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棉花新品种KB3137在长江流域棉区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KB3137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18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具有“植株塔形、秆坚硬抗倒,丰产、稳产,综合抗性强,品质较优”的特点。为加速其推广应用,特介绍其在长江流域棉区高产栽培主要技术要点。
  关键词:棉花;品种;KB3137;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5-0032-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5.007
  0  引言
  KB3137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18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赣审棉20180005]。2017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秆硬抗倒,生长势强,结铃性强,吐絮畅好捡花,品质较优,衣分高,丰产稳产性好,抗棉铃虫,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笔者连续三年在武昌南湖试验基地和鄂州开展试验示范,通过摸索探讨,总结了一套适合KB3137的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大面积生产应用。
  1  品种特点
  1.1  植株塔形,秆坚硬抗倒
  KB3137植株塔形,稍松散,整齐度好。茎秆有茸毛,秆坚硬抗倒,叶片中等大,叶色绿。花药乳白,柱头中长,铃卵圆形,中等偏小,铃尖突起中等,苞叶中等大小。全生育期125.7 天,株高132 cm,第一果枝着生节位6.9,单株果枝数19.4个,单株结铃32.5个,单铃重5.37 g,衣分42.67%,籽指10.0 g。
  1.2  丰产,稳产
  2016~2017年参加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皮棉产量1458 kg/hm2, 比对照增产6.13%。2017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产量为1486.05 kg/hm2,比对照增产16.37%,增产极显著,居第一位,增产点率100%;2018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皮棉产量1863.45 kg/hm2,比对照增产28.03%,增产极显著,居第一位,增产点率100%。
  1.3  综合抗性强
  2018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虫性鉴定结果,抗虫株率100%,幼虫校正死亡率72.4%,叶片受害级别1.2,综合抗性级别为抗棉铃虫和红铃虫。2018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枯萎病相对病指为11.4,黄萎病相对病指为21.5,为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类型。
  1.4  品质较优
  2018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检测结果表明,纤维长度29.3 mm,整齐度84.9%,比强度32.5cN/tex,伸长率5.5%,马克隆值5.0,反射率78.3%,黄度7.5,纺织均匀性指数147。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準备苗床,备土制钵
  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无枯萎病和黄萎病,距移栽大田较近的地块。采用中钵育苗,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13左右。年前备好钵土,按18~20 m2的苗床地,追施人粪尿100 kg,碳铵和过磷酸钙各2 kg,氯化钾1 kg,翻耕冬凌熟化;或播前一周追施钵土重量0.3%的复合肥。苗床净宽1.0~1.2 m,长10~15 m。苗床土用多菌灵或托布津等杀菌剂消毒。做钵前一天泼足水分,使钵土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以上,次日,钵土应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做钵前用木板或锹轻拍床面,使床面平整,边做钵,边摆钵成厢。
  2.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春棉4月上旬播种,麦(油)后移栽棉4月20日前后播种。播种前应精细选种,并晒种2~3天。抢晴天上午播种,播种前,用多菌灵或甲基立枯灵水溶液浇透钵体,每钵播1~2粒健籽,播种后每m2苗床撒施呋喃丹2.2 g,以防蚯蚓等地下害虫为害,提高成钵率。最后,覆盖细沙土1~1.5 cm厚,盖土后再用多菌灵或甲基立枯灵水溶液喷湿盖籽土。做到钵湿种干盖土爽,并及时覆膜。采取双膜覆盖育苗:地面用微膜平铺,再张弓覆膜,待出苗80%后揭去平铺膜,防止大风掀膜,提高增温效果。
