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玉林师范学院成为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方向,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从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第一课堂课、实践性第二课堂课和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四个方面对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育综合改革;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改革背景及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看,改革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改革等诸多方面,音乐学作为该校开设的学科门类之一,音乐专业实践教學将面临着综合改革的考验。从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角度看,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和社会艺术团体的音乐工作者,担负着为地方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职责。从学科专业建设角度看,音乐专业学科要发展就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存在问题
  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对该往哪个方向改革没有明确的思路。例如,有些高校在改革转型前是一所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就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原师范院校的那套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二是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音乐专业实践课程、实践场地明显不足,没有突出音乐学科的应用特色;三是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以外的实践型课堂,而应用型人才就是在复杂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实践型的第二课堂有待开发;四是校地协同培养人才体系建设有待加强,地缘优势、地方资源、政府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明显,校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拓展。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一)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地方应用型高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有作为”的义务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深刻理解、领会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内涵,就要认清应用型课程和实践性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从第一课堂的课程设置到第二课堂实践、实训、实习等环节的管理都要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能更好地对接,凸显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特色。
  (二)构建应用型第一课堂课程体系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途径具有应用型学科的普遍性特征。但传统的音乐专业课程体系重理论而轻实践,实践课程偏少、实践场地缺乏、实践保障不到位。在综合改革背景下,需要通过第一课堂课程体系的优化来增强音乐专业的教学实践,凸显音乐专业的应用特色。要构建以应用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建设,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融合。
  1.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实践性课程比重
  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就要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实践性课程比例,增强现有理论课程的实用价值。音乐专业理论课程,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等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向实用性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室内为主的传统灌输模式,适当增加室外教学技能训练部分,部分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可考虑实践性考核。
  2.建立应用型课程评价机制,提升课程质量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专业的实践环节有实践周、艺术采风、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毕业汇演、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是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养成的关键。然而,大家对实践内容和方式不够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往往比较松懈,造成实践实训有过程、无实效。因此,学院相关管理部门要对教学实践、实训、见习、实习环节加强监督管理,建立课程评价 机制和课程质量反馈机制,让实践课程的实施得到有效监督。
  (三)建立实践型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地方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抓手。要改革和转型就要打通第一课堂专业教学与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的道路,将第二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两大课堂互融互通,全方位、多角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主要包括四类:一是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资格认证考试和等级考试,如各文艺大赛、钢琴、舞蹈等级考试等;二是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学生社会工作,例如选送参加的各级文艺演出、文化交流、暑期文艺下乡汇演等;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如参加创业培训、实训、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店创业等;四是学术论文、作品、专著、专利、科研训练等。建立实践型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得第二课堂学分,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共建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
  校地协同育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玉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建校地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尤其要发挥政府在地方政策制定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主导作用,架起人才供需双方的桥梁,进一步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为应用型地方高校提供更多服务。通过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地方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地方文化机关、群众文化艺术馆、青少年文化宫、艺术剧院等单位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形成大学+政府、中小学、企事业等单位的校地协调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系,为音乐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四、结语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要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在立足区情、教情和地方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充分发挥音乐专业的应用特色,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应用型第一课堂、实践性第二课堂和校地合作协同育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融互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小学音乐师资和社会艺术团体的音乐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捷,薄云.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8(1):19-21.
  [2]傅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音乐理论课程的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刘鹏.基于转型背景下的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3):82-85.
  [4]刘颂章.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当代音乐,2018(11):34-36.
  [5]肖华,余双慧.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荆楚理工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6(1):149-151.
  作者简介:严耀燕,女,硕士,讲师,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6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