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袁增桂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作为语文的基础性教学部分,历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阅读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更加关键的角色,此时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形成了初步的语文思维模式,閱读作为训练语文综合能力的载体,在这一阶段起着培养核心素养、为未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重点聚焦在阅读方法与语文思想的传授,这就要求其将单一的文本知识转化为更加灵活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不断深入的持续性过程,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目标问题
  阅读教学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引导,这就凸显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不少教师已经引入了一些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但是在教学目标方面仍然存在着界定不清的问题,多数教师并未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学目标即是完成单一的课程教学任务,从而限制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成长空间。
  (二)教学方法问题
  教学方法决定了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展开,当前,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方法的创新,但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方法的选择均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关键的是,教学方法是为学生能力的提升而服务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定式思维的限制,探寻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与合理选择。
  (三)教学评价问题
  评价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边缘化”环节。不少教师在评价中存在“走过场”的倾向,抑制了教学评价这一过程对于总结主体内容、实现知识与情感迁移的重要作用。也有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得评价语境较为枯燥单一,使得学生的获得感与成就感普遍偏低。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标
  与低年级阶段的引入性教学相比,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基础阅读能力、完成相应的语文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习惯、自主积极性以及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的培养,这应当成为高年级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风向标。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这也与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相契合。学生此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性的字词,且能独立运用字典,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很少会遇到字词认知方面的困难,这就为阅读导读模式创造了天然的阅读语境。教师应当完成主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将任务型问题贯穿阅读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持续探索的阅读与思考机会。例如对《桃花心木》的教学,这是一篇哲理性较强的短篇散文,“不确定”是贯穿全文的核心词语,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即让学生将自己代入“种树人”的角色,去思考为什么“不确定”的浇水方式恰恰最具适用价值。这一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围绕这一核心任务性问题,可以给予学生广泛思考的空间。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果将教学目标视为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导向,教学方法则是将教学目标进行贯彻落实的重要脉络。教学目标聚焦于“教到何种程度,学到何种程度”的问题,而教学方法则主要解决如何完成有效教学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本身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所涵盖的阅读文本均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价值,因此不可能存在一种“万金油”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即使有,那这种教学方法也必然会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悖。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紧密围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结合阅读文本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真实诉求进行综合选择。
  通常来说,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展示法等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选择中,教师应当明确无论选择何种方法,最终是为完成阅读教学目标、强化阅读能力而服务的。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所能接触到的阅读文本形式更加丰富,其中的问题存在着多样化的差异,相应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自然也要体现这种差异性。例如在诗歌的教学中,朗读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强调通过朗读,使得学生与文本内容形成情感共鸣。以《泊船瓜洲》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整体格调轻快、境界开阔,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浏览课本中具有写意色彩的插图,初步感悟诗词的整体氛围,并通过朗读将自己代入到作者角色中去,对诗歌内容形成初步感知。在学生完成朗读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总结第一句到第四句中诗人所赋予的不同情感,在学生踊跃发言后再由教师对诗人从愉悦到依依不舍、再到对江南美景的赞颂、最后回到思乡之情的变化进行总结,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的内在情趣。可以看出,虽然朗读法是诗词阅读的主要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受到这一方法的限制,恰恰相反,问答法、讲授法均可以同朗读法进行有机结合,这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本质,既服务于特定的文本内容与教学目标,也凸显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魅力。
  (三)采用科学的评价模式
  在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评价可以有效总结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而高年级的阅读文本难度明显增加,课堂上的学习任务也更加繁重,评价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主要内容的回顾,避免思维状态陷入混乱状态;同时,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拥有更强的“好胜心”,其希望自身的努力可以得到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肯定,评价阶段对其来说是一个情感反馈的过程。《语文义务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评价应当“多角度,有创意”,并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价值取向以及阅读方法与习惯。
  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评价中,“激励”应当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必须明确这样的意识,即评价旨在强化学生的阅读教学能力,而不是一项“走流程”式的“硬性任务”,同时,评价不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不对等,教师应当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为学生提供被关爱、被尊重、被鼓励的积极体验。因此,换位思考,并以正向激励为基本导向是开展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为了扩充评价的基本内容,也应适当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例如笔者在《唯一的听众》教学中,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思考课文中“唯一”所存在的矛盾,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重视言语鼓励,如“你的观点十分独特”“你观察得十分仔细”“你说得对,那你思考以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真诚的话,打破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其在更加轻松的状态中更加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索。
  三、结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阅读文本承载着丰富的语文价值,优质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完成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更能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碎片化阅读成为一种潮流,这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牢牢把握目标、方法、评价这三大关键教学过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价值的最大化呈现。
  参考文献
  [1]唐雪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