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关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兴宇 王子铭 马扬宏

  摘 要 随着园林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区和校园内都种植着各种美化环境的园林植物。但园林植物的长势往往一开始很好,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变缓变差,甚至枯死,出现这一情况可能是因为园林土壤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基于此,以贵州大学为例,对校园内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园林土壤性质进行调查,探讨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
  关键词 园林土壤;园林植物;关系;物质循环;有机质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3.017
  1 园林土壤的形成过程
  园林土壤与自然土壤的区别在于园林土壤是自然土壤的迁移或改造,其物理组成和化学性质相较于当地的自然土壤有所不同。在园林应用上,当园林植物不适应园林土壤时,通常有改树适地和改地适树两种做法[1]。所谓改树适地,就是培育新品种园林植物以适应土壤环境;而改地适树则是将自然土壤改造,使土壤从物质组成到化学性质都发生质的变化,成为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园林土壤。改地适树往往只是改造表层土壤,因此只有表层土壤适合园林植物生长。园林土壤的改造基于原始的自然土壤,常见的园林土壤改造方法有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两种。物理改良后的园林土壤,从土壤组成到化学性质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主要是对土层結构进行改造,解决土壤黏重、透水保水性差等问题。而化学改良则需要添加新的组分,从土壤组成成分到化学性质都会有所改变。生活中的碱性土壤改良和酸性土壤改良都属于化学改良。
  2 园林土壤的土层同化
  园林土壤是为了适宜园林植物生长而经过人为改良的土壤,是一层表层土壤。经过化学改良的园林土壤,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较深层土壤会有所不同,如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和各项离子浓度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改良后的园林土壤和原始自然土壤由于性质和组分存在差异,可能会在两层土壤间出现隔断层,阻碍部分土壤营养物质的交换,影响土壤的物质循环[2]。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的冲刷和浸泡会加快园林土壤的营养流失,使得园林土壤肥力下降、易板结、通气透水性变差,影响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生长缓慢、长势差。而由于土壤性质的差异,在园林土壤与原始土壤之间,还可能加剧部分离子的交换。如碱性土壤改良后的园林土壤,由于深层土壤的氢氧根离子浓度要高于改造后的园林土壤,离子扩散转移,改良后的园林土壤会出现再碱化的情况,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
  3 气候与园林土壤
  园林土壤是一层较浅的表层土壤,与自然土壤相比,园林土壤与深层土壤建立的联系不如自然土壤,所以园林土壤更易被外在条件影响[3]。气候是引起园林土壤性质改变的重要因素,如降雨有利于土壤中矿物质溶解,便于植物吸收利用,但连续频繁的降雨会溶解掉园林土壤中大部分的矿物质,随重力水的移动进入较深层土壤,造成养分的流失[1];当雨水量较大时,还会在园林土壤表面形成径流,带走园林土壤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贵阳市作为一个多雨少阳的城市,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所以园林土壤板结在贵州大学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4 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
  园林土壤是人为改良自然土壤后的产物,园林植物也是人为选择自然树种后的产物。在人为选择树种时,经常是将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搭配。落叶残枝的分解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之一,加之园林土壤上几乎没有较大动物残体的分解,微生物体相对森林土壤和泥炭土也较少,所以植物残体的分解对补充园林土壤有机质起重要作用。但园林常绿树种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植物残枝的分解,影响了园林土壤有机质的循环,使得园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以大叶黄杨和红叶石楠为例,两者作为常绿树种,只有当新叶生出时才会发生落叶,且落叶量相较少;而日常修剪会加速植物的养分吸收,剪下的枝条也会被当成垃圾清理掉,不会进入到园林土壤有机质的循环中[4]。园林中的行道树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园林行道树通常是种植在一个个树池中,这样虽然可以使行道树看起来更加整齐美观,但几乎中断了园林土壤有机质的循环,久而久之,会造成树池中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和土壤通气透水性变差,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除此之外,园林应用中草坪的大量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壤有机质的循环,因为草坪几乎是落叶残枝与园林土壤的天然隔离层,阻碍了落叶与土壤的直接接触,导致大多落叶都干枯在草坪上,很难进入土壤。而园林土壤除养分比较匮乏外,在某些土壤指标上出现超标情况[2],这也是园林生长出现问题的原因。
  5 实际调查场地
  以贵州大学为例对园林土壤与园林植物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校园内园林植物实际生长情况与生长地园林土壤的性质进行分析,验证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的关系。调查发现,贵州大学新校区内,作为行道树的香樟生长情况不容乐观,在208株香樟样本中,有71株生长情况很差,表现为部分枝干枯死、枝叶稀疏和树冠完整性差。在明俊楼、明义楼和雅正楼旁的2号样地中,园林植物生长情况非常差,99个樱花样本中有48株樱花生长情况很差,还有10株已经枯死;83株石楠样本中,有54株生长情况很差。
  分别对行道树树池土壤、2号样地土壤的容重、土壤含水量和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为行道树树池土壤的容重为1.30 g·cm-3、土壤含水量为14.4%、pH值为7.2;2号样地土壤的容重为1.26 g·cm-3、土壤含水量为16.4%、pH值为7.5~7.6,属偏碱性土壤。而后对2号样地附近的马尾松林样地的土壤进行了同样的测定,测定结果为土壤容重为1.23 g·cm-3,土壤含水量为19.1%,pH值为6.3。对比发现,园林土壤的含水量低于马尾松林森林土壤,容重也相对更高,这意味着土壤的密实程度也更高。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园林植物种植得相对稀疏,受阳光照射时水分更容易流失,土壤含水量低,久而久之土壤保水性下降,植物生长差;另外,由于土壤有机质循环中断,残枝落叶进入土壤的量和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很少,导致园林土壤偏碱性;同时园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造成土壤板结,进而造成园林植物长势差,甚至死亡。
  6 结语
  土壤的肥力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由于园林土壤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园林土壤的肥力会逐渐降低,因此园林土壤需要外来养分来保持其肥力,以供园林植物的生长。园林植物是园林土壤养分的消耗者,同时也是生物学上的生产者,但园林植物与园林土壤之间的养分循环被打断,造成园林植物在很多时候都处于消费者地位,因此园林土壤常常因为其上生长植物的不同,而发生某些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而园林土壤作为一层浅层土壤,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进一步改变园林土壤的性质。
  参考文献:
  [1] 张玉晋.浅议园林植物与土壤因子的关系[J].现代园艺,2012(6):84-85.
  [2] 梁敏国,鲁朝辉,张少艾.深圳市民广场园林土壤理化状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6022-16024.
  [3] 魏坤峰,刘慧媛,高金声,等.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简报[J].中国园林,1999(6):72-73.
  [4] 陈祯.土壤容重变化与土壤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检测的关系研究[J].节水灌溉,2010(12):47-50.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9-07-17
  基金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贵州大学SRT计划”(贵大SRT字291号)。
  作者简介:杨兴宇(1997—),男,土家族,重庆酉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园林土壤与园林植物关系。E-mail: 3381703125@qq.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6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