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评价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我校手机依赖的中学生40人,按照抽签法的要求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20人:早期干预法)与对照组(20人:普通的干预法),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中学生手机依赖方面,开展早期类型的干预工作,有助于有效的预防手机依赖问题,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特点;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2
  手機属于目前较为流行的通信工具,其具有便利性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很多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手机,但是,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心理依赖的问题,所以,校医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原则,正确的开展各方面干预活动。针对于此,下文分析我校2017年8月~2018年8月40名手机依赖的中学生,合理的评价早期干预工作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校的手机依赖中学生中,选择40人进行分析,使用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均分成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20人。
  实验组:年龄:13岁到15岁,中位(14.22±0.11)岁。性别:男10(50.0%)人,女10(50.0%)人。
  对照组:年龄:13岁到15岁,中位(14.23±0.12)岁。性别:男11(55.0%)人,女9(45.0%)人。
  纳入标准:对手机产生依赖性的中学生。
  排除标准:研究中断。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的基本资料,使用SPSS 23.0软件计算,所有的结果没有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类型的指导,严格要求不可以使用手机。
  实验组:开展早期类型的干预活动。①心理方面的指导:调查评估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日常学习状况,了解是否存在心理方面的异常,并开展知识讲座活动,为学生讲解关于手机的健康使用方式与技巧,使其树立正确的认知。在心理辅导期间,应正确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整,引导其掌握日常学习的放松技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参与到短跑活动、羽毛球活动与其他活动中,以此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不再只关注手机状态。与此同时,还需为家长讲解手机依赖的危害性,邀请家长参与到心理指导活动中以此更好的完成相关辅导任务。心理指导工作开展两周,每周以此,每次一个小时,此阶段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必须要进一步的回答或是帮助解决问题,通过全方位的指导方式,积极解决目前中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1]。②应该开展行为方面的指导活动,对日常的手机使用时间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可以适当的减少相关的手机使用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相互沟通交流,明确具体的状态情况,开展适当的指导工作。在此过程中应该合理开展行为方面的干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训练方式、自信心训练方式等解决此类问题,并使用情感介入的方式,合理开展各方面的指导工作,以此更好的解决相关的手机依赖问题[2]。
  1.3  判定指标
  学生对手机不再依赖,每天使用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成功;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减轻,每天使用的时间在50分钟左右:有效;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未能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无效。在这次的研究中干预效果主要使用成功数据与有效数据相加的方法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使用SPSS23.0软件计算,利用卡方与百分比的形式,分析干预效果,数据相互对比有差异性的时候,使用P<0.05的形式计算。
  2 结 果
  实验组的相关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相互之间的比较有差异性,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手机依赖方面的行为特点较为独特,主要的特点表现为:过度依赖,在手机离身的情况下,会出现焦虑感与抑郁感,容易发生慌张的现象,在学习与生活方面无从下手,不懂得如何进行自我情绪与行为习惯的调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对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威胁[3]。
  上文主要分析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早期干预,对照组干预效果低于实验组,P<0.05。使用早期干预的方式,有助于合理的改善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尽早的开展相关干预活动,有助于针对依赖症状进行合理的控制,在此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各方面的干预工作,保证适宜性,并有效对学生的依赖行为进行干预,以此更好的摆脱目前的状态。采用早期干预的手段与方法,有助于促使中学生正确并且健康的使用手机,通常情况下,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身心神容易出现变化,在此情况下合理使用早期干预方式,能够使得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与自我防范意识,纠正错误的行为[4]。
  综上所述,在中学生手机依赖实际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早期类型的干预方式,有助于合理提升工作水平与效果,有着很好的推广优势,校医应该予以一定的重视,采用合理方式完成各方面的干预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   蓉,李丹琳,万宇辉,等.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使用依赖与发生心理病理症状的关联[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9,53(3):279-283.
  [2] 李俊卿,谭院红,谭国文,等."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实验班实验总结[J].中学教学参考,2018,22(15):43-46.
  [3] 吴永川.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调控短板与介入引导[J].家长(下半月),2018,33(7):121-155.
  [4] 林念念.中学生依赖手机学习的心理分析和积极干预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5):13-199.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