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材料力学中课堂引入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引入,提高学生积极性一直教学的难点。在分析材料力学教学特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材料力学课堂引入的教学设计,最后将该设计思想应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关键词:课堂引入;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
  
  材料力学课程是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直接面向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结构和强度工程师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1-3]。
  提高学生的理论功底是系统工程,要从课程设计、考核侧重、课后习题等多个方面入手,这里仅从课堂引入的角度来讨论如何通过合适的课堂引入来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基本理论。
  一、材料力学教学中课堂引入的难点
  材料力学要求课前引入既要注意理论深度,又要考虑学生接受程度[7]。注意理论深度就要求课前引入要围绕着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点展开,不能举的例子离题千里,让学生不理解引入和这堂课的关系。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就要求课前引入要循序渐进,不能上课就是专业术语的堆砌,让学生一头雾水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到下一个问题。
  现阶段,学生反馈,不少教师在材料力学缺乏课堂引入,缺乏上课积极性。表现为:学生在接触概念时产生抗拒心理,对后续的公式推导完全提不起兴趣,要么死记硬背,要么自暴自弃。学生这样的心理导致教师后续课程再精彩,也不能取得教学成功。因此,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足够的重视。
  二、材料力学中课堂引入的实践
  课堂引入需要进行逻辑设计,一般的,结合个人上课经验,采用如下图所示逻辑线。
  材料力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从实际生产生活中选取案例更容易吸引学生。对于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要分析其中与学生直观感觉冲突的地方,以引起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新的概念或者实验,学生更容易接受。接来下,建立力学模型和推导公式就顺理成章,在推导公式中,往往需要前面知识作为铺垫,此时也就对前期知识进行了回顾,学生更容易掌握。当给出本堂课结论时,教师应该利用该结论对前面案例提出的矛盾予以解释。这样就形成了现象——新概念——原理——结论——现象解释的逻辑闭环。
  三、结语
  文章从材料力学的课程特点和该课程课堂引入的难点入手,分析了材料力学课堂引入的教学设计。教师依据此进行多个班级的教学实践后,经学生反馈良好,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工程类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都可以参考本文思路进行课堂引入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晓敏,孙政.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45-146.
  [2]徐鹏,谢占魁,王复兴,关学锋.材料力学教学中加强力学建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4,36(02):226-228.
  [3]陈振,孙红旗,刘新柱,周爽.启迪研究性思维的材料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经济师,2019(04):214.
  [4]何菁,丛杭青.工程伦理案例教学的价值设计——兼论场景叙事法的课堂引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2):188-193+200.
  [5]刘灿昌,刚宪约,许英姿,云海,李磊.知识迁移能力在《材料力学》课程学习中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8(50):226-227.
  [6]范钦珊,殷雅俊,唐静静,孙伟,张亦良,王晶,王单,李栋栋.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J].力学与实践,2018,40(05):543-549.
  [7]杨富莲,郑净,葛清蕴,秦凤艳,卞祝.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8(04):46-48.
  作者簡介:岳源(1989-),男,陕西洋县人,讲师,主要讲授材料力学课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