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试行)》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 学习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115-01
  课程目标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展开,内容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本文我以《爱的表达式——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一课的教学为例,简要谈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点策略。
  1教學过程任务化,培养计算思维意识
  “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与学习中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问题,通过由老师创设能体现真实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信息素养。本节课我设计了字母通过各种变形,表达爱的情境,围绕“爱的表达式”设置任务卡,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情感的推动下掌握技能。我设置的第一个任务是:用代表父亲形象的字母、文字、图片等制作形状补间动画作品。第二个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后发布的:根据选择的主题,在桌面资源包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制作动画作品,表达你的爱。这两个任务都有一个共同的活动中心,那就是用这种技能来表达情感。任务的设计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老师做好精细化管理,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相结合,避免因学生差异使任务学习节奏被打断,老师设置了“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展示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模仿——提升——总结”的学习过程,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算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意识。
  2学习背景情境化,强化信息社会责任
  本节课需要应用flash软件学习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动画效果可能带给学生较强的视觉震撼,技能初步掌握的成就感之后,技能训练的枯燥也会接踵而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的背景设置,将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味剂。我围绕“爱的表达式”设置学习活动:情境引入时“爱的表达式”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读取“family”中每个字母的实际含义,分析代表父亲形象的字母f的变形,体味如山父爱;现场挑战时,用如水母爱为素材,问候母亲节日快乐;技能提升时,文字、英文字母、图片等,在学生的想象中尽情绽放,共谱一首爱的赞歌。学生利用现实空间中的情感进发,完成虚拟空间中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背景,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情感教育,强化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3学习过程自主化,运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学生知识的获取依赖老师的传授,而技能的掌握则靠自己的训练。本节课需掌握的是形状补问动画的操作技能,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的重点是创建图形变形和创建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为突破这一重点内容,我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借助微课学习平台,让学生自我探究。老师事先自制微课视频,让学生自己学习微课后,从资源包中自己获取完成任务的方法。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利用微课学习,全面关注所有学生,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多遍、反复的观看、模仿,直至学会。在综合应用各种素材制作动画作品时,我让学生在桌面的资源包中选择符合主题的素材,自由创作动画作品。学生可以用任何方式来完成。为了延长停留时间,有的采用复制关键帧的方法,有的采用设置延时的方法。过程中方法的自主选择,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协同工作与知识分享,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创新的习惯。
  4教学评价多元化,提升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的评价是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信息责任意识的重要推手,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之中。从课堂上学习引导提升,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观和责任意识,都需要用评价来完成。老师的一个提问或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上一个层次,让学生的信息责任意识得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某一个作品,再由教师通过作品的好坏给学生相对应的等次。学生完成一份作品,也就意味着这一阶段学习的结束。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学生都遵循着一个模式,他们仅仅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万事大吉了,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多元评价,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学生独立完成作品后小组内交流:如果你来完成这个作品,你会怎样做?既总结别人的可取之处,又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取长补短。从技能、方法、态度等多方面完善自我。学生借助讨论技能的操作步骤,优化个人的学习方法,完善自我的学习态度。学生自觉的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与处理信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解决信息技术问题;在老师创设的背景环境中,强化个人在文化素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在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中,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在多元化的评价中获得信息意识的提升,从多方面完善自我。学生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这是信息技术课的真正目的,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