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荒漠植物在城市景观塑造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荒漠植物具有地域性、独特性、稀有性、观赏性,在西北干旱地区,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相对外来物种具有较高的杭寒性、杭旱性、杭盐碱性以及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且兼具性价比高、管护成本低、移植成活率高等优势,但在以往城市景观塑造中,荒漠植物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以克拉玛依市南新公园为例,从前期设计到后期的养护,介绍了荒漠植物在城市公园景观塑造中的应用,分析了荒漠植物在城市景观塑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以期为同类研究和项目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荒漠植物;城市景观;克拉玛依;南新公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地园林绿化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克拉玛依市虽然地处西北干旱荒漠区城市,但近些年在绿化园林方面取得的成绩可见一斑,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绿化品质越来越高。截止到目前,克拉玛依建成区的总绿地面积7117.67hm2,绿地率约为38.89%,绿地覆盖率达43.05%,公园绿地面积424.85hm2,人均公园占地面积为11.62mzo短短几十年,克拉玛依已经从一个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荒漠发展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的国家园林城市。克拉玛依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相对于土壤、气候条件好的南方城市甚至是新疆的其他城市,植物的生长环境都处于劣势,在城市绿化中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及后期养护成本均较高。探索低成本城市环境建设和养护,降低苗木种植成本和植物生命周期风险,节约集约绿化建设维护管理费用,减少环境资源耗能,拓展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克拉玛依市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土壤盐碱程度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极其有限,特别是用于城市生态建设的水资源量日趋紧张。由于长久以来,克拉玛依市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种,本土荒漠植物种植较少,致使绿化建设费用投入大、养护成本高、缺少地方特色,效果不尽理想,尤其是遇到气候特征极端变化的年份,引进植物的生命周期受到严重影响,难以维持可持续性发展需求。而荒漠植物源于本土,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选择,是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它们能够很好在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极端高低温天气、风害、病虫危害等恶劣的条件表现出卓越的抗逆性和抵御能力,性价比高,管护成本低,移植成活率高。另一方面荒漠植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具有显著的识别性,也是构建地域性城市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通过对荒漠植物的筛选、扩繁以及推广应用,一方面能够节约建设及后期养护成本,可以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寻找更经济、规模化、效益高的有力途径。另一方面,有利于丰富荒漠干旱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突出克拉玛依独特的区域景观特色。因此,加强对本土荒漠植物在克拉玛依生态立市,突出生态功能城市特色应用研究,推广本土荒漠植物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主干植物种,有利于打造克拉玛依生态独特城市景观,塑造地域特色显著的具有生态恢复、自我更新能力等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绿地景观,对克拉玛依城市转型发展建设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环境下,低成本建设、低成本维护的生态型绿地系统才是西北缺水城市的最佳选择。南新公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 项目概要
  南新公园位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的东南区域,邻近克拉玛依行政中心,周边是配套完善的居住小区,总的用地面积为37hm2,区域地质构造属山前冲击坡地,是戈壁荒漠区,场地处于低洼区域,是市区山前洪水及上游用水渗漏的汇集地,区域内部由于常年积水形成次生湿地。
  南新公园西侧、南侧是克拉玛依市较大型的居住聚集区。东侧用地未来规划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南新公园既服务于周边居住区也服务于城市居民。基于现状及结合上述规划,南新公园定位为区级公园。
  南新公园设计之初场地地势低洼,由于四周高中间低主要由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入渗和城市截排水流入,城市绿化灌溉回归水等入渗补给,在场地四周以面状溢出的形式,形成地表水。多年来地表水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从而衍生出大面积的芦苇荡。植被覆盖区总面积约有17hm2,以芦苇、柽柳、碱蓬、钩刺雾冰黎、白茎盐生草、花花柴、猪毛菜等荒漠植被为主的植物群落。生态环境既要保护,又要改善。场地内地下水含水层连续。地下水总体流向由四周向中间汇集。现状土质主要是人工填土、戈壁砾石土、风化泥岩等,经过检测,土壤总含盐量为0.470%~1.962%,个别为强盐渍化土壤,盐分大量聚集形成白色盐壳。
  在充分分析产地内的植被、土壤、水系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恪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底线,既要维持场地原生湿地环境,展现湿地之美,又能同时服务周边人群的区级生态公园。
  2 设计策略
  2.1 设計结合自然
