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玉发

   摘 要:高中哲学课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形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抽象难懂的哲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使哲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更高效,笔者对目前高中哲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中哲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6-005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45
   高中政治课有四个板块,即《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生活与哲学》。前三个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现象,而哲学是对生活的各种现象进行考察和分析,寻找生活的规律和生活的正确方式,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哲学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有智慧,合乎理智地解释人类文化现象,培养人们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态度。哲学教育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对学生的成长、对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学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哲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哲学课不被重视
   首先,是社会环境。在经济社会大环境下,地方一些主管领导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政治课是副科,社会和家长是关心主课,而对副科不重视,这种思想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导向,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平时不重视,考试背背题”的状况。哲学课不重视。
   其次,哲学课自身特点。哲学比较抽象难懂,原理知识点多,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往往是事半功倍。因而学生对哲学课望而生畏。哲学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的不紧密,学生在学习哲学知识时情感上很难形成共鸣,容易使学生感到哲学课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目前,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生搬硬套地为学生灌输知识。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死板的为学生讲课,并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性。使哲学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没有效果。
   (三)没有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
   在哲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是照本宣科。由于哲学课本内容少,而原理又多,又抽象。学生在学习哲学时,没有更多的感性材料,教师在有限的书本讲课,学生接受知识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对哲学课有恐惧心理。
   二、加强中学政治哲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重视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哲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让学生多参加一些辩论会,参加政治课社团,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从学过的知识入手消除学习哲学的恐惧心理
   教师应该从同学们熟悉的知识故事作为依托,诱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迁移思维能力,这时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开始思考与此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小学常识课上,老师问学生:“鱼儿为何不到岸上来?”学生说:“因为害怕猫。”老师又问学生:“狐狸为何要吃公鸡?”学生答:“因为公鸡打鸣,坏了它的好事。”尽管这些答案不科学,但学生认真的态度、好奇的兴趣、多层次思维的方式真是难能可贵。其实哲学并不可怕,就在我们的身边。教师要善于从多方面引导。从典故到命题,从人物到命题,也可以从命题到人物、故事;也可从成语到哲理,从哲理到命题。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给我们学习哲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材料,应该说,中国人学习哲学得天独厚。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
   1.运用故事教学法理解哲学原理。我在讲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中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时,讲到苏格拉底正义论。我们在朋友面前讲真话是正义,在敌人面前就不能说真话,不能说欺骗是非正义的;如果哄小孩吃药说是糖果,这显然是欺骗小孩,这有什么不好?偷盗是不对的,如果有人要自杀,一人把刀子或者绳索偷了,这难道错了吗?这要具体问題要具体分析。
   2.利用数学方法理解哲学原理。在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们可借用数学集合中的交集关系给学生解释。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此,课本中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就不难理解了。整体与部分关系是包含关系,可以用数学的集合思想理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运用联想对比法理解哲学原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是由元气构成的。而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讲到唯心主义,我国明代王阳明的“心外无物”,想到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使其向深层次哲学思维迈进,进入哲学天地的场景。
   总之,要提高哲学课的有效性,教师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读书、搜集材料,主动地与哲学原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水平。此外,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以有趣的故事、幽默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瑞华.中学《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刘玉发(1964.2—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哲学课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