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参与式学习在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实践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再者老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或者工地上参观,上交实践报告,授课过程即认为结束。此类方式的授课,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差;而参与式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强。在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中的实践表明:结合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参与式学习理念的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教师的课程设计提出较高的要求。
  [关    键   词]  教学;建筑工程认知实践;参与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278-02
   一、背景
   实践是工程的根本。工程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必备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并能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科学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能否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教育阶段的培养和学习是关键。那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工程领域,认知工程过程,培养工程思维呢?除了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外,则主要是通过工程实践类课程的学习。
   按照建设工程监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工程实践学习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面对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开启学生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之旅,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按照“认知—感知—模拟—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的“认知”基础尤为重要。
   在新生入学后,专业负责人首先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通过专业介绍,学生对专业有了基本认识。同时大学一年级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高等数学、英语等素质教学课和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与识图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职业基本知识。
   二、参与式学习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
   参与式学习是指全体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生活的主体位置,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活动”的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与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参与式教学不是灌输新的知识,更是融会贯通学生既有的知識,将新知识与学生以往建立的知识体系相衔接。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分析问题,自己得到新的结论,而不是仅仅把孤立、现成的结论告诉他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令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加强他们对教学过程的智力投入和心理认同。同时,通过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素质得到鼓励,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当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独立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这个过程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给学生以广泛了解课外相关知识和查询相关资料的机会,将自主的课外学习纳入课时有限的课程学习。
   同时,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将是高等学校专业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再结合现代认知教学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这样借助信息化手段,结合参与式学习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能建立和开展。
   三、参与式学习在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中的实践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而设置的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是“41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一门专项能力课程。课程以实践认知训练为主,具有较强的认知—实践—认知的综合性循环认知过程,也是直接接触工程、接触实践掌握一线资料的最好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了解工程现场工程监理与管理最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沟通能力;具有严谨、勤力、求实的工作态度;具有主动、合作的工作方法。
   传统的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老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或者工地上参观,或者学生再利用课余时间去实训基地或者工地上参观,然后完成实践报告,该门课程即认为结束。这种形式的课程学习方式符合情境认知的教学观点,但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仅在部分学生心中留下我去过哪个工地的印象,说明这样的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
  问题。
   1.老师带领全班学生,只能快速讲解,走马观花。
   2.全班学生人数众多,前面的几个学生能听到、看到老师的介绍和讲解,后面的学生听不见容易开小差,学生参与度不高。
   3.学生的参观漫无目的,所谓的学习(拍照)仅是为了完成实践报告,缺少思考和讨论。    4.缺少课后总结或者期末总结。
   对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理念,笔者在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了以下的实践。
   (一)对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进行重新整体设计
   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主要通过将始业教育、视频观看、小组讨论、校园寻踪、现场观摩等方式重新进行组合设计。
   将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全部的“参观”模式部分拉回到课堂,安排带网络电脑的固定教室,重新调整课时的安排。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复习既有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分组思考、查找资料、讨论、汇报,再将有“目的”、带“思考”的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和工地现场进行情景教学。经过情景教学后再回到教室,通过小组讨论、查找资料、PPT汇报发表本组观点,最后由学生完成实践报告。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勤于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视频、图片、故事(建筑艺术、建筑发展史、建筑行业、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机械、工匠精神等),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全班分组(5-6人/组),在老师“引导”的任务下,在线观看、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研讨,形成小组观点,制作PPT,发表小组观点,相互学习。
   (三)参考体育竞技的方式,增设校园寻踪(寻构造、寻材料、寻机械等)游戏,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笔者在校园的主要构造节点、材料、机械设备等处设置二维码牌,在启发学生把既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之后,待学生有一定理论认知后,老师提供校园寻踪地图,带学生进行“校园寻踪”,完成寻踪游戏。
   (四)原实践课中的情境认知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画龙点睛。在学生累积了一定对建筑艺术、建筑材料、建筑机械及建筑构造的认识之后,老师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进行现场观摩,这时候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现场,事半功倍
   以监理18-1和监理18-2班为试点班级进行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的实践。
   先利用研究的前半年时间完成“职教云”平台课程的建设(含各种教学资源的建设)、校园寻踪相关资源的建设及教师引导的手段和方法的确定。
   再利用研究的后半年时间,将监理18-1/18-2班的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安排在带电脑网络的教室,进行班级小组分组,挑选班级学生成为学习辅导员(1人)和学习组长(若干),按照整体设计思路,由教师的引导进行参与式学习的试行(即老师引导、学生主导,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汇报观点等手段)。
   期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该课程的满意度和学生的意見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全部学生均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但是有些授课的细节:如视频播放时间过长,容易使集中力不足;如增加外出参观,现场实训的实践等仍需进行调整。
   最终进行总结整理,合理地调整了建筑工程认知实践的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认知实践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了解工程现场工程监理与管理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沟通能力,具有严谨、勤力、求实的工作态度,具有主动、合作的工作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参与式学习理念结合信息化的手段克服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和走马观花式实训课程的弊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合作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沟通能力。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需要提前精心设计,将参与式学习灵活运用,便可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波,刘桂峰,严平.参与式学习在弹药原理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31-133.
   [2]米伟哲,周莹,王超.“导引式”工程实践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6(4):34-35.
   [3]范志红.以参与式理念加强高校教学中的能力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12):35-37.
   [4]蒋智红.“职业能力认知与培养”课程综合实践项目开发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12):157-257.
   [5]黄群,杜明敏.“模拟体验”在《通用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7(6):147-149.
   [6]谢泽慧.参与式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31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