课堂上,每周都会选出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代表,比如每周都会在班级选出唱歌较好的“小百靈”、律动姿势优美的“小精灵”。每个月会选出得到“小百灵”和“小精灵”次数最多的孩子成为“班级之星”,并且一个月换一次,在期末时,得到“班级之星”三次以上的孩子就获得了免考的资格。教师还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从不同角度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在期末的评语中可以这样写:“温柔、腼腆的你这学期有了很大进步,课堂上你的歌声更响亮了,回答问题更自信了,音乐课上更能融入集体了,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骄傲!”这个孩子有可能在所有的课上都很胆怯、自卑,但她看到这样的评语,一定会越来越有自信,并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从而默默努力。
  教育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在评价中获得心理满足感,在舒缓的旋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感。我们应该坚信,将心理学融入小学音乐教育中,让孩子们从“心”出发,寓心于乐,悦动音乐,一定能让学生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使他们享受到精神提升的喜悦,并成为品格优秀,更有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朗启训,王一川.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探析音乐教育的心理塑造功能[J].艺术教育,20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8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