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雪飞

  【摘要】在小學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受到小学音乐教师的欢迎,只因其在丰富音乐教学模式种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音乐教师利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  体态律动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49-0220-02
  “体态律动学说”是瑞士音乐教育学家达尔克罗兹首先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旋律的变化从而作出相应的动作,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力,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体态律动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音乐作品的风格奠定了律动设计的总基调
  以音乐为基础的律动设计才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倾听音乐,去品味其中的情绪、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的风格。其次,教师展现给学生创作音乐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作者深层次的情感,进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让律动的语言更具有生命力。
  以《踏雪寻梅》为例,这是一首简短而又高雅的歌曲。其中运用了三种形式的表现手法,即连断音对比,强弱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对比。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唱歌之外,还要引导他们注意曲谱中的变化并且运用多听的方式来欣赏并把握作品的风格。而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学生,让他们在连音的部分用胳膊划弧,而在断音的部分用脚跟点地,从而使其体会连断音唱法的不同,进而让他们品味其中的情感,使其演唱得更为生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体态律动中更好地表现作品的风格。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展现淳朴和欢乐之中的典雅、含蓄,进而为作品营造出动静结合的美感。因为学生掌握了这些要领,所以他们的体态律动才能展现作品的风格,进而创造出成功的律动表演。
  二、律动的设计应基于教学实际
  (1)教师要审慎地选择律动的曲目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位音乐教师为让学生理解所教授的音乐,他将一首《红旗颂》作为律动曲目,并细心地按照歌词为学生设计律动的具体动作。然而军旅歌曲具有正规、威武和威严的风格,这位教师虽然十分费力地设计体态律动,但其作出来的效果却和样板戏的造型相似,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因此这个课堂成了音乐游乐场。教师设计这种类型的律动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而教师在律动教学时,一定要审慎地选择作品曲目,还要注重律动的灵活性,更要考虑到律动设计与作品神韵相通性,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律动效果。
  (2)律动设计要贴合学生的兴趣
  以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为例,我教授这首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感受羌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首先,我给学生讲解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题材和风格,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其次,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聆听这首歌曲。再次,我根据音乐的旋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兴趣去创作相应的舞步律动。然后,合理分组。我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同时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爱好进行分组。最后,设置体态律动目标。我建议学生在体态律动过程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生动作的一致性。因为体态律动设计得较为简单,而且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很快掌握舞步律动的基本步伐。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律动自己的舞步,同时也注意到与其他同学动作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增强律动教学的效果。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舞步律动,使学生不仅体会到律动舞步的快乐,也提高学生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而提高小学整体律动的教学质量。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律动才更具有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要求动作到位之外,更要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和感受音乐,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力,从而让音乐真正地走入学生的心里,进而实现体态律动真正的目的。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体态律动外,更要让他们的身体随之而动,这才是体态律动的应用的重点。此外,律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它需要学生进入到一种深层次的体验中,进而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体态律动。在讲授《踩雨》这一课时,我并没有全程教授律动,而是让学生独自跟随旋律完成自己的律动表演。而学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这首歌曲充满了童趣,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而对他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同时,这首歌曲的曲调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而正是因为这首歌曲的音韵和曲调,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四、总结
  体态律动教学有利于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而教师在体态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他们的心理特点设定体态律动,进而让其感受到律动的快乐,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汝俊.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6(09)
  [2]张洁.体态律动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9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