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文化的舞蹈民俗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肖溪格

  摘 要: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以舞蹈民俗学为理论支撑,对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的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反映了土家族的迁徙历史、山地农耕文化、宗教信仰、精神特质以及文化变迁,是土家族人民用身体动作刻画下的一部壮丽的舞蹈史诗。
  关键词:土家族;摆手舞;身体动作;民族文化
  对中国的民俗而言,任何民俗都离不开身体,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以身体行为和文字为主。在身体知识的传承中,舞蹈是核心。土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摆手舞是土家族文化中一种最为盛行和广泛流传的艺术形式,是土家人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的艺术,蕴含了土家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审美意识。
  在湘西自治州,土家族主要聚居在龙山、永顺、古丈等县。每逢节庆日,土家人常用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摆手舞来抒发感情,湘西土家族地区至今还保存着“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悠悠古风。摆手舞是土家人一种以“祭祖先、求兴旺、庆丰收、祈吉祥”为主旨的活动,一般是在祭祀活动开始以后进行的各类舞蹈表演。就摆手舞而言,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主要以祭祀对象和规模来划分。大摆手以祭祀“八部大王”为主,规模大、人数多,时间长;小摆手祭祀土王,常以一村一寨进行,规模小、人数少。摆手舞具有丰富的舞蹈内容,有狩猎舞、农事舞、生活舞、军事舞,还有供土王享受的酒会舞、节日舞等,其中酒会舞、军前舞的动作现在已经失传了。摆手舞从表演的形式看,除了集体的“多人摆”以外,还有单摆和双摆,单摆即一个人的动作,双摆是两人配合的动作。在摆手活动中还常伴有“嗬嗬也”的歌唱,有领唱和和声,整个活动热闹非凡,也呈现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
  1 摆手舞的动作再现了土家先民的迁徙历史
  大摆手的表演有“出旗、排甲、搅旗、起驾、闯驾进堂、纪念八部、扫堂、摆手、大团摆”的一套基本表演程序。仪式开始,锣鼓声响,每户举一面旗由四面奔跑而出,绕摆手堂一圈。集中后,土家族小伙双手紧握旗杆,用力地左右挥动彩旗,彩旗在空中相互交织,气势磅礴。同时,一群身着盔甲的村民迅速地操着碎步集合列队,象征着出门征战之意。之后,队伍开始在掌堂师的带领下在摆手堂前绕几圈,随着程式的一节节推进,拿着齐眉棍的老司们在掌堂师的领衔下边唱扫堂词,边向上使劲舞动齐眉棍,意为把“不干净的东西”全部赶走。舞蹈的动作还涉及划船跋涉、砍火畲,撒小米等,所有动作的表演以固定的程式展开,整个过程演示了土家先民经过迁徙再定居的历程,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与重现。
  2 摆手舞的动作反映了土家人传统的山地农耕文化
  2.1 摆手舞动作再现了土家人农业生产生活场景
  湘西各地摆手舞动作内容大同小异,尤其是小摆手,如永顺双凤村的叉卡子、结蔴、挽麻团;龙山坡脚村的割谷子、打谷子、播种、插秧;兔吐坪的纺棉花、扯草;古丈的推磨、摘苞谷等,以上动作多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例如,“割谷子”动作,弯腰前倾,屈膝,一手扯住稻谷,一手似拿镰刀做出割谷状,模拟土家先民劳动的场景,动作自然古朴,每个地域的一套摆手舞就是当地土家人描绘的一副浓郁的劳动画卷。同时,从摆手舞的身体动作上看,还呈现了土家族不同时期的劳动生活场景,如砍火畲、剽火砂动作就反映了最早的刀耕火种时期的生活;挖土、下种、薅草、栽玉米等动作反映了农耕时期的生活;打蚊子、抖狗蚤、斗牛、站八仙等动作有着土家人日常安乐的生活痕迹。
  2.2 摆手舞动作映射出山地劳动的特点
  摆手舞的各动作都有“顺拐、屈膝、下沉和颤动”的特点,这与土家的生活环境息息相關。土家人生活在峰峦叠嶂的武陵山区,那里山高水深、山道崎岖狭窄,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为了行走安全,一般是身靠岩石、脚踏悬崖,侧身顺拐,上身前倾、重心下沉。在这种生存环境下,土家人练就了屈膝、下沉、颤抖的劳动身体行为习惯,因此造就了土家摆手舞的动作特征,同时也反映出土家族山地农耕文化的特点。
