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新军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大了对孩子教育的投资,提高了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数学新课改的推动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成了当下热议的话题。中学和小学作为当下义务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教师必须要把它们有效地衔接起来,形成良好过渡,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适应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推动的力量。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措施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情况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1.现状
   在新课改的要求中,小学数学难度低,作业量少,而初中数学要求较高,不仅是逻辑抽象方面的要求,而且在作业难度、作业量、考试要求等方面都大大提升,这样一个较大的跨度导致学生难以适应,跟不上教学进度。从现实方面考虑,小学数学进度慢,没有预习和复习的必要,升学方面更是按片区划分,没有考试压力,更注重的是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发散。初中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增多,知识体系又相对复杂,难以及时消化各个新知识,容易在新环境中丧失学习的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没动力,形成客观上的学习断层。
   2.成因
   根据调查得出,在小升初的阶段,课程的增多、老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衔接。在实际的教学中,以下几点往往是不衔接的主要原因: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关注到学生身心的变化,导致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严重脱节;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没有做好应对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的心理准备,对学习的态度还停留在小学的阶段;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忽略了环境改变带来的影响,管理督促不到位。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措施
   在中小学生数学教学衔接方面的问题是在教育方面不能忽视的难题。学习课程的增加、课程难度的提升、教师教育方法的改变、学生心理的变化等都是不衔接的元凶,在这个教学过渡阶段,如果教师不好好把握,往往会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业带来不利的影响。下面我结合教学经验与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衔接的措施:
   1.中小学教师应加强有效融合
   对于青少年而言,老师的教育对极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加强中小学教师的有效融合,就是为打破其教学衔接的坚冰打好利器。小学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思维,不局限于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而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求知欲,重视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对于中学老师而言,其要更加深入了解小学的知识点,熟悉小学数学教学体系,那么就既要考虑到他们小学生的思维,又要培养他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过渡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可以从小学的知识点发散到初中的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教学体系,这样才能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新课改所倡导的模式相吻合。
   2.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衔接
   作为初等数学教学的一部分,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学数学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基本的学习习惯,初中数学则是小学数学体系的发散,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在内容上的扩展。在新课改中初一数学知识大体包括,数、代数、方程式和几何初步,虽然这些知识也是数学基础的内容,但对于刚刚脱离小学生身份的他们来说,概念的混淆、运算方法的改变都让他们难以快速融合。例如小学生一直认为“数学就是计算的数”,而在初中的学习中对数这一新的概念,会导致他们无法理解,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巩固小学数学知识,着重对新引入的概念进行讲解,结合中小学数学的相同知识点,做到基础扎实、思维发散、稳步提升。
   因客观因素的存在,小学年龄段的思维方式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的高级阶段教学中应适当渗透一些抽象逻辑思维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教学方法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尽量用更简单的方式去培养他们想象力和逻辑能力,调动课堂氛围,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的目的。
   3.家长与学校积极配合
   对于小升初的学生,家长和学校应一起努力,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教师应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安排适量的预习、复习任务,不断对知识进行巩固;家长要督促学生在家的学习,配合老师的工作,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整个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也只有中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联手,才能真正完成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学任务。只有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乐趣,让他们真正掌握到将来继续深造所需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宝民.多措并举架构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桥梁[J].数理化学习,2014(9).
   [2]李万章.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5(6).
   [3]考扶生.浅谈如何解决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问题[J].数学学習与研究,20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5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