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操作活动 实现“学”的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注重学生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标,本文试图结合课例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进,探索通过加强课堂操作活动,引导自主探索学习实现“学”的高效,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操作;数学素养;学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9-0042-02
引 言
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具体形象思维是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心理学表明孩子们在计算学习时常常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在进行应用题解答时也必须进行图解,使题目形象化[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依据教材特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体现课堂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变。
一、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疑问,使他们“求通、欲言”,在產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及早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熊大、熊二骑自行车的教具演示:给自行车装上正方形的轮子,车动不了;改换上椭圆形的轮子,车虽然走了,可忽上忽下,令熊大、熊二惊魂不定;最后换上圆形轮子,自行车滚滚向前,熊大、熊二露出舒心的笑容。此时教师用亲切的话语引导学生:圆形与过去学过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圆形的轮子为什么行走平稳?“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兴趣,发挥了情境创设的作用。”
二、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让活动有序高效
成功的操作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组织地尝试操作,才能高效快捷地寻求答案,叩开知识的大门。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提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呢?就此要求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自己拼摆,那么往往会有不少离谱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把两个梯形上下拼摆,有的学生左右拼摆,更有部分学生不知所措,浪费了可贵的操作发现时间。这里教师应当适当铺垫、主动引导、点拨探索,如引导学生回想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么做的,引发学生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移动一个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学习转化的方法。
三、启发思考体现思维训练要求
操作活动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说,动手操作只是完成任务的一半[2]。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及时归纳概括,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
例如,在讲解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尝试,让学生摆一摆用22根小棒(木条)围成的长方形,思考:周长一定是多少米?长和宽可以怎么变化?有多少种围法?面积大小怎样?怎样围面积最大?由此学生产生“怎样围?把种种方法给逐一罗列出来”的心理需求。教师把学生在操作中的不同围法适时地展示出来,这既能进一步突出方法多样,又能将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引向有序,进而体验有序列举的必要性。如此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积累了感性认识,顺利理解了一一列举的重要意义。
四、沟通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引发深度思考
操作活动本身往往能帮助孩子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以接通多角度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思难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如学生在解答“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圆柱的底半径是6厘米,请求圆柱体的体积”时,一般的解题思路是:①求底面周长:2×3.14×6,②求高:100÷(2×3.14×6),③求体积:3.14×6?×[100÷(2×3.14×6)]之后,教师演示教具:把圆柱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把这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孩子从“等积变形”中,另辟蹊径找到新思路,长方体的底面积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底面半径,可以列式为:100÷2×6。
再如,在梯形面积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一方面加强面积转化过程的教学设计,即除组合法引导求积外,还组织引导学生用分割拼摆的方法引导公式;另一方面还用化归思想,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出示梯形公式S=(a+b)×h÷2后,讨论当a=0,则有S=a×b÷2即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当a=b,则有s=a×h,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操作独到巧妙,意义明显。
五、组织多向交流,培养操作意志
课堂对操作实践活动的结果,应及时加以反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使学习结果得到及时反馈,如教学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内容时,教师实物投影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互查互评结合,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度量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在“确定位置”单元学习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时,教师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全图中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讨论和相互更正。如全班评议发言者说得好的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需要修改?再来说说回家时的行走方向路线。这样以各起点为观测点进行描述,有距离的需要说清距离,途中各点需要逐个描述,要求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使孩子深刻体会到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认真细致、勇于尝试、谦虚谨慎的学习品质。
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多样化,有利于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必趣,并使得抽象的、枯燥的、静止的、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趣味化、动态化、简单化,可以展示学习过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操作效果。如在讲解角的度量、垂线、平行线画法时,师生把在黑板上演示、投影平台上操作相结合,能使操作活动具体生动简明易懂,拉近了教具和学具之间的距离;智慧课堂上教师的题组练习,判断改错,及时反馈,学生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时效。作为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关键策略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核心素养,引导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运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让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我们教育实践者的共同追求。
结 语
正如前人所说 “多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更能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联系”。让我们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积极组织课堂操作活动,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为转变学习方式,打造学的课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吴小程.基于培养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冷蓉晖.练习:高效数学课堂的“助推器”[J].名师在线,2019(22):16-17.
作者简介:陈春生(1968.12—),男,江苏仪征人,现任仪征市育才中心小学教务主任,高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6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