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远洋渔业业财融合的实践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业财融合在学术理论和经营实践中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业财融合理论有其普遍意义,在不同行业也有其不同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业财融合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远洋渔业是农林牧渔行业中的一个细分行业,是指渔业船舶在他国经济专属区或者公海从事渔业捕捞、加工、运输等经济活动。在中国近海过度捕捞、渔业资源枯竭,而人们对于天然无污染的深海鱼类的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从1985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中国渔业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远赴重洋,以各种方式获取他国或者公海的渔业资源。截至目前,中国远洋渔船已经发展到近3000艘,成为世界远洋渔业第一大国。在他国海域或者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涉及他国政治、经济、法律,或者涉及国际公约要求,有较高的行业门槛。因其行业特殊性,对于业财融合既有现实需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以远洋渔业行业的实践为例,对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针对类似的“走出去”企业如何深化企业业财融合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帮助企业财务管理更加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关键词 远洋渔业 业财融合 财务管理
  一、企业业财融合概述
  (一)业财融合的主要任务
  业财融合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指业务和财务工作的融合,是两个管理部门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防范经营风险。在许多企业中,业务和财务泾渭分明,各负其责,也往往由不同高管负责,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沟通成本。业财融合的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部门间的摩擦,以财务管理为主线条,协调业务和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协助业务部门快速调整,精准施策,对市场、成本和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和管控。
  业财融合包括两个相互的过程:一是把业务管理经验和知识用于财务管理,这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做到财务管理真正为企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财务管理的最大价值;二是将财务管理的客观性、严谨性、规范性理念应用于业务管理中,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分析,有利于促进经营业务的长远健康发展。
  (二)远洋渔业企业业财融合的行业特点
  远洋渔业企业经营活动大部分都在境外,其中生产环节则在海上和船上。企业与境外入渔国合作有多种形式,如设立独资公司、合资公司、通过代理购买捕捞许可证等等。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满足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对财务报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一般需要聘请当地财务人员来完成相关工作,而中方人员对这些人员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公海生产的远洋渔船虽然无入渔国方面的要求,但也会经常停靠在国外港口。
  因此,远洋渔业企业业财融合有自身的特点和制约,一是要对境内和境外财务相关业务同步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平衡当地和中国两方面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二是业务涉及对外投资和外汇管理等,相关制度繁杂,尤其在一些外汇管制国家,如有违法行为,处罚非常严厉;三是对财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要求,包括一定的外语沟通能力、对境外复杂的经营业务有所了解、熟悉当地的财务制度和税务规定等等;四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外、生产活动在海上,需要克服客观上存在的财务凭证和信息传递困难。
  (三)远洋渔业企业业财融合的重要意义
  尽管困难重重,远洋渔业企业对业财融合有着现实的需要。财务管理需要与业务工作密切配合,在企业管理中共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与其他企业都是相似的,并且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1.有助于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核算体系
  大型远洋渔业企业作业船队分布在不同国家或者海域,作业船型、捕捞品种、成本结构都不尽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财务核算体系。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深入了解和仔细分析不同业务的基础上完成这项工作。建立财务核算体系是奠基式的工作,财务人员需要得到业务人员的配合,在项目设立之初切实了解真实情况,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为未来的财务核算和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境内外的合规经营管理
  多数情况下,远洋渔业境外机构和海上船员既有中方员工,也有外方员工。作为中国的远洋渔业企业,要遵守中国法规,同时也必须遵守所在国法律,合法合规开展经营。各项业务可能涉及渔业法规、外汇管制、汇率变动、反洗钱、各种税费、劳动合同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比较专业,人员对一般的生产经营业务了解不多,因此,财务人员有责任在业务开始阶段就对此类问题作出分析,确定风险点,制定管控措施,并要求业务人员严格遵守。
  3.有助于企业重大战略决策的实现
  远洋渔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初期投入最重要的是渔业船舶,使用寿命为25~30年。一旦投入决策出现误差,企业将遭受沉重损失。在船舶漫长的生命周期内,由于海洋资源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捕捞渔获量和鱼货销售价格经常出现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企业在投融资安排、资金调度等方面的决策都受到这种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这种周期性波动有一定的规律,但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必须密切跟踪企业经营状况,定期进行分析。双方站在不同的角度,基于对方掌握和提供的数据各自作出判断,为企业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4.有助于准确反映经营实绩
  远洋渔船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生产作业,作业周期长,有的长达2年都不停靠港口。船上的生产所需物资备件等多数在出航时一次性采购,如有补充需要,则由运輸船或者油轮进行海上补给。捕捞的鱼货依靠冷藏运输船转载运回港口,再由冷藏集装箱转运到销售地,最终实现销售后确认收入。船上的物资备件等存货难以进行实地盘点,通常做法都是在渔船出航时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这样就出现在一个会计年度中,收入与成本不匹配、实际生产消耗的物资与账面成本有差异的情况。因此,根据远洋渔船作业周期长的业务特点,建立更加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渔船生产成本核算尽可能地符合渔船生产作业的实际情况,才可能反映企业真实准确的业绩状况。   二、远洋渔业企业业财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业财融合在理论和实践中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对其可能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有些企业已经摸索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多数企业仍需要把思想上的重视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方面需要找准切入点,也就是制定业财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还需要克服不少障碍和阻力推动实施业财融合方案。远洋渔业企业在推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共性问题,更有自己的个性问题需要解决。
