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不仅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并不是独立的学科知识,在现代教育中更强调它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教师而言,要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做好知识导入、资源补充以及相关练习的强化,使学生能够依靠信息技术有效探究学科知识,建立更全面的知识框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14-02
  引 言
  数学在小学学科体系中是基础性的学科,除了计算相关知识外,还包括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性的实践等内容。多样化的知识板块决定教师需要运用灵活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和应用。在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应用手段,同样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能力。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效果。
  一、信息技术导入,以多种形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从成长规律来看,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知识和生活经验匮乏。如果缺乏科学引导,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热情,更无法有效发挥思考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在新课导入和其他环节增加知识的吸引力,利用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相关元素,生动形象地构建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跟随信息技术的引导进行思考。在图形和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呈现知识,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保持乐学的良好学习状态,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时、分、秒”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在本节课中需要认识单位秒,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首先,导入新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情境,即在课件中出示主题图,以动态的方式展现钟面时刻,引起学生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被信息技术展示的多样化的动态图吸引,观察钟表时刻,从而初步了解1分=60秒这一概念。此外,学生还要体验1分钟有多长,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这一目标则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应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1分钟所做的事情有哪些。
  二、信息技術搜索,以丰富的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生接触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的基础使用、承载信息的媒体、浏览器的使用等内容。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科知识的强化,具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基于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制订教学计划,扩展教学内容。在当前所处的信息时代,学生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条件,教学知识也更加丰富,并不仅限于教材内容。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一方面,课前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即为学生制定预习探究任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信息技术经验和条件进行搜索,从而获取有效资源,完成这一任务,主动拓展数学视野;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充实和扩展教材内容,使得课堂更加信息化,让学生能够从中接收到更多的信息资源。
  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学生要初步感知平移的现象,在方格纸上判断出图形平移的方向及距离,同时熟练地画出平移后的图像。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课堂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搜索功能,为学生呈现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使学生可以深入感受新知。另外,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案例,对个人思维意识建立初步的认识,继而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指导不断完善。
  三、信息技术应用,以亲自实践培养知识的感知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微课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相关信息工具开展教学时,要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并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形成知识内化和迁移,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比如,学习图形的制作、数据的统计等内容时,学生要亲自操作才能彻底掌握知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图形绘制方法。基于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个人设备上进行简单操作,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快速理解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学生要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到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其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在课堂中经历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更便捷的数据整理和统计图制作方法,使学生建立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统计表的思维意识[1]。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原始数据,在沟通交流中确定正确的数据,分组进行填写,并在实践中明确具体做法。可以说,学生通过投影仪进行统计和整理的过程,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过程,更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化的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
  四、信息技术练习,以智能方式进一步巩固知识
  信息技术的应用,除了能丰富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外,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得学生可以和教师紧密联系。那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方式,指导学生强化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桥梁,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构建自主学习平台。一方面,教师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发布预习资料,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学生提交之后,及时给予评价和恰当的建议,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新课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后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形式多样的作业,引导学生在交互平台上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灵活设计作业题目,因材施教,从不同角度评价学生,使得学生在智能学习平台上体会到成就感,对数学保持长久的热情[2]。
  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需要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够按顺序正确计算,从而体验到简便运算的优越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及比较能力,进行具体场景设计,在学生完成相应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要领之后,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熟练掌握技术。除了加强练习,教师还需要设计相应的对比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本节内容。
  结 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学的有效途径。这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也可以强化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但要以信息技术构建良好的新课导入情境,而且要利用搜索功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进行有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周姝.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数学互动交流探究[J].成才之路,2015(33):27.
  徐倩.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说月刊,2016(03):249.
  作者简介:蔡小玉(1984.1—),女,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