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中职德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雄

  [摘           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职德育教学的有效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中职德育课教师要探索和践行“互联网+中职德育”的教学新模式,以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教学;“互联网+”;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0-0256-02
   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能。而谈起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不少老师直摇头,“德育就像镜中月、水中花,看得见,摸不着”“老师很难上、不愿上,学生不愿学、学不进”……为改变这一现状,应努力探索新的德育课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有效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师,应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理念引领下,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深刻领会“互联网+”的含义和发展特点,探索和践行“互联网+中职德育”的教学新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改革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以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发挥好中职德育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功能。
   一、借鉴“互联网+”尊重人性的特征,构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
   (一)网络社交软件搭建师生平等对话平台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也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传统师生关系中存在服从和被服从的不民主、不平等的关系。现代教育理念虽然倡导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但教师仍在教育教学中掌握对学生的绝对控制权和对课堂的主导权。而忽略了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尊重人和爱护人的人文关怀。
   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利用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搭建了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生等级观念得到有效转变,教师在教育上的主导因素被逐渐弱化,师生之间建立平等、互动的交流格局,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交流方式更轻松自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新的媒体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章、精彩视频,分享热点文章,讨论热点话题;也可以通过网络答疑和进行德育拓展;还在自己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展示读书心得,“晒一晒”生活趣事等。这样的线上交流补充了实际交流中的不足,一方面,让课堂学习得到了延续,让德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交流,实现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提高德育的实效。
   (二)互联网思维调整教师知识权威心态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传输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师已不是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权威被削弱,教学权力被转移,知识的学习不分彼此先后,学生可以不再迷信教师的专业权威,教师的角色由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由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学习资源的导航者。“互联网+教育”正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生态,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变化迅速的世界,因而都面临着不断学习和创新的任务,“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种新常态。作为德育教师,面对变化的教育、前进中的教育技术,我们要做的是抓住机会,乐于尝试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甚至要积极地拥抱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行创新。
   二、借助“互联网+”开放生态的特征,开发中职德育教学资源库
   传统德育课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教学资源内容较单一,仅提供相关课件,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在网络时代长大的学生的需求。由于没有构建本校的德育教学资源库,教学课件主要来自网络下载,学生面对的德育知识、案例都浮于表面,很难在内心留下深刻印象,更别说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了。
   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拓宽了德育途径,特别指出:为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要“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加强德育,用好网络阵地”。这一修订明确了中职德育课必须把握“互联网+”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德育资源。
   因此,在“互联网+中职德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科学利用互联网的强大知识体系整合资源,运用多元化的资源形式改变课堂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如通过学生手机上的微信、QQ、微博等媒体,实现相关德育知识内容的搜索和浏览,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进行深入的、个性化的信息定制,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泛泛而谈的问题。
   互联网资源以海量性、共享性而著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中的资源仍将持续丰富,许多资源具有良好的德育价值,是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对教学活动的完善与深入开展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与价值。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如“互联网+教师资源、课本资源、学生资源、企业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等。逐步建立一个庞大的、健全的中职德育资源库,将教与学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将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技术整合,打造新的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教学,切实提升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借力“互联网+”跨界结合的特征,提升中职德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提高德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中职德育教学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师群体而言同样如此。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中职德育教师,不再只是会备课、会上课,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当前很多中职德育教师对网络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网页层面,对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等关注不多,会制作微课的教师更少,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有效地发挥好互联网应有的教学价值。因此,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高德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时共享教学技能培训资源,是着力提升德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全力培养中职德育教师的资源整合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德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存在外无压力、内无动力的职业倦怠问题。“互联网+”转变了德育课堂话语格局,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本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凸显。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希望。新的形势必将进一步提升德育课的地位与价值,激发德育教师自觉关注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跨界结合的特征,了解社会的变化,世界的变迁,充分挖掘德育资源,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顺应信息化日益渗透社会生活的现实,为德育教学积累素材,增强可信度、可亲度,把说理直达学生的心坎上。日积月累,德育教师就成为“百事通”、世事的“先知”、时事“播报员”,成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说理的引路人,从而拓展德育教学的新境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水平。
   四、借势“互联网+”创新驱动的特征,打造新的德育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要义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用户至上、体验为王。中职德育教学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树立新的德育教学理念、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体现用户思维
   “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的理念在商业领域已被廣泛认同。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用户至上”就是在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了解学生,深入研究学生,包括学生的实际需要、性格及兴趣爱好、存在的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授课内容、不同课型、不同授课背景选择不同的教学法,让德育教学更具活力,富有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服务学生。
   (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低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太简单,学生参与度低,体验感不强。因此,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让道德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在道德体验中获得启迪,是十分必要的。
   在德育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既有沟通后的幸福体验,也有分享后的幸福体验,更有自我实现后的幸福体验。这种幸福体验即使再微小也胜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高深。为了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课堂应包括职业素养训练、理性知识探究、体验感悟分享三个环节。职业素养训练即不同的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主题展示;理性知识探究即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分析研究并形成结论;体验感悟分享即学生对整堂课的所得、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进行分享。特别是课堂小结和课后拓展为感悟分享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平台或是QQ群和微信群等平台,轻松表达课堂体验,分享课堂感受,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给予个体更多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借助“互联网+”重塑结构的特征,完善中职德育评价机制
   目前中职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只是单纯地采取总结性评价,对学生情感及心理等缺少全面评价,建立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和内容多维化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
   单一的德育课程评估指标已经无法满足网络时代所提倡的多元化、自主化发展要求,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方便、快捷、参与面广的特点,创新评价方式,通过创建“互联网+”多元评价平台,实现评价主体、途径、内容的多元化,坚持自评、互评和领导、企业、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网上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多方数据统计,通过云计算,对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职德育教学提供了创新变革的机遇,中职德育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德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提升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一场“互联网+中职德育”的美丽邂逅[N].中国教育报,2015-07-15.
   [2]徐明华.借势“互联网+”打造中职德育课堂新生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5).
   [3]林海榕.动中学,动中导,动中悟:中职德育课“三段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3(52).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4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