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初中语文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很广的学科,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多种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85-02
  引 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开始强调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教学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初中时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会养成独有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增强,可以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成就。
  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教学任务之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可以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掌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要以这些任务为教学基础,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环境中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树尖上顶着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通过这些景色描写,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作者描写景物时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让学生通过景色描写感受作者内心对济南冬天的雪的喜爱之情。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进行同类型的写景文章分析时,就会知道先从句子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然后思考作者的景色描写到底是为了传递一种怎样的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的语文教学。比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能通过对文章中描写的枯藤、昏鸦、老树等景物,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悲伤与寂寞之情,感受到作者渲染的凄凉氛围。
  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填鸭式教学,总是让学生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学习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觉得语文学习十分枯燥,这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教育改革后,教师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认识到要为学生营造能够进行思维拓展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充分进行自我展示。教学期间,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或是结合他人力量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归纳成一个比较小的剧本,在剧本中明确角色与事情发展情况,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分好角色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扮演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现课本内容。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使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使学生对文章脉络有更清楚的了解。后期教师进行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时,学生也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也可向台下的学生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诸葛亮为什么最后答应出山”……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充分思考,与组内成员积极交流,寻找问题答案,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三、将想象与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
  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思考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在教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学生也能主动进行文章内容的想象,加深自己对文章的印象。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联想是学习常态。通过联想,学生能将语文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方便记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机会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1]。
  例如,《背影》这篇文章有一段对父亲买橘子的详细描写:“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段话详细地描写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场景。面对单纯的文字,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文章描述的场景。此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想象当时父亲的姿态与表现,并对当时场景做拓展描写。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父亲对作者深厚的爱,也能够在今后进行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时掌握一定的方法。
  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与知识迁移
  初中是学生转变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努力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文章理解能力。教师结束一个单元的教学后,可以设置有特色的回顾与复习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与反思,培养学生深刻性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合理联系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系统、全面地学习语文知识[2]。
  例如,课文《社戏》讲述了作者与儿时玩伴的很多趣事,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儿时的无忧无虑与乐趣。但在九年级的《故乡》中,作者也提到了一位自己儿时的玩伴——闰土。《故乡》这篇文章描述的儿时玩伴早已褪去儿时的欢乐,变得沧桑、沉默。教师教学《故乡》时,可以与《社戏》这篇文章进行对比,让学生对作者前后文中人物描写存在的差异进行思考:为什么人物性格特征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将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结合,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又能对作者的想法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将前后的课文内容进行合理联系,思考人物性格特征变化时更加具体,也可以让学生将过去的语文知识与现在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
  结 语
  教育理念的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作为教学任务[3]。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多樣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与知识迁移……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能够大大调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阻力,大大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在未来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获得综合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吴九录.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分析[J].学周刊,2018(07):119-120.
  单玉良.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29):37-38.
  刘竞梅.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7):152-153.
  作者简介:沈洁(1985.3—),女,江苏建湖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