  2.3 摆手舞动作记载了土家传统农业类型
  摆手舞多表现土家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其动作还清晰地反映出土家农业粮食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手工业萌芽期的类型。例如,从叙述农事劳动过程的“挖土、丢苞谷、耕田、播种、插秧、蓐草、蓐秧、摘苞谷”等动作可以了解到土家先民的粮食作物类型,从“绩麻、纺纱、背打桐”等手工劳动过程的动作体现了经济作物及手工萌芽的类型,这些动作都从不同的题材表现了土家族人民一年的农事劳动。
  3 摆手舞的动作传承了土家族古老的宗教信仰
  摆手舞的“起源说”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是祭祀土家族祖先的一种舞蹈。土家人尊敬祖先,以祭祖祈福为信仰,在摆手舞的表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在龙山坡脚村,祭祖时,除了梯玛的动作,其他祭祀的土家族民众均要磕头跪拜。在跳摆手舞时,也有单祭祖和双祭祖的动作,先单祭祖后双祭祖,双祭祖的动作是右肘搭在左手掌心状态。此外,龙车镇大摆手活动在宗教信仰传承上最具代表性,如祭“八部大王”时,掌堂师请神时唱的摆手歌《嘎嚜请》,其中的唱词“那动请列得,金斗银斗往把莫把,银楼马楼住没把莫扎了呀”,意为“这次请来嘛,歇在放有金斗银斗的地方,住在建有银楼马楼的地方”。在掌堂师念唱时,众人跪拜,同时附和回应及行祭祀礼的动作。
  4 摆手舞的动作展现了土家人独有的精神特质
  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对生产生活的一种再现,是土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文化的精髓。这种以身体形态的表现直击了土家族社会生活画面,同时也展示了土家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的特有风貌,体现了土家人“不畏困苦、勤于劳作,自力更生”的高贵品质。例如,“上山”“修山”“拉犁”“挖地”“播种”“插秧”等动作显示出土家人不畏高山险阻、自求谋福的劳动实况,还有“磨鹰展翅”“磨鹰打鸡”“青蛙报春”“青蛙报蛋”“水牛打架”等模仿动作,既体现了土家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土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愫。“割谷、打谷子、挑担子、打粑粑、斗酒、庆丰收、大圆圆”等这些常见的农事舞和生活舞的动作表演呈现给人们一副别开生面的劳动画卷,也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土家族人民热爱劳动、积极乐观的精神情感。
  5 摆手舞的动作发展蕴含着文化的变迁
  传统的摆手舞一定与祭祀相关联,它主要是娱神、娱人。随着社会的进步,摆手舞逐渐成为土家族人民茶余饭后的锻炼项目,慢慢演变成一种自娱的群众性活动。传统的摆手舞在锣鼓打击乐伴奏下进行,表演时的动作张力及变换听其鼓点进行,舞蹈表演中,人们伴唱和脚踏的都生动展示出劳作和生活,动作形象、粗犷原始,动人心魄。如今,常见的摆手舞已作为一项有氧运动健身项目出现在各广场,以大众娱乐与健身为主要目的。
  6 结语
  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身体动作包含的内容和情感就是其要表达的语言。身体经验的积累促成了身体的一种认知与表达,动觉成为一种文化痕迹。摆手舞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本民族的文化,土家人通过这种特定的代替文字的艺术表现方式记录了本民族发展的轨迹,其身体的记忆承载了厚重的土家族历史,任何民俗都离不开身体,土家摆手舞的身体动作在记录民俗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田荆贵.土家族文化知识实用手册[M].海南出版社,2011.
  [2] 彭继宽,彭勃.土家族摆手活动史料辑[M].长沙岳麓书社,2000.
  [3] 董洛.巴土风韵:土家文化源流解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 罗成华,刘安全.湘西永顺双凤村土家族传统祭祖仪式的田野记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
  [5] 王元翠.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
  作者简介:肖溪格(1977—),女,湖南武冈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舞蹈,舞蹈教育与创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