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在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实施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昊

  摘 要:近年来,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新模式开始成为生态环境修复的主导思想。而土地整治工程作为土地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样也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跟国家政策,改进原有设计、施工理念迫在眉睫。本文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的理念与内涵,针对土地整改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土壤有机重构、构建生态旅游农业园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期的土地整改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有机重构
  
  1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日渐突出。而我国的生态系统受地理、气候、环境、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生态系统受损不一。“雾霾”“土壤沙漠化”“水污染”等等词语已经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人民群众的生活已开始受到影响。而国家为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开始推行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政策,但是修复工程针对山、水、林、田等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规划,导致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生态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1-3]
  土地整治作为专门针对土地的开发、治理、改良、保护的专业,在过去十几年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地盐碱化,贫脊土壤弃荒,农村宅基地废弃,土地沙化等土地恢复治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仍然缺乏生态环境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理念规划。随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土地整治工程需要跟緊国家战略思想,走出新的一步。
  2 山水林田湖草修复的内涵及理念应用
  2.1 山水林田湖草内涵
  山水林田湖草修复主要是注重区域生态系统内的山体、森林、草地、河流、土壤、湖泊、动物、生物和人类社会等多要素耦合发展,体现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的重视。
  在人类工程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每个生态环境要素的保护和修复,还要注重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协同性。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构建其良性循环,包括维护和增强生物多样性和维持水土平衡,地下水循环平衡等等,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自我恢复力,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4]
  2.2 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应用
  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应用,转变原有的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治理理念,不能将土地整治理念仅局限于某一工程区域。因为实施土地整治,不仅只是对项目整治区内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产生影响,还会影响项目整治区所在地的地域生态环境。所以在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立项、实施过程中要从地域生态环境系统的角度出发,保护地域生物多样性,同时改善现有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5]
  3 “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应用探讨
  应该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理念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土地整治的绿色施工、土壤有机重构、进行生态、旅游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实施。
  3.1 土地整治绿色施工
  贯彻土地整治绿色施工原则,在原有施工技术基础上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各要素综合考量,保证有效施工的同时,要降低资源利用。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除了要完成土地复垦之外,还要注意该生态区的河流、植被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不能顾此失彼,尽量降低施工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土地整治过程中要统筹兼备,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减少废弃土石方的产生,提高废弃土石方的回收利用效率,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2 实现土体有机重构
  “山水林田湖草”在土地整治工程方面的应用核心应该是土体的有机重构。土体有机重构是实现“山水林田湖草”中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即通过土地整治构建多样性生命体存活的有机土壤,填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同时是保证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完成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土体有机重构需要根据被土地整治的土壤的类型和所处环境,选择不同土地整治模式。比如盐碱地土地整治过程中要根据地理条件和地质条件,选择最合适方式进行排盐、洗盐、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再通过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加入相应微生物或其他手段,育肥土壤,最后实现高标准的农田建设。
  3.3 多专业合作实现生态旅游农业园建设
  土地整治设计时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地域特色应进行相应的景观设计。充分考察整治区的地形地貌条件、耕地质量、适种物种、水系分布、气候条件、文化特色等条件,杜绝大改大建造成“假生态,真破坏”。整合当地的生态文化资源,将土地整治工程与当地生态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同时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农业工程、生态工程、文化旅游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态旅游农业园。以生态旅游农业园为中心点,各方共同设计、整体规划、协作实施,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保证高标准农田高产稳产,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局面。
  4 结语
  (1)土地整改应该改进治理理念,以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为先,整合生态文化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赢。
  (2)土地整治应该利用多学科、多专业协作的手段,在实现土地复垦的同时为大生态圈环境气候修复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夏晖,何军,饶胜,蒋洪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环境保护,2018,46(Z1):17-20.
  [2]邹长新,王燕,王文林,徐德琳,林乃峰,李文静.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原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34(11):961-967.
  [3]欧阳志云.我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国情国力,2017(03):6-10.
  [4]魏洪斌,罗明,鞠正山,王军,吴克宁.中国土地整治“十二五”研究重点评述与“十三五”研究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2):371-377.
  [5]胡振琪,余洋,付艳华.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03):13-21.
  作者简介:李昊(1992-),男,硕士,研究方向:工程地质和土地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1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