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专业群分层教学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对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技术品牌专业群进行职业岗位调研,针对各专业H5职业能力要求特点开展面向专业群的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结合专业群分层教学进行课程层次化设计与教学设计,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资源建设实施及接下来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136-02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研究现状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旨在网络化教育背景下,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改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课程内容的共建共享。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指明精品资源共享课重点建设受众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以及紧密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建设起国家、省、校三级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体系,服务于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覆盖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他多类型的网络教育,达到优质课程内容与资源的最大化共建共享。近年来,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数量不断增加,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国内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建设策略方面,如建设规划、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课程建设经历与经验研究。也有不少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的针对性策略研究,分别从不同视角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如:从网络交互视角,提出通过提高课程资源的交互性、提升平台交互功能、加强师生之间交互等网络课程交互策略的研究;从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传播策略研究来增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受众人数,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从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性、实用性及资源制作方法、标准等方面来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等。目的都是有效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众面与利用率,提高精品资源的应用价值,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真正共建共享。
   综上所述,国内高职院校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比比皆是,但往往仅局限于课程本身或某一专业的课程研究,而面向专业群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研究尚不算太多。本课题针对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技术品牌专业群,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实际特点,开展面向专业群的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同时结合专业分层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与课程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开发效率与课程资源的应用价值,对同类院校基于专业群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二、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分层教学的意义
   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行业人才的复合型要求提高,需要大量既了解传统媒体,又精通新媒体、熟知互联网技术的广播影视行业专业人才。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包括广播电视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业,主要面向文化产业和传媒行业,为传统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和融媒体产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当今互联网时代,H5技术的兴起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使在融媒体大背景下,需要大量掌握H5技术及新媒体网页制作技术的专业群应用型人才。
   H5网页前端开发作为专业群的专业“平台”课程,为专业群面向新媒体行业、互联网与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培养具备H5开发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使学生掌握移动端网页布局、交互效果实现、H5动画制作等应用技术,为“网站后台开发”“移动WEB开发”“移动APP开发”“H5媒体动画制作”等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核心技术技能。但是,由于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不同专业对其岗位人才培养所需的H5职业技能层次要求有所不同,必然将造成各专业H5課程的课程标准制定不同、教材使用不同、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问题,课程开发效率低、教学能力评价不统一、教学资源建设也不统一,因此建设能够基于专业群分层教学所用的统一的共享课程资源势在必行。
   三、基于专业群的H5职业能力调研
   课题组成员针对广播电视技术品牌专业群的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分别对6家行业企业及部分毕业生进行了深度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了行业用人需求、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及就业岗位群,特别针对这些岗位群中与H5职业能力相关的岗位进行了细致的调研。(1)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建设作基础;(2)为创新课程改革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好调查研究。调研过程中认真采纳了行业、企业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充分了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及职业需求。
   通过对三个专业的岗位群职业能力进行调研,针对行业发展需求、企业人才需求和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的课程建设现状,结合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得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作为一所传媒类院校,决定了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首先面向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培养全媒体人才,同时针对各专业的特点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互联网技术公司提供人才服务。通过调研,针对所需H5职业能力提炼出专业群对H5职业能力的总体要求是:H5基本素养是融媒体时代广电行业全媒体人才培养和互联网技术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基础。具体要求是:在总体H5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广播电视技术专业侧重H5基本素质养成;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侧重H5应用设计的实现;软件技术专业侧重H5前端开发的实现。    四、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整体设计
   (一)基于调研,进行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整体化项目式设计
   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实现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块设计。将课程整体设计为:(1)项目一:认识网页与网站。(2)项目二:HTML5 CSS3网页制作。(3)项目三:DIV CSS布局网页制作。(4)项目四:PC端交互式网站制作。(5)项目五:移动端WEB应用设计。五个项目分别从WEB开发素养、网页内容制作、网页布局方式、PC端交互式网站设计、移动端WEB前端开发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涵盖专业群三个专业岗位中所对应的H5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面,包含WEB开发基本素养、H5网页内容样式制作、网页DIV CSS布局技术、H5交互式网站开发、移动端H5设计、响应式布局技术等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全媒体人才的H5基本素养、H5设计、H5开发技术岗位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
   (二)面向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分层教学的需求,实现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结构化、分层次的教学方案设计
   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包含3个专业,不同专业所面向的H5职业技术能力层次要求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因此教学课时数不同,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在整体的课程内容设计基础上,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涉及课程体系的五个全部模块,并侧重对代码开发的熟练程度;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涉及五个模块的全部内容,但侧重对布局设计、简单交互的实现。与软件技术专业相比,在部分教学项目,如:“项目四 PC端交互式网站”的项目开发要求上略低,布局设计效果要求上稍高;广播电视技术专业涉及前三个教学模块,侧重对H5的简单了解与基本素质养成。
   (三)面向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群分层教学的需求,实现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分层次工作任务设计
   分析调研三个专业H5岗位工作过程,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每个项目按照实际的开发过程与工作过程构建出一系列典型任务,任务设计由易到难,逐层递增,涵盖每个模块的知识技能,同时进行项目中任务的分層设计。从而实现不同专业在进行相应模块学习时,根据H5职业能力要求的层次高低选择不同的工作任务进行灵活教学,提高课程开发的灵活性。知识点涵盖网站规划基础、网页工具使用、HTML5技术、CSS3技术、DIV CSS布局技术、响应式布局技术、移动端布局技术、H5交互动画制作、JS交互效果制作等,课程开发达到全方位覆盖、多层次设计、灵活性专业教学组合,从而有效提高课程资源的使用价值。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研究面向广播电视技术品牌专业群构建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设计,实现了课程整体化、层次化、面向多专业的由项目到任务的整体设计。后续的课程开发将依据课程设计进行具体的资源建设,而且面向专业群的H5网页前端开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经建设完成,一方面能够在专业群课程开发中提高课程开发效率,实现课改与教改的融合。另一方面,倘若成果显著,还可推广到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实现省级范围的精品资源共享,将具有更广的应用与学习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国民,郭福春,吴国平.网络教学交互视角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和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3).
   [2]杜星月,李志河.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6).
   [3]郭剑岚,陈俞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以《NET网站开发》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6).
   [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5]王佳利,李斌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校本混合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8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