  出苗后开窗通风,控温控湿促齐苗。棉苗出齐,子叶平展后,抢晴天揭膜晒床2天左右(昼揭夜盖),晒至床表土发白,棉茎1/3发红为准。棉苗长出心叶后可搬钵蹲苗,一片真叶时搬钵一次,二片真叶时再搬一次[1]。搬钵后做到“三补一增”(即补土、补肥、补水、增温)。注意大风寒潮前及时盖膜,膜四周压严、盖实,做到苗不移栽,膜不离床,防冻害死苗。移栽前一周揭去拱膜,昼夜练苗。
  2.3  适时移栽
  2.3.1  大田耕整
  棉田于年前深翻冬凌。播前及时进行耕翻、整地,起垄开沟,保证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的标准。结合整地于4月中旬施底肥,中等肥力田块,施碳氨450 kg/hm2,磷肥525 kg/hm2,饼肥750 kg/hm2,氯化钾150~180 kg/hm2,硼肥30 kg/hm2,拌匀开沟深施[2]。
  2.3.2  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
  坚持“三看”移栽,即看天看地看苗移栽。一般空茬地在4月20日以后,大田土壤墒情适中要抢墒移栽,或当棉苗真叶达2片以上时可适龄移栽,做到“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油、麦茬地在5月20日左右移栽。要抢晴天或阴天打穴移栽,移栽时做到不散钵、不伤苗,移栽密度为30000~33000株/hm2,根据不同地块土壤类型、肥力水平确定适当密度[3-4]。栽钵要栽紧栽稳栽平,晴天栽苗成活率高,栽后及时壅土封口,不栽露肩钵,以减少水分蒸发,栽后及时浇水,喷药防治地老虎。移栽前2~3天,结合苗床浇水,追施送嫁肥。   2.4  科学施肥
  根据KB3137生长势强,结铃性强的特点,前期必须促营养生长搭好丰产架子,中后期注意及时补肥防早衰。具体要求是:①深施蕾肥,以有机肥为主,施饼肥1500 kg/hm2或复合肥(有效养分总含量在45%以上)225 kg/hm2,结合培蔸开沟深施;②重施花铃肥,见花施第一次花铃肥,用尿素30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开沟深施;见花后15天左右施用第二次花铃肥,施复合肥750 kg/hm2 [5];③补施盖顶肥,打顶前后看苗补施尿素90~120 kg/hm2,同时注意中后期叶面喷施氨化磷酸二氢钾肥保叶。
  2.5  合理化控
  全程化调,按照“早控、轻控、勤控;前期宜轻,后期偏重;一般田宜轻,旺长田适当多控”的原则,同时结合棉田土、水、肥、气候与棉株生长情况,灵活运用。一般在棉花全生育期间需化控3~4次,8片真叶左右用缩节胺5~15 g/hm2,初花期20~30 g/hm2,盛花期45 g/hm2,打顶后(5天左右)75 g/hm2。多雨年份或旺长棉田,适当增加用药次数;干旱年份和旱地棉田,适当减少药量和次数。如喷后1~2小时遇雨,需要补喷,药量酌情减少[6]。最终使棉田棉株形成“中部封行上部不封,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空气流得通”的良好田间环境。
  2.6  加强田间管理
  ①移栽后及时查苗补缺,中耕除草,及时灭茬;②及时清理“三沟”,抗旱排涝,减少脱落,连续10天左右晴天,要灌水抗旱,遇台风暴雨要及时排涝降渍、扶苗培蔸,做到雨住田干;③科学整枝,塑造高产株型,现蕾后,将果枝以下叶枝全部整除,注意保留棉苗主茎真叶,做到“枝不过寸,芽不过指”;④适时打顶,抹除赘芽,时间掌握在立秋前后,早发田,果枝在22个左右打顶,有早衰现象的田块宜早打,长势旺、后劲足的田块要迟打;⑤采取综合措施防病治虫,注意防治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同时防治好盲蝽象、斜纹夜蛾、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害虫,选用对口农药,按预报时间及时用药,各种农药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余隆新,周明炎. 湖北省棉花生产的主要问题及栽培技术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06):32-35.
  [2] 张胜昔,冯常辉,孟艳艳,等.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QS05的特征与栽培要点[J].棉花科学,2014,36(4):56-58.
  [3] 陈全求,詹先进,蓝家样,等. 杂交棉C111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 :72-73.
  [4] 汪瑞清,庞成庆,杨国正. 氮磷钾肥和密度对抗虫棉DP99B產量的影响[J].中国棉花, 2009,36(05):8-12.
  [5] 李银水,鲁剑巍,李小坤,等.湖北省棉花氮肥效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49(01):52-55.
  [6] 张存信,张伯华.棉花化学调控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 2001,7(02):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7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