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计算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良好的计算能力会影响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小学的数学教学和学习中,计算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小学数学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 正确率
  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计算的标准是“使学生能够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计算,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熟练程度,并逐步达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虽然降低了计算的难度,但计算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发展。
  小学生产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虽然近年来小学数学的计算难度有所下降,但是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并不乐观。出错不仅仅存在于差生中,而是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出现计算错误。导致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简单地用“粗心”这个词来概括,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
  一、知识性错误
  例如:
  算理不清楚,连续退位出错。小数除法算理理解不透彻导致出错。运算顺序弄错。=1.5出现先进行乘法运算之后再计算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错误,原因是受到简便运算的干扰,以致产生错误。
  二、非知识性错误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神经发育不够完善,导致看错题,抄错小数点,字迹潦草等问题。例如把减法运算看成加法运算来进行计算。列竖式时写成135和15,把小数点漏掉。
  三、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的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后天形成的,在重复活动中形成的自动化的,不需要思考和意志努力的行为方式。经常有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太粗心了,一遇到计算时就会有问题。”事实上这种现象的出现,还是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很好的培养。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过程。我认为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良好的审题习惯。数学计算是严格的,不允许有半点儿马虎。在计算开始之前,应该训练学生仔细阅读题,即审清楚题的含义。首先看看这道题有几部分构成,想想先算哪部分,后算哪部分,应用到了什么计算法则,有没有简便方法。其次是认真抄写的习惯。学生因字迹凌乱,而导致计算错误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数学的基础知识还是可以的,但字迹潦草,书写混乱,导致计算错误,经常会把0和6,3和5写的不规整,写了以后连自己都分辨不清。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就要求学生字迹干净整洁,书写规范,并按规定格式书写。第三,在草稿本上养成列竖式计算的好习惯。列竖式计算的优点是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列竖式时要求学生书写认真,排列有序,以便于检查。第四,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验算是计算准确率的重要保证,自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不仅可以知道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养成自我评价能力。因此,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第五,養成整理计算错误的习惯。我经常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并及时纠正错误的问题。要求学生将错误的问题认真地誊写到错题本中,并逐一将错误的算法和正确的算法全部写上,以备以后复习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
  2.训练口算能力
  口算是计算的入门和基础方法。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和其他运算都是有口算题组成的。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决定了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必须注重口算计算能力的培养。口算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平时可以利用课前3—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也可以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时留5—10道口算题。学生也可以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还可以开展“口算小明星”和“口算小专家”竞赛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任何的学习都是以兴趣为大前提的,如果没有兴趣,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必然没有学习效果。因此,兴趣是教学过程中首要的教学任务。计算题由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枯燥抽象,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我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方式,例如数学游戏,数学抢答,数学竞赛等活动来改善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4.培养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简便运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计算内容,它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简便计算不仅要求学生明确运算的顺序,而且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科学合理的分析能力。在计算时要先找出哪些部分可以进行简便计算,并合理地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由于数字干扰,分析不够透彻,导致计算结果是错误的。例如,学生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像等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认真审题,明确题中由哪几部分构成,再弄清运算顺序,找出特殊关系的数量,然后将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总之,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耐心的培养与训练。只有在平时多下功夫,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才能提高。
  作者简介
  李延霞(1968.6—),女,汉族,河北沧州,本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6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