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三段式”写作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心理发育程度、认知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小学生对写作兴趣欠缺,无从下笔,这就需要老师从学生心理、认知过程的实际出发,按照写作活动的三个阶段:“采集——构思——表述”,以更具趣味性、更具启发性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117-01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一门语言的学习重在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说,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是类似的,写作也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是用笔来说话。要教会学生们用笔来好好说话就要求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合理、准确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字符号来记叙、抒情、议论、表达自我。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一构思一表述”三个阶段。写作教学也应遵循这个过程,从采集材料确保写作言之有物,教会学生构思写作结构层次到最后雕琢用词表述写成文字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生活中采集,从阅读中采集
  没有内容,没有加入自我表达,写作就只是写字而己。生活作为每日的自我体验,是写作资料的主要来源。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的资料,不仅仅是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更是观察生活丰富多彩的细节。事件是简单的:今天天气晴,正处在夏季,早餐吃了包子……细节才是丰富的:晴朗的天空有时候万里无云,蓝天像一匹纯色绸缎;有云的时候,不同形状的云朵像是变化的点缀;夏天不仅仅是炎热,还有喧闹的蝉鸣,突如其来的暴雨,雨后水洗闪闪发光的树木……变幻莫测的天气、四季不同的美景、风格迥异的建筑、数不胜数的生物、情感丰富的人们……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描绘的生活细节。观察最要关注细节,是细节使得生活体验变得丰富起来,描述细节也会使写作变得内容丰富起来。这样的观察是琐碎的,但是只有平时多进行这样细致的观察,在写作时才会有细节可写,文章才会因为有细节而生动起来。
  除了从生活中采集资料,从阅读中采集资料也是写作积累的重要来源。从阅读中可以教会我们别人是如何描述事件和细节,可以教我们遣词造句,可以引导我们创新思维,而这些也都是可以借鉴参考的珍贵写作资料。读书不只是读故事,还要读语言的精妙,读出情节安排的巧妙,读出思想情感的深奥。
  2跳出“流水账”,学会构思写作层次
  带学生们出去玩,天幕低垂,远山静默。指着近处的水稻田,“你们看,田野是不是最近?”学生们说是,“那么再远一点是不是树林?”学生们说对,“那么再远处是什么?”学生们说是小山。再远处呢?”学生们说是天空。对了,这在画画的时候就叫做层次。如果你要画下来这个景色,要先画近处,再画远处。那么如果要写下来呢,也是一样,要先写近处,再写远处。或者先写远处,再写近处,总之不能东一下西一下跳着写,这叫先后顺序。
  给学生们举一个例子:有个小朋友去公园玩,回来是这么写的作文。“我今天去公园晚,看到很多人,有大人,老人,男人女人,胖人瘦人……还看到很多树,有大树小树高树矮树粗树细树……”学生们笑的直不起腰。如果这么写:公园里有很多人,小朋友在跳舞,老人们在唱歌,还有很多叔叔阿姨在为他们喝彩。公园里有很多树,大树枝叶茂密,给我们遮挡阳光。小树随风摇摆,茁壮成长。你们觉得怎么样?学生们点头,说好。这就是作文:用准确的语言,加入自己的感受,层次清晰地描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一片风景。学会构思写作层次,才能够从“流水账”和套路中跳出,写出自我表达。
  3练习准确用词表述,学会写作
  有了多看多听的资料采集,有了多层次的写作构思,还需要能夠用上这些积累的资料素材,用准确丰富的用词去丰满写作文章。要练习准确用词表述,在第一步记录资料的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的整理归纳、品味领悟采集的资料。例如我们可以把对人的表情描写分为一大类,然后再具体分为高兴、悲伤、生气等类别;接着再把高兴分为偷笑、微笑、大笑等;而悲伤则分为默默流泪、嚎啕大哭、悲痛万分等;把生气可分为假怒、愤怒、震怒等等,进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及规律并记录下来。只有当搜集到的资料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之后它们才有可能成为所写的文章中的内容,才称得上是搜集到了的写作资料。
  如果不能把资料记住在写作时就很难运用到文章中,而用资料则是巩固资料记忆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手段。平时训练用资料的最好方法就是按要求写片段,可以是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等。在写作实践中,要多推敲、多练习,就可以很好的运用词汇和短语。能够准确的选择词汇,作文中的亮点就会十分的突出,语言就会变得灵活,描写就会变得生动、形象。
  因此,从采集一构思一表述,遵循这“三段式”的写作教学,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表达,学会更多层次的架构文章,使用更丰富的准确表达,一定能让学生不再“怕”作文,教师不再“优”作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