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用批注式阅读 提升学生阅读质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倩倩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批注式阅读教学,充分尊重读者的主体地位,体现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尊重读者的阅读差异,同时也培养读者的批判性。通过在文章中直接圈点勾画,它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真情实感,对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养成起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阅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往往却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高耗能低产出,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是得知甚少,不但没有理解文章內容,反而令不少学生失去兴趣和信心。基于此种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批注式阅读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悟、疑惑或者重点勾画出来,也利于学生自读自悟学习方式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的养成。
  那什么是“批注式阅读”?在我理解的是,阅读时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部分段落章节、词语或者句子表达出一种欣赏、疑问、反对等不同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用线条、符号或者简洁的文字加以标记的读书方法。语文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可以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那么,怎么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呢?
  一、教会方法,授之以渔
  (一)符号批注
  圈点勾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批注方法,即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文章中知识的圈点勾画,比如画出需要注意的注音、生字词;文章的中心句或者重点语句,用不同的符号或不同的颜色加以圈点勾画来帮助阅读。至于用什么符号,师生可以共同商量确定,不可随意更换,形成仪式。比如,我就和班级学生商定,生字上画圈,不会的字下加三角,生词画横线,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加“?”,等等。这样,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每次读课文都能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痕迹,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自学的乐趣。
  (二)文字批注
  根据学生预习时所作的符号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批注,可以对某个字、词、句、段,甚至是整个文章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困惑迷茫或者收集相关资料时得来的收获,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写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写在一段或全文之后)。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将读书、思考、写作三者结合起来,学生慢慢也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保证时间,提高质量
  批注式阅读教学建立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注重把时间还给学生。一些老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也没有根据学生之前的阅读水平和体验设计,因此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来进行教学。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阅读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中,才能读懂文本,才能对文本产生独特感悟和体验,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批注式阅读的课前阅读批注很重要。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批注,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做标记,将感悟或者体会用文字在旁做记录;而在课堂上,老师也应给足学生阅读时间,加强对课文的了解。通过课前预习,自主批注,取得了良好的预习效果,课堂上老师也节省了大量时间,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深层引导,方法多样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运用的批注式阅读方法有感想式、质疑式、联想式、补充式。
  (一)感想式,提升创新能力
  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中的情景、人物或者情节内心涌起了感受,引发了情感的共鸣,这个时候在旁作批注,运用恰当的话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主要是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做阅读题之前先进行“感想式批注”,每个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独特鲜明的阅读,对于文本就会有自己个性化的感受,这是阅读最关键的一点,新课标中对于阅读也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二)质疑式,提升思维能力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说:“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而要尝试发现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学者先要会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话实际上都是在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敢于质疑,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去思考。
  例如,有个学生就在《长城与运河》这一课中做了这样的批注:第一小节中的“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与第二小节“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中“动人”为什么不能和前一部分中的“不朽”换一下?在课上我就此问题询问了学生,他们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这样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有的认为,这样是作者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还有的认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正是祖先苦难中的奋斗才使它不朽,所以不能换。一个疑问引发了一场关于民族精神的讨论,这种批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质疑能力,更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走向敏锐。
  (三)联想式,提升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曾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同学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地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同学们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例如《燕子》这一课,课文结尾,作者由燕子停在电线上展开了富有诗意的联想,生活中你看到过或联想到过这样的画面吗?再者如《庐山的云雾》语言优美,运用恰当的比喻,课文很生动,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我就抓住时间,利用句尾的省略号,让学生展开自由的联想与想象。抓住联想的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批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更为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和模仿精彩的言语形式打下了基础。
  (四)补充式,提升写作能力
  “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张潮的这句话可谓精辟。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表达,听说读写,一样都不能忽略。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并不比数学考100分容易。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目的亦在于更好地发现优秀作品的亮点所在,并通过批注过程使自己的阅读感悟、发现和借鉴模仿的思维成果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之后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真想变成青蛙、知了、小溪,写得很有诗意。再者如《石榴》这课,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细致地描述了一种水果成熟的过程:先是外皮颜色的变化,接着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果实成熟的状态,最后写果实的味道和口感。这是一节很好的写作小练笔指导课,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巧用批注式阅读,一定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批注中,获得真切的学习感受,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体验中,放飞属于自己的个性阅读。
  参考文献
  [1]于永正,陆恕,刘宪华.批注式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J].小学语文教师,2010(4).
  [2]王兴科.批注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
  [3]崔新月.多重对话深度批注——谈批注式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6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