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是当前国家创新的发展观念和改善社会民生环境的措施之一。研究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优質就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
  对2018年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根据一些关键元素的变化分析出学生的工作状况。
  (一)从政府的政策来看,国家利好政策增加,就业率提升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了优势,省政府对双创项目积极引导、带动和一系列政策支持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教育部门也制订了就业指导政策,我校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工作也非常重视,在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上结合技能培训积极改革,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开发大学生创业环境,建设了创业基地,2018年措施实施后,我校首次就业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仅差1.9%就达到100%,比2017年就业率提升了23%。到2018年11月底,我校2018届学生的就业情况也达到了94.8%,相比2017年多1.6%。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就业率相比以前有明显提升。
  (二)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看,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有效就业
  国务院办公厅从2010年左右提出的“产教融合”到2017年底颁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产业和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和技能人才教育方式的改革,同时培养人才和工作需求更契合,形成经济、教育、人才和产业链条统一,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养方式。
  (三)从企业方面来看,对人才的要求提高了
  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智能化的提升,导致更多机械性的劳动被机械代替,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升,其中就包括学历。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不少毕业生只能另辟蹊径。
  (四)从学生层次来看,学生多数选择民营企业且待遇不高
  2018年,本校学生的就业单位41%为民营企业。同时63%的学生在中小型企业就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历和工作资历欠缺,技能不扎实导致薪资水平较低,毕业生的薪资在2000元左右,工资水平相对于其他高校毕业生来说还是普遍较低。
  二、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仍有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学校信息闭塞,就业指导老师能力有限,造成了虽然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投入的精力多但是效果却不令人满意。虽然高职院校组织了很多就业相关的项目,但取得的效果却甚微。就拿我校学生的情况来看,2018年度就业学生中经过招聘会求职的比例为50%,有效率为83%,另外,对简历写作培训的服务占29%,有效率为92%。同时本年度还有13%的毕业生没有参加任何求职辅导服务。
  (二)高职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通过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毕业生就职的职业性质和专业对口程度的匹配度达到了65%,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三)学生就业的价值观扭曲
  主要表现在择业的希望度及期望值。例如,眼高手低,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怕吃苦,喜欢轻松的工作,对工作地点也有很多要求,刚刚毕业就要求很高的薪资,职业意愿上急功近利。由于生活成本升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急于求成,缺乏长远眼光,只兼顾到当前的好处,导致频繁跳槽,职业观念严重歪曲。
  (四)学生职业能力不强并且适应能力差
  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企业是否录取的主要因素,也是毕业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职场生涯中,一些毕业生心浮气躁,三心二意,还和其他同事关系不融洽,这都是学生无法适应现实生活的表现,危害不容忽视。
  (五)一些企事业单位学历门槛的阻碍
  好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断提高学历标准,有些公司认为学历越高能力会越强,也不考虑专业能力是否对口,这些因素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作造成了很多阻力。
  三、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一)从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层面
  1、政府采取手段对高职院校进行管理,制定一些政策对其办学进行引导规范,加强对市场的调整。政府积极和企业沟通,高校组织培训,引导学生改变眼高手低的心态,先就业再择业,进入职场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2、支持和发展中小企业。设立政府财政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指引作用,积极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3、执行就业指导分类服务,提高相关政府机构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的准确性。相关政府机构应该充分调研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方向和高职学生的心理、学习和就业特点,设置针对性较高的“专区”和“绿色直通车”,如组织高职学生的专题就业活动、专场招聘等。
  (二)从学校的层面来看
  1、就业与招生联动,优化生源结构。我校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和指导,逐渐确立“招生与就业相结合计划、经费调拨、专业设置、人才培训”联动机制。深入整合专业设置,确立合理的专业布局和结构。同时,适当调整上课内容,充分借鉴河南的社会发展,聚焦河南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群,将办校目的进一步明确化,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切实和着重提高毕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坚持能力本位,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根据我校调查统计数据,2018届毕业学生中,认为通用能力中提升显著的有“团队协作能力”(60%)、“专业知识与应用技能”(57%)、“继续学习能力”(56%)、“交际与沟通能力”(56%)。初步表明本校的相关工作基本达标,比较符合毕业学生的工作需求。此外,我校2018届毕业学生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4%),“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49%)。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在继续发扬各个学校办学特色的同时,积极推动学生培养方案改革、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努力将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三)从行业、企业层面来看
  1、主动发起与高职类学校的多种合作方式,切实参与高职教育,在毕业生的培养方案、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中,表现出一定的参与度。
  2、针对初入企业的高职毕业生,应着重加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在岗培训和业务传授,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职场人士身份的转变。通过企业和校园文化密切联系和融合,提高高职学生的适用性以及稳定率。如果本身就与学校有多种用工培养合作的企业,可以适当将企业的文化提前输送毕业学校,寻求与学校合作的共识。
  3、规避学历门槛,应当抛弃“唯学历论”,依据工作岗位工作需要,因材合理录用高职类毕业生。
  (四)从学生层面来看
  1、开展通识教育。高职类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打造上、学生培养、与社会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必须牢记培养学生的学习本领、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服务水平,加强学生的沟通与相互协作能力,切实贯彻“有能力、有技术、有精神”的高职教育宗旨,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适应能力强、创新水平高、技术一流的专业型人才。
  2、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职类院校要建立全面的培养教案,包括人文、品德、审美、能力等各个方面素养。针对毕业生普及和教育有关的文化、经济、心理、科技等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
  3、增强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老师应当经常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尤其是对一些先天敏感脆弱的学生,更要格外关注,时常引导,帮其重新树立信心,走出低谷。再者,学校应当及时设立相关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从心理上系统地树立明确的就业态度和观念,为他们进入社会提供心理基础。最后,学校还应该积极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毕业观和就业观,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9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