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何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点,这要求授课教师针对知识点和学生特点设计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课堂上,授课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融会贯通,养成数学学习思维和逻辑习惯,构建数学学习框架,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运用游戏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4-0005-02
  引 言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如学生的接收能力、逻辑思维水平等。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更加复杂、抽象,讲解时更加困难。对小学生来讲,容易出现思路跟不上、学习断层、无法产生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将来的学习中成绩无法得到提升。对授课教师来讲,学生的接收能力不同,遇到比较难的知识点时,在授课过程中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如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理解不了教学知识点,数学成绩每况愈下。因此,教好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采用游戏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化繁为简,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领悟。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上,教师使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学生客观、科学地学习,从而扎实地掌握知识,学得更加牢固。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游戏方式。低年级的10以内加减法,教师可以自己扮演果农,让学生扮演成苹果、梨、橘子。教師出题目,将水果们相加、卖出等,由学生进行加减运算,进行小情境游戏。或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数字牌,让每个人佩戴1~10中的某个数字,然后让学生站在一起。教师说一个数字,如7,学生就想办法凑成7,可以10和3站在一起是10-3,也可以2和5站在一起是2+5,还可以是1、2和4站在一起是1+2+4,以此锻炼学生的反应和计算能力。最后对没有找到组合的学生进行一个趣味性的小处罚,寓教于乐。如果是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哪个学生说错了便进行一个惩罚小游戏;或者是算扑克牌,将扑克牌抽出1~2张,然后计算剩下牌数字的总和,看看谁算得最快、最正确。用这类方法进行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巩固运算能力,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发学生的数学智力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理解能力差,专注力低。数学教学的特点是基础性强,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一旦出现断层,某个知识点掌握得不牢靠,后面的知识学习将更为困难,事倍功半。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也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游戏教学法十分有效,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对游戏的热爱等,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小学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打好基础,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更加清晰、明确、深入、透彻,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深刻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理解其意义。授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体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要全面剖析、讲解,可以运用小游戏,让学生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每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做成纸片之后,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师通过自己动手的小游戏,更加深入地为学生讲解图形结构,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还有什么样的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踊跃回答。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制作其他图形,引导学生发散思考,通过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联想拓展更多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框架,打好后续学习的基础。
  三、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敏锐度
  提高学生的数学敏锐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使得数学不再距离生活很遥远。通过现实中的例子,让数学不再晦涩、难懂,让学生了解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正视数学这门学科,让知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师应善于引导,加深学生数学学习的印象,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切实达到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超市卖货的游戏,并提前准备钱、模拟蔬果、秤等物品。小学生对大人的世界本身就充满好奇与求知欲,逛超市买东西是学生每天都看在眼里而自己却没有机会尝试的行为,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可以用价格乘以重量,比如12元乘以20g;还可以将几种产品的总价相加,形成一个复杂的计算,最终得到结果。这是一个将基础运算反复大量练习的机会。再如,教师可以举一些实际运用数学的生活例子让学生尝试。在三年级学习圆形和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运用图形知识玩小木匠游戏。教师准备一些圆木和方木,让学生测量其长度、宽度和厚度,计算周长和面积,并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如何用有限的材料做出生活中需要的物品。这种游戏贴近生活,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达到真正的学科教育目的。
  四、运用游戏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
  数学主要是形象教学,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过于笼统,抽象不够直观,难以理解。游戏教学深入课堂,有助于剖析知识点,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当前的知识点,还需要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发散思维和知识拓展。教师将游戏带入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大大拓展学习空间,利用丰富的游戏内容,将各知识点整理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或者“升和毫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玩游戏,自己作为卖家,让学生来购买:一kg苹果15元,20g土豆1元,100g西瓜3元,1L牛奶15元,50mL洗手液12元,教师把价格写成卡片,让学生购买,可以问学生苹果和土豆到底哪个比较贵?洗手液和牛奶到底哪个比较贵?如果需要2kg土豆,应该付多少钱?如何换算?不同的换算,可以有多种玩法,学生会充分感受到乐趣,也会在游戏中逐渐透彻理解概念,从而让学生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发散思维。通过这类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散和拓展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结 语
  游戏教学进入课堂,可以将比较笼统、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不再难以理解。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且动脑,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逻辑思维体系,在游戏学习中深化记忆,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同时,教师应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培养,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热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来教学,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也将教师的解题思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范佳佳.游戏在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3):357-358.
  作者简介:范红松(1973.11—),男,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1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