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的培养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本课题以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为例,从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的途径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培养与创新 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
  一、何为高技能人才
  关于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服务等领域岗位第一线,专门知识与技术熟练操作,技能精湛,并能在实践工作中解决关键技术与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目前,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等级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五级等级体系。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取得高级工、技师与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当前我国的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的预备技师班培养的预备技师,不属于专业技能人才等级的五级之一,它只是“技师”级别的一个阶段或者说是“准技师”,但预备技师也属于高技能人才。[1]
  二、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培养的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未来建设者,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确定位:
  1.“高”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安于一线的工作素质,具备艰苦创业的意识,对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深厚的感情,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自觉在平凡岗位上发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2.“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当中最本质的能力。要精通岗位群通用的基本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的专门技能以及某一些特殊技能,能够完成技术比较复杂或是非常规性的工作,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操作能力,应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操作中的技术故障。
  3.“强”的现场适应能力
  高技能人才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这是高技能人才满足现代化企业高效率生产的需要。除了要精通和掌握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对相关专业工种的知识与技术了解全面,并具备使用交叉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三、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培养的创新
  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作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的导向课程改革作为核心,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支撑,以与泰安航天特车、泰开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为依托,以德国“双元制”教育为借鉴,培养职业道德优良、职业技能过硬的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2]
  1.加强价值观引导,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理想、就业观与创业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2.建立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首位
  “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在理论知识够用、会用的前提下,突出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实训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实训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实训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积极构建符合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3.密切校企合作,畅通培养通道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一种长期、稳固的互惠双赢关系,是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学生、企业、员工都极具重要意义。要继续加强与泰安航天特车、泰开集团等企业的校企合作,提高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的培养质量。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学校与企业共同參与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突出专业基础课的“厚”、专业选修课的“新”、课程设置的“精”。
  (2)“逆向工程式”教材研发
  学校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要,提取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及关键工作流程,然后进行理论过渡,形成教案,开发教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激励学校教师进入相关企业,了解生产一线的工作,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做“双师”型教师。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进学校,根据企业实际用工需要,将技能知识传授给学生。
  4.注重学科交叉,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科学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日益明显。机械工程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和充实,已经从传统方法、手段、技能的积累发展成为一个机械、电子、光学、计算机和信息控制的综合应用学科。[3]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增加机电控制、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实现机、电、液、光、计有机结合,让学生拥有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以及精准娴熟的实践经验。
  5.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动力机制
  建立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使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和稳定。既要奖章挂在胸前,又要奖金发到手里,在社会上形成认同、尊重、争当技能型人才的良好氛围。
  6.吸取发达国家经验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严格考核制度。学校提供理论学习教育,企业提供实践技能教育,学校减轻了实习教学负担,企业培养了自己的后备军。在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严格考核下,学生努力学习的意识增强了,提升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对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进行准确定位,深入研究机械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重视校企合作,积极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更加努力地探索研究高技能机械装配与维修人才的培养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梅文涛,郑勇峰.论彼得斯“受过教育的人”与职业素养[J].职业教育研究,2018,(07).
  [2]杨荣智.德国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分析及其启示——以乌纳汉莎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7,(08).
  [3]王磊,李业农.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探索[J].职业,201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0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