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葛兆金

  【摘要】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诗词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同时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上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现如今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还达不到很好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本文将在分析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意义和如今古诗词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结晶的遗留,在如今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影响。最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老师们在诗词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不仅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要求,也反映了之前教学中的不足。如何摆脱以前的教学模式的弊端,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将结合前人的研究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意义
  (一)认知能力的概述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包括了知觉、记忆、想象等基础能力。而中学阶段是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培养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为学生接下来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重要非凡。
  (二)诗词教学与学生认知能力的聯系
  诗词教学,就是让老师提取古诗中的精华传递给学生。但是因为时代的差异,诗词的古韵美不是那么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发现这种美。其中,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发挥学生理解、想象和记忆的能力,这些能力就是学生认知的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重视诗词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诗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作用
  诗词一般都是短小凝练的,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时候,就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和想象,从而领悟古诗词中构建的意境和诗人丰富的情感。此外记忆古诗词,并在写作的时候做适当的引用,不仅可以简单扼要地表达作者的意思,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教学诗词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是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方式。
  二、诗词教学的现状分及存在的问题
  (一)诗词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标出来之后老师们积极响应新的课程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根据一项对初中老师与学生的诗词教学的调查,所调查的学校在诗词教学的课时上安排妥当,符合改变之后新课标的要求。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认为老师对诗词教学态度是“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的占大多数。此外,针对学生是否能通过诗词方面的测验的调查中,学生大多数反映基本能通过相关的测验。从以上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诗词教学已经根据最新的标准去进行相关的调整,而且师生都已经开始适应最新的课程标准。
  (二)当前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前文提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在诗词教学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但是,排除主观评价的因素,当前的诗词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固有的教学弊端。
  一是诗词教学依然是重视文本背诵,忽略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现在应试性的教学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老师为了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会重视学生文本的背诵,造成表面上学生的成绩都很好,但是在深层次的能力培养上学生还是稍有欠缺。这种应试性的教学是典型的与当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相违背的体现。
  二是忽略诗词类别分析,没有培养学生情感渗透能力。学生学会把所学的诗词分类是感受诗人感情的基础。现实上,老师在这方面的重视不够,以致很多学生不能进行准确分类。如此一来,不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在诗词上认知的混乱。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方法单一,还是回归到应试性教学的问题上。老师们普遍认为只要学生分数能够达到标准,就不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没有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只是徘徊在表面知识的教授,没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在本质上还是没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归纳起来,在诗词教学过程中,阻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放不下应试性教学思想。
  三、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相应策略
  在认识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众多不足后,老师们要结合实际对症下药,发挥诗词教学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优势。下面笔者将给出一些建议。
  (一)挖掘诗词背后隐藏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诗词的过程中,必须要知道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完全理解一首诗词需要老师去积极准备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词的意蕴,从而提高鉴赏能力。首先,明确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诗词的原因是以前的诗人习惯“以典入诗”,因此一首诗词中可能包含了很多典故。只有弄清楚这些典故背后的故事,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此外,诗人作诗时的环境背景,也是体现诗人感情的重要因素。在知道大环境的时候,才能知道诗人为何有此感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人的感情。最后要教会学生找准诗词的“题眼”。在不同的背景下,同样的字含义不一样。在结合前面了解到具体典故的含义,以及诗人所处的背景,通过揣摩炼字,找到“题眼”,就能大体上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当弄清诗词中的古今背景,以及找准“题眼”,学生对诗词就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结合这些背后的相关知识,学生深入了解诗词表达的意思,才能提高相应的鉴赏能力
  (二)以诗词类型讲解为基础,培养学生情感体会能力
  学会诗词的分类是了解诗人感情的基础,而对诗词分类关键是对诗词意境的了解。而了解诗词的意境,并不需要完全了解诗词的意思。最开始,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诗中刻画的形象展示出来,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简单明确的画面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可以省去很多的解释。比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如果老师在讲这首诗的时候,在诗的旁边插入一张农忙的图片,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感受到农民秋收的那种意境,从而知道这是一首田园诗。接下来,有一定的基础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揣摩诗中的词语,分析意象,通过想象去了解诗词的意境。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体会流浪天涯的孤独客心中的那种孤独的意境,从而给它归类为抒情的小令。
  (三)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丰富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古诗词的枯燥,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去补充诗中的留白部分。留白是中国画中常见的手法,但留白不仅限于画中,在诗中依然会用到留白的手法。有一些诗,整体的意境描绘得很好,但是没什么细节刻画,添加细节又对诗的整体没什么影响,老师就可以先翻译成现代文,在名词的前面留下空白给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填上去。补充留白这种方法可以用的诗可能不多,但是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方法。类似的还可以让学生去仿写简单的诗,不需要有很严格的要求,但是要学生去主动地发挥想象,并模仿所学到的诗词。
  四、结语
  诗词的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书本上那几首诗的意思或者考试的分数高,同时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感受诗词的美。总而言之,诗词的教学在初中阶段是一个能很好锻炼学生认知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上好这门课,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为目标,在学生认知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诗词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