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基础工作的改善、人员思想认识的提高、制度的构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帮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旧交接工作顺利完成。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事业单位将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不再执行,本次改革牵涉范围甚广,对延续了几十年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来说,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政府在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中,相继出台了“一套标准、两份报告、三项制度、四项措施” 等规范要求,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实现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且又相互衔接。事业单位作为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运行、从事社会服务的政府会计主体,需要正确认识此次改革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工作。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到的主要影响
  1.重构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
  相对于实行了多年的预算会计核算体系,新的会计制度一方面引入权责发生制,要求财务会计使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使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得以适度的分离;另一方面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预算会计核算信息编制预算报告,根据财务会计核算信息编制财务报告,同时编制的两份报告使得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得以全面、清晰地反映。这种“相互衔接”主要体现在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钩稽关系上,通过编制“本期预算结余与本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单位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因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产生的本年盈余数与本年预算结余数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2.促进了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原有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为“重核算,轻管理”,缺少成本核算管理,对当期应当负担的费用并没有进行会计核算,财务报表无法准确地展现出全面真实信息,降低了财政资金的风险监督与评价效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引入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核算要求对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要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计量,不归当期所属的不可以列入当期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使得财务信息更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真实情况,不但克服收付实现制的弊端,还把财政风险揭露出来,驱动事业单位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完善了预算管理机制,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
  3.加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多年来,事业单位作为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来运作的机构,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成本管理并不重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这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资产以及负债核算内容进行了细化,相应增加了收入和费用标准,并要求实行固定资產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等多种减值观念的引入,到确认预计负债、待摊销费用、预提费用等多方面的细化准则,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能更好地反映运行成本,促使管理者能更好地从财务各角度全面评估各项经济活动,而不是仅从资金占用的角度看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估项目可行性和相关绩效。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整体健康发展,我国对《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进行了新的修订。 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得到了改善,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需要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加强财务管理。
  1.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薄弱
  新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并不十分重视财务管理,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单位领导层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出现许多薄弱环节。在资产管理方面,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存在着诸多不规范行为,账外资产问题严重,例如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不核对账目,账实不符,导致资产不实、家底不清、资产管理混乱。 在管理方面,存在专项资金管理不科学、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不够先进、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在制度管理方面,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利用权责发生制代替了过去的收付实现制,从财务报表的增加,到财务报表项目的细化,都是对以往工作方式、方法的重大改变。在核算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相较于原有的核算方法难度有很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驾驭新的权责发生制核算方式。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不但对新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而且更要具备很强的预算与决算能力,也增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难度。
  3.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公益事业单位普遍预算管理水平不高。因受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运行资金主要由财政供给,导致事业单位存在管理层缺乏预算管理理念,缺少危机意识与全局观。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意识,预算工作仅由财务部门直接编制,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预算的执行效果大大降低。
  4.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落后
  在现代会计工作中,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软件去完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带来了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的变化与新的要求,进而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软件也相应提出新的高要求。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升级明显滞后,满足不了新制度下财务工作的要求,阻碍了财会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也影响了相关报表的编制,使得财务管理失去抓手。   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事业单位更需建立一个全新的财务体系,才能够满足新的要求。为了保障现有事业单位的整体健康发展,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全面增强财务管理理念
  为真正落实政府会计制度这一改革,我国事业单位应当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理念,必须由上至下地从单位负责人开始到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全面了解政府會计制度的实施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实际项目管理、流程和绩效方面的影响,从根本上转变财务管理就是落实财政预算的观念,建立成本管理观念,建立财务与业务项目有机结合的理念,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提高单位负责人依法理财的法制意识,树立诚信理念。从全方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技能的提升迫在眉睫,亟须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把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提出的新要求,宣传、培训落实到每个财务管理人员身上,把技能更新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起来,制定适当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保障与促使更好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3.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
  我国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一是要提高领导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充分认识,注重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坚持沟通基础上的预算和预算指导下的沟通相结合。二是要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科学编制预算,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预算目标落到实处。三是要建立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增强预算管理能力,由自上而下的基础监督着手,发挥同级相互监督的作用,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此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借用外部审计机构加强监督,寻求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预算情况给予监督、指导,加强预算管理的专业性与公平性。
  4.加快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要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快相关财务管理软件的升级,及时选择合适单位自身情况的财务管理软件,以满足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应与软件开发方进行良好的沟通,着力解决新的财务管理软件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充分的培训,以确保财务管理软件使用的熟练性与准确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此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积极且向上的,事业单位要注重新制度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不断优化本单位的综合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管理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推行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郭菲.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经贸实践,2018(6X).
  2.何霞.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会计师,2016(22).
  3.吴志强.关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财会学习,2018(35).
  4.王庆东.浅析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9).
  5.左家琪.有效探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责任编辑:刘海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0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