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各个行业的管理形式、发展方向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同样存在于高校之中,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也正因此发生着重大变革,并且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开始具备多项新功能,能够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探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管理信息化平台  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098X(2019)08(c)-0169-02
  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每天都会通过网络获取资源、与外界联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高校扩招的深入下,学生素质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特征,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和方法协调性不足,无法满足98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作为高校管理者,要主动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优化学生管理模式,构建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立足于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大学生成长需求的管理平台。
  1  互联网+对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1.1 正面影响
  1.1.1 提高管理时效
  互联网可以实时传输信息,通过朋友圈、微博、陌陌等平台,管理者能够了解学生近一段时间的思想、生活动态,并通过“评论”、“点赞”、“留言”的方式与学生加深感情。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即时聊天工具为学生传递学校政策、考试信息、招聘信息、就业信息等,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
  1.1.2 营造交流氛围
  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学生管理是一项重点、难点任务,能否做到有序管理、妥善安排,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各类技术支持,管理者能够直接与学生交流,避免了面对面的紧张、尴尬氛围,学生更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对教师、学校、同学的意见,帮助管理者随时调整管理方案。
  1.1.3 拓宽管理渠道
  与传统管理工作中“座谈会”、“电话”、“班会”的管理模式相比,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充分借助论坛、班级网站、微信公众号、学生管理平台来开展管理活动,在开放、共享的互联网资源下,学生可以便利获取管理材料,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参与自主管理活动,进一步拓宽了管理渠道。
  1.1.4 升华管理水平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独立个体,其性格取向、时间观念、约束力各有不同,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来设置相应的管理条件。如,通过“实习管理平台”,可以便捷的看到学生的日志数量、签到次数、月报提交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1.2 负面影响
  1.2.1 容易固化思维
  互联网平台中资源庞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习惯寻求“百度”、“知乎”,在课程考察时,也经常遇到抄袭网络的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发生固化。
  1.2.2 沉迷网络问题严重
  如今的98后、00后,他们从小就接触五彩斑斓的网络世界,互联网中的“电影”、“游戏”触手可得,近年来《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网络游戏的盛行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蓬勃发展,让不少大学生沉迷于其中,纪律、担当、责任变得更加淡薄,沉迷于网络的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
  1.2.3 信息安全隐患频发
  互联网资源繁多、真假难辨,大学生群体实践经验少,对信息分辨能力不高,更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不配合学校管理、叛逆问题导致学生管理难度系数成倍增加。
  1.2.4 影响学生沟通能力
  大学生在群体中学习、生活,相互交流和沟通必不可少,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以脱离群体独立生存,微信等聊天工具,替代了以往的面对面交流机会,各类通知、文件也经常通过微信群公布,学生在群里表达、交流、反馈,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增加了负担。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践
  2.1 明确信息化平台建设目标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首先要转变以“业务为核心”的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大学生工作的具体特点来建立信息化平台,密切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就业等各个环节,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真正为学生成长来服务。对学生日常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流进行总结、梳理,构建出包括“招生”、“迎新”、“学业管理”、“奖惩”、“离校”、“就业”、“校友交流”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设置集齐“学工”、“后勤”、“互动社区”、“门户网”于一体的信息化环境,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水平”、“身体素质”、“外语能力”、“自律水平”、“实践技能”、“综合素养”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生成学生、班级、学院画像。同时,找寻新型信息化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以现有校园网作为骨干,依托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基础,整合学校现有的“无线电信资源”和“自动办公系统”,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质量。   2.2 创新学生管理组织结构
  为了保证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能够得到顺利推行,需要进一步创新学生管理组织结构,信息化平台并不是简单的增设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而是遵循现代大学管理理念对学生管理资源、环节的重组、优化,保证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准确、及时的传输,满足平台需求。
  一方面,要构建全新的学生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在校内建设信息化工作小组,设置信息主管CIO职位,全程负责学校信息化管理标准、政策的制定,协调好管理人员的职责,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筛选,提高数据利用率。
  另一方面,推行网上业务协同矩阵管理结构,确保高校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可以实现跨应用、跨处室、跨职能域的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这一管理结构应用工作流形式,通过一卡通,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办公与信息共享,同时,设置新岗位与新部门,包括“一卡通管理中心”、“学生信息服务中心”、“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各项工作的整合与协调。
  2.3 管理信息化业务流程的创新
  高校的职能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以“新生报到”环节为例,涉及部门包括“资产管理处”、“学生处”、“财务处”、“各个院系”、“信息中心”等,如果上述部门能够协调办公,那么就能大大简化学生的报道流程。
  在管理流程的改进上,基于信息平台要求构建扁平化组织结构,推行流程型组织机构,以具体“目标”、“任务”作为导向,围绕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来对人员、工作、组织结构做出优化配置,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职能分配方式,让各种资源流、信息流能够顺畅流通,发挥出各部门的资源优势。
  此外,对于传统分散业务,根据高效、优化的目标来做出重组、改造,简化程序,确保各项信息均能够一次获取,将类似活动相整合,对学生信息做出归类、利用,改变传统的手工登记与统计工作,让管理流程变得更加快捷、迅速。如,在助学金发放工作中,在信息化平台中提前设置条件,由计算机统一审批,不仅避免了人工审核中存在的问题,也有效节约了助学金发放时间。
  2.4 以物联网、LBS技术为平台提供支持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保障学生在校期间安全也是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在这一方面,即可利用物联网、LBS技术,通过物联网收集信息、统一处理。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上,在教室、图书馆、寝室、食堂等区域设置识别设备和传感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技术,智能手机的普及为这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基于这一技术开发专用APP,APP中有手机定位、校园地图服务、精准导航、查找自习室等功能,借助LBS,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了便利。
  2.5 在平台中增设绩效人才创新板块
  在绩效人才创新板块上,要推行战略化评价标准,构建出具有战略性的人才创新机制,为信息化平台提供制度管理体系支持,提前做出资金预算,确定资金投入比例。并构建基础化设施评价指标,这是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中的一项基本指标,为各类信息资源的挖掘提供了发展依据,通过此类信息管理机制,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明确的方向支持。此外,设置信息资源管理评价指标模块,基于信息化作为内容,科学开发、挖掘其中的信息资源,对学生管理信息做出细化分析,实现资源共享。
  2.6 完善信息化平台保护机制
  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上,需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做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为参考,科学设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根据平台要求来设置入侵检查系统、网络防火墙,明确等级权限,为职能部门分配账号,明确职能权限,避免出现职能交叉和重叠问题,要求管理者保护好账号安全。在学校方面,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对于由于人员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要严厉处罚,对私自盗用他人账户的学生,也要严厉惩处,从主观意识上保障信息安全。
  3  结语
  信息化属于社会发展、改革的新动力,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对教育行业的影响也更加深远,为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能效,要以互联网+的各项新技术为依托,构建符合高等教育事业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 胡帅.试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4(3):170-171.
  [2] 仇建华,罗伟,许翠云.试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J].华章,2013,16(6):98-99.
  [3] 郑秀英,张璇,杨栋强.“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6,6(11):56-58.
  [4] 潘婷.大數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1(6):113-114,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9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