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解辽宁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情况,查找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破解制约高职科研工作发展的瓶颈,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辽宁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并提出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水平的相应对策,以期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70-02
   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文件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国家外交政策需要,紧密结合培养杰出人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培养人才的水平和技术服务的附加值”。2016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高职院校聚焦对学生、对地方、对行业企业发展的服务贡献。服务贡献表涵盖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毕业生去向;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非学历培训到款额;公益性培训服务等指标。其中近二分之一的指标涉及对科研及技术服务的考核。由此可见,经过近10年的国家示范校、骨干校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国家也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通过科学研究创造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实现服务社会的更高形式。
   一、辽宁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一)科研经费到款额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少
   通过问卷得知,辽宁省30%比例高职院校的年科研经费到款额在50万以下,60%比例高职院校的年科研经费到款额在51~100万之间。只有10%比例的高职院校年科研经费到款额超过了100万。调查问卷还表明,10%占比的高职院校年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在5项以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都在6~10项之间,只有20%占比的高职院校超过了11项。
   (二)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足,科技成果及转化率低
   参与问卷调查60%比例的高职院校,其科技创新平台(各种类型的研究室、研究所或研究中心)的数量低于2个,40%比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在3~5个。年获得的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少于2個的高职院校占比为20%,院校年获得的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在3~5个的高职院校占比为50%,只有30%的高职院校获得的省级以上科技成果数量在6个以上。此外,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总体较低,90%被调查高职院校的成果转化率均不超过30%。
   (三)学校科研工作定位准确,教师不乏科研工作热情
   问卷中所有被调查的高职院校均认为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共同发展。并且认识到大力发展科研工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实现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科研工作教师参与度方面,参与科研项目教师比例在30%以下的仅为被调查高职院校的10%;50%比例的高职院校中,参与科研项目教师的比例在31%~50%;其余高职院校,参与科研项目教师的比例均在51%以上。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教师具有很高的科研工作热情。此外,被调查的高职院校100%都设有校内科研立项。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了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制约辽宁省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二是企业认可度小。目前,在辽宁省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计划申报中,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处于同一个平台竞争,并没有在项目申报中明确本科与高职的类型划分。此外,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科研计划项目。这就形成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共同来切分一个蛋糕的科研立项局面,进而导致高职院校在立项和经费上的绝对劣势地位。另外,企业对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实力也尚未充分认可。规模企业、品牌企业往往在技术合作时首先考虑和选择的是本科大学,而一般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通常是受资本运作的限制,又很难在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等方面投入太多的资金,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横向课题方面出现了“大企业不愿合作、小企业不能合作”的尴尬局面。
   (二)内部因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压力太大。受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快速增加及编制限制的双重影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生师比超标严重。由于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任务,很难抽时间从事科研工作。(2)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氛围不浓。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均为中专学校合并、组建升格而来,高职院校建校时间比较短,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不仅缺少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也亟待提升。(3)缺乏学术带头人。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在某一个研究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领军人物。本科大学可以通过自身的培养、传承、引进等方式来快速实现一个学科高端人才队伍的构建,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一个学术带头人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努力。
   三、提高辽宁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明确高职科研定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着力点既不是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也不是纯基础、纯理论的科研,而在于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因此,高职院校科研方向的定位应立足于区域性、地方性特定的实际目标或应用目标,坚持科研服务地方的宗旨,紧密围绕区域产业需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专业设置规划,强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通过借助和整合社会资源,逐步搭建对接专业建设、形式多样的科研平台,构建起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科研工作体系。
   (二)深化校企合作,面向生产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调查问卷显示,对如何开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新局面,大多数院校将面向生产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这一措施作为首选项。由此可见,在面临争取上级纵向科研课题日益困难的今天,横向课题特别是与企业联合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密切行业企业联系,在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推荐、管理的同时,积极主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优质的技术服务赢得企业的信赖和认可,进而实现校企双方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如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伟嘉集团共同成立了辽宁省动物健康养殖研究中心。以中心为依托,校企双方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技术集成等特点,共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联合申报省市科研课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三)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打造“三能”师资队伍
   通过开展科研专题培训、以老带新、选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企业实践锻炼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多种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使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具备理论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双师”基础上,同时具备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能力。从而打造职业教育“三能”师资队伍,提升职业院校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科學评价教师科研工作,提升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
   首先在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职务评审和晋升时,将科研工作(成果、项目、奖励)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激发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内生动力。其次是建立校内科研工作奖励机制,对科技人员取得的各级各类成果给予充分的认可,使科技工作者的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最后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只有准确评价科技成果,才能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才能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对高职院校而言,科技成果评价要以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重点,突出科技成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五)建议政府在科技立项方面,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倾斜
   高等职业院校和本科院校虽然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是二者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是有所区别的。本科学校应该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侧重点,而高职院校则主要以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己任。因此,我国的科技主管部门应该在科研计划的立项方面进一步明确项目类型,同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海.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基于问题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5):24-26,92.
   [2]于书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专科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分析[J].职教论坛,2017(9):27-30.
   [3]闫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的实证研究:以宁夏某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8):35-40.
   [4]王晓地.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4(23):70-72.
   [5]孟学英,黎丽.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7):45-46.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8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