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柴兆平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过于集中在考核上而忽视了古诗词鉴赏的实质性教学,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拓展较少,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对近年来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诗词鉴赏题目的研究,发现诗词选题逐渐由诗词表面解析转变为情感赏析以及整体意向赏析等。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品诗,读诗,悟诗。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6-004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037
   古诗词鉴赏教学对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提升语文素养都有着直接帮助。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不妨利用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古诗词之中汲取精华,形成健康并且积极的精神面貌。
   一、初识古诗词,了解构造美
   初中语文课本之中的古诗词以唐诗、宋词、元曲为主要教学内容,中考考试题目也大多以唐宋名家为主。首先,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在诗词文本拓展以及给学生推荐的日常诗词积累都需要以这些为主。其次,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征。课本中收录的经典古诗词很多有着自己独特的画面和风格,因此教师每次新的古诗词鉴赏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简简单单的十个字就是一幅画,给学生一种直观的画面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PPT或多媒体展示这样一种场景,在图片之中,孤烟与大漠是一种线面结合,落日与长空无限拉大了画面中的隔阂感,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将哀婉凄美的情感彻底烘托在这样一种辽阔的画面中。我利用这种教学手段的直观感受就是学生注意力集中,不会出现传统诗词鉴赏课之中“瞌睡”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建议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绘图创作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古诗词进行绘图创作,由教师对学生的绘图作品进行评比,将最符合诗词意境的创作作品进行表彰甚至是悬挂在教室两侧,不定期进行更换,这样容易吸引学生自发地进行诗词积累和诗词赏析活动。
   二、诵读古诗词,感受音韵美
   中国的古诗词大多具备音韵美,在长期的阅读和朗诵中,学生会自然而然感受到诗词的音韵美。古诗词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往往每一个字的音调和音韵都是经过诗人千百次推敲才选择使用的。很多经典的古诗词甚至被现代歌手改编为流行歌曲进行演唱,这足以证明我国古诗词的音韵美令人神往。多读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语言文字的深厚内涵,在不断的阅读中感知诗意,把握诗词情感。
   很多诗词读起来仿佛是一首美妙的音乐,让人回味无穷。教师可以开展晨读课程,尽量将语文古诗词讲解放置于早上进行,在学生朗读之后再进行授课,这样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习《满江红》和《陋室铭》时,很多学生反馈在朗读过程中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诗人磅礴的气势和归隐的乐趣。教师在讲述中进一步巩固,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其实,很多古诗词中的旋律都是贯通的,七言绝句和一些律诗都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明显的顿挫感,现在很多教师都强调古诗词中的内容讲解,将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生词的含义表述上,忽视了对古诗词音律和节拍的讲解,这也是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古诗词学习魅力的根本原因。
   三、赏析古诗词,体会内在美
   诗词的内在美才是诗词的核心所在,也是一首古诗词的价值所在。现在有部分初中教师对于古诗词鉴赏教学浅尝辄止,只求意思对了,考点内容传达到位了,并没有对古诗词进行真正的解剖,学生无法感受到古诗词的内在美。情感是每一首古诗词的核心和灵魂,只有学生掌握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精神才能了解古诗词中每一个字符的含义,突兀的理解和拼凑只会让学生感觉到乏味。
   例如《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田园劳作之乐,悠然自得之感。但是如若单单从字面含义上而言没有将这种情感彻底表现出来。如前面的“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这些词句的字面意思都是表现一种田园劳作的辛苦。最终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也没有表现出一种怡然自得的情感特征。只有对整首古诗词翻译和理解才能明了诗人最终想要表达的情感。每日诗人都踩着露水打理荒秽,并不是期望豆苗获得多少收获,而是期望自己的田园生活不被打扰,可以做到归园田居梦无忧就好了。这才是诗词的核心思想。
   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相比较于教导学生书本诗词的赏析技巧不如教导学生赏析步骤,真正地赏析内容和核心,让学生学会自己赏析,自己感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质。建议教师积极主动地采取多元化的诗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美,领悟诗词魅力。
  参考文献:
  [1]陈静.自然之物寄人之豪情——以《沁园春·雪》为例谈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3).
  [2]王继刚.畅游古代诗词,传承文化经典——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创新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58).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柴兆平(1972.12— ),男,汉族,甘肃古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56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