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生态建筑理论在现代建筑领域中越来越重要。生态建筑理论有利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资源,也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人员应当积极研究与实践将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到住宅设计中的可行方法,逐步实现对住宅建筑环境的改善,提高住宅建筑整体效益,满足人们居住需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建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建筑事业蒸蒸日上。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现阶段城市化建设水平越加完善,人们对于住宅要求也逐渐增加。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建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业,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节能的不断增加,绿色环保为国民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方向,并且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环境保护理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为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加大对研究生态建筑的重视力度,从而帮助生态建筑更好地发展。
  1、建筑学生态设计原则
  (1)以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2)以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3)以整体设计为原则。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态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对建筑生态设计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生态设计选址阶段,要充分满足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该地区的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中展现建筑的生态美。作为生态建筑来说,其不仅追求独栋建筑的生态,而且要与建筑周围环境组合成一个整体,不仅要满足居住者的正常使用,也能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还要与区域内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相融合。因此在对生态建筑整体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把以上因素考虑进去,要通过集思广益,多出设计方案。从中权衡利弊,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进而建设出人们满意的生态建筑。
  2、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建筑设计要点
  2.1结合地域环境进行设计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建筑,城市,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城市的地域,气候,植被等地理环境和风俗,历史等人文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地理环境的方面包括:在注重规划形态的同时应顺应城市日照,风向,水体等外部生态环境,协调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做到因地制宜。将生态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利用生态环境来补充和完善建筑的功能空间。例如,在建筑设计时,综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建筑的排布和朝向应与之相适应,合理的控制建筑间距使自然环境与建筑均衡布置,既保障整个城市通风的顺畅,有效的净化城市空气,缓解热岛效应,又兼顾室内空间的换气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和室内环境舒适性。其次,合理控制建筑的长宽比,优化室内空间的设计布局,即注重建筑物平面布置的科学性,保证室内自然通风和合理的日照时间,籍以提升建筑物自我调节室温的能力,进而实现提高空间的舒适性并降低能源消耗,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达到对自然资源充分的利用。文化环境方面包括,尊重不同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新奇特而丧失城市自身的地域特色,使城市发展失去竞争力。例如,重视城市原有建筑的改造和研究,尊重原有建筑设计风格和文化特征,合理的对原有建筑进行设计调整,满足新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破坏的目的。
  2.2使用环保建筑材料
  在众多建筑材料中,外墙保温结构的合理应用是当前绿色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节能技术,它可以通过合理应用绝缘材料有效控制建筑物的室温,从而减少电能等资源,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在应用外墙保温结构的过程中,主要是要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和布局结构的合理布置。保温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还具有较强的保温效果。它必须具有耐腐蚀性、使用寿命长、结构布局。它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不但可以实现不加区别的覆盖,而且还可以避免建筑物室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现完全覆盖建筑环境的舒适度。通过外墙保温结构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调节建筑物内部的环境温度,从而实现节能。此外,还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如倒置屋顶,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和稳定性,为加强太阳能的应用和天然雨水的采集提供便利条件,更好地实现资源节约。目前,在外墙保温结构和屋面节能设计的过程中,已开始有效地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
  2.3住宅建筑水景、綠化设计
  住宅建筑区域热环境与诸多因素相关,例如,空气中气流的流动状态、建筑区域辐射情况、建筑施工材料、水景设计、绿地面积、建筑布局、建筑密度等,上述因素都有可能触发住宅建筑的“热岛效应”。因为与住宅建筑热环境相关的因素众多,设计人员想要彻底避免出现这一问题,就必须着眼于建筑布局设计,增设绿化面积,合理布置水景。例如,对住宅建筑墙壁的设计采取垂直绿化,提高建筑屋顶绿化率,进而有效降低建筑群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生态建筑理论过程中,不能仅仅单纯地增加绿化面积,单一地依赖植种草皮的方式,而是应当与水景设计、通风设计等有效结合,科学防范“热岛”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建筑建设成本,通过设计改善住宅建筑内外环境。
  第一,以选择搭配完备的水景设备与绿化植被为主,兼顾住宅建筑群整体区域环境情况进行综合设计,在满足人们审美观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高水景、绿化对室内条件的改善,降低“热岛效应”的效果,以达到对建筑环境质量的有效提高。第二,应用生态建筑理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绿化设计的目的并非是让建筑与绿化相分离,而是需要二者相辅相成,通过有机结合提高住宅建筑的宜居性,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观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注重建筑,城市,环境和谐发展,通过生态建筑观来应对和改善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价值,将新技术和新能源等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注入了建筑行业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2005(5):24-25.
  [2]余熙文.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研究[D].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
  [3]桂承轩.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6):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6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