  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在当地寻找自然的设计元素。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尊重场地的特点,包括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自然过程与格局,保留利用与再生场地中的景观元素和材料,并使它们发挥新的实用及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设计就是顺应自然的过程,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也就是利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景观设计成这样一个有机体,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水与最小程度地依靠人工水,让自然做功,使这个有机体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结合自然的设计倡导一个全新的生态的审美观,它主张自然的野趣之美,真实的生态之美,及生态过程之美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必要元素。
  南新公园现状为典型的盐碱地及芦苇湿地,若将此区域建设成为常规的城市型公园,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改造代价较大。经研究将南新公园打造成为低成本建设、低成本维护、生态型的公园。公园整体规划设计中,结合公园周边及未来群体结构类型,合理布局公园内设施,兼顾针对儿童的游乐区,中小学的科普区。利用现有地形地势和植被分布情况,对特色植被区域进行合理规划,体现本土特色的生态区;对现有地形和土质进行综合考虑,化不利为有利、变有利为特色,烘托城市特色风情。   2.2 荒漠植被在城市公园种植中的大胆尝试
  南新公园因地制宜,充分分析现状土壤水文条件下,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例如含盐量比较大的区域,选用了耐盐的盐爪爪、盐节木、盐角草等荒漠植被;在含碱量比较大的区域,选择了抗碱性比较强的梭梭、地肤、柽柳等荒漠植被。在绿化种植上既做到了低成本建设、低成本维护的荒漠植被种植,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南新公园种植了37种植物,其中常规植物13种,荒漠植物24种。荒漠植物包括3种乔木,13种花灌木,6种多年生草本,2种1年生草本。在恶劣土壤条件下,本土荒漠植物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春夏秋冬都形成了较为理想的观赏效果。
  2.3 生态恢复与治理
  南新公园在建设前是一处垃圾填埋场,垃圾成堆,居民对此望而却步,本次改造变废为宝,变不利为有利,保留、改造、提升相结合的打造手法,保留现场的芦苇湿地及雅丹地貌;将现场大量的建筑垃圾顺坡就势进行地形整理,形成蜿蜒曲折的台地景观。在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思想,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建设方式,为人们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经验总结及反思
  南新公园建成以来,经过2年多的跟踪观测及记录来看,24种荒漠植物中有19种长势较好,有3种长势一般,有2种长势较差。对南新公园荒漠植物的种植方式、习性及适应土壤的特性进行了跟踪记录,从设计到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荒漠植物运用于城市景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3.1 加强荒漠植物科研及技术经济投入
  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对本土荒漠树种的研究甚少,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可供观赏的本土荒漠树种,使其仍旧处于野生状态,需要加大本土荒漠植物研究的科研投入,针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一系列的选种、育苗和驯化等,选出优良又具有明显生态效益的优良品种。所以,要注重本土荒漠植物的生产与研究结合的问题,苗木生产单位要加强与园林及林业研究所的技术合作,不断驯化出适用于城市观赏的本土荒漠植物。
  3.2 保障苗木生产的供应
  种苗的缺乏同样造成了绿化中本土荒漠植物的缺乏,要推广应用必须保障本土荒漠植物的苗木供应,否则成为无源之水。本土荒漠植物因为缺乏统一的树种规划指导,造成了外地引入的树种的应用比本地的乡土树种高得多,乡土树种很难形成市场,需求量也很低。生产基地也稀缺,所以根本无法提供相应的苗木供应城市绿化建设使用。
  3.3 加强政府的政策性支持引导
  在西北干旱地区本土荒漠植物品种丰富,能够推广应用于城市景观中的观赏性较好的植物繁多,但对本土荒漠植物资源的开发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正确的思路,致使本土荒漠植物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很少,因此要加强政策性引导,加强树种规划,对城市园林树种中本土荒漠植物的使用数量、使用种类有规范性要求,引导园林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本土荒漠植物的优势,增加本土荒漠植物的应用范围,打破本土荒漠植物在园林绿化中受限的情况。
  4 结语
  本土荒漠植物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对园林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任务。特别是克拉玛依植物生长条件较差的工矿城市,本土荒漠植物更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巨大财富,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对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怎样挖掘利用本土荒漠植物来构建地域性特色景观,对建设生态型城市、走可持續发展道路意义深远。
  (收稿:2019-08-14)
  参考文献:
  [1]任全进,巫世木,钱永秋.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88-93.
  [2]李艳红.克拉玛依市园林观赏树木[J].2016.
  [3]黎玉才.乡土植物——绿地建设的最佳选择[J].2004,(11):9-10.
  [4]黄建军,杜飞辉,谢小辉.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08:67-69.
  [5]周禧琳.大力加强乡土植物在新疆园林景观中应用[J].新疆农垦科技,2008,06:21-23.
  作者简介:刘倩(1984-);女,汉族,山东人,学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理论及生态型园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4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