  (一)人员思想认识不一致
  远洋渔业是生产型企业,业务人员普遍认为自己才是创造效益的那部分人,财务人员只要记好账就可以。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业务,都要求财务人员配合业务人员进行调整。由于业务发生在前,账目处理在后,如果发生问题或者风险,财务部门再不愿意,也只好尽量扮演“救火”和“善后”的角色。如果形成这样的企业管理文化,业务人员将更加有恃无恐,双方沟通和认识很难趋于一致,业财融合也就沦为一句空话。
  (二)制定业财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案存在困难
  业财融合概念及其重要性已被普遍接受,但是难点在于哪些业务需要融合、可以融合、怎么融合。正是因为业务和财务处于割裂状态,互相不了解对方,所以对于如何实现业财融合,企业管理层、业务和财务各自观点未必一致。无论哪一方拿出来的方案都会在各方之间展开博弈,主要是围绕着承担的责任重或轻、新增工作量多或少、投入的成本大或小来展开。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因为认识判断不一致、重视程度不相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也会导致部分工作效果不如预期。
  (三)业财工作目标不一致,导致运营和财务风险
  业财融合要求业务和财务在过程管理中互相渗透,最终达到提升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的目标。然而,业务和财务本身的工作目标并不完全一致,这在远洋渔业行业中尤其突出。渔业捕捞季节性明显,一般来说,鱼汛旺发的时间比较有限和集中。各业务部门在鱼汛期会全力以赴保证生产,一些管理问题和风险因素也会迅速累积或者爆发。例如,在魚汛期追求更高产量几乎是生产部门的唯一目标,但往往会忽视生产成本的投入,甚至是不计成本;又如一些地方船员的奖励方式是计件制,和产量直接挂钩,这时候大家都容易忽视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有时候会造成产量越高亏损越多的情况。虽然财务归根到底也要服务于企业经营,但是具体操作上,这些极端情况往往与财务工作的目标发生矛盾。
  (四)业务与财务信息不共享,数据滞后
  由于境外的经营环境和客观条件限制,业务人员容易找到诸多借口不配合财务工作。例如,入渔国发票等凭证不规范、船存物资实物盘点难以操作、国外网络条件差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等等。实践中,随着通信条件的改善,情况有一定的改观。有的企业逐步统一使用财务软件,建立了财务快报制度;也有企业为业务部门开发了船员管理软件、物资管理软件等。这些手段都极大地规范了相关业务,为业财融合奠定了数据共享的基础。然而,软件工具也不是全自动的、万能的,关键还要从意识上着手,业务人员不积极配合,再好的软件也是白费,还是会导致数据滞后或者不完整的情况。
  (五)财务对业务了解不够深入,财务分析有效性差
  远洋渔业经营地点在境外,尤其是实际生产活动发生在远洋渔船上,在茫茫的大洋之中。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财务人员难以深入了解生产实际,少有感性认识。远洋渔业境外的工作条件多数非常艰苦恶劣,安全状况堪忧,财务人员(尤其是女性)长期在现场工作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在分析经营状况时,总是觉得力不从心,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容易脱离实际情况,不具备可操作性。
  三、远洋渔业企业业财融合实践的启示
  业财融合对于远洋渔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有重要意义,一些大型企业在业财融合方面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有不少企业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其中不乏矿产资源开发类项目,与远洋渔业企业从事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性质有相通之处。远洋渔业企业业财融合的经验对于这些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提高和统一认识,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业财融合需要跨部门协调,因此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首先要统一认识,将业财融合作为企业战略发展问题来研究。确定目标后,企业应在组织、人员和资金保障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实践中,业财融合经常是“一把手”工程,没有高层领导的重视和强力推动,很容易“胎死腹中”或者中途而废。
  (二)确定业财融合的具体工作方案
  在统一了认识之后,业务和财务部门必须坐下来,认真分析企业的业务,研究和探讨双方的交叉点、重叠区,这样才能找到业财融合的切入点。在确定目标后,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
  (三)分阶段制定共同的工作目标
  虽然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目标不同,但是业财融合需要确定双方的共同目标。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例如,可以结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双方确定预算管理中的几个重点指标,将指标同时分解和落实到业务及财务人员岗位,使他们均对完成该项指标承担责任。业财融合难以一蹴而就,因此制定阶段性目标容易取得共识,有利于积小胜成大胜,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四)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数据传递效率
  数据及时交换和充分共享是业财融合的基础。随着国内外通信越来越趋便利,企业应该着力提升总部和分支机构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共享互换的平台,解决经营单位空间跨度大,数据传递慢的问题。
  (五)多层次开展人员培训工作
  建议企业针对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同时针对业务人员开展财务基础知识培训。在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企业总部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全面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各有具体分工,局限于传统的凭证、报表等账目处理工作。这些财务人员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业务,对业务的了解仅限于文字说明、情况汇报等等,没有切身的感受和认识。建议从总部财务往境外(或者国内事业部)经营机构派驻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绩效与业务部门经营结果挂钩,促进财务人员密切接触业务、关心熟悉业务;另一方面,作为财务人员,在业务上接受总部财务的指导和领导,既能得到总部财务的支持,总部也可以有效监督其财务工作。
  此外,建议企业组织财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人员开展内部培训,促使业务人员学习一些基础的财务知识。把懂财务的业务人员、懂管理的财务人员列入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对在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要求学习财务知识,并作为考核内容。
  四、结语
  业财融合成为提升企业财务和整体管理水平的重点方向,也有利于在经营过程中防范风险。远洋渔业因其行业特点,一方面在空间上业务和财务距离遥远,容易被割裂;另一方面,所处的经营环境复杂且风险较高,需要业务和财务高度融合,互相促进。因此,业财融合对于远洋渔业行业有重要的意义。远洋渔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业财融合经验对于我国已经或者计划“走出去”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统一认识,制定业务和财务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推动业财融合,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
  参考文献
  [1] 朱冰.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的若干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8(5):38-39.
  [2] 邢代晓,邢恩奇,苏日姑.业财融合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26):5-6.
  [3] 郭颖.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J].今日财富,2018(7):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0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