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政策界对中美贸易战认知的基本特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美贸易战自2018年爆发以来一直是国际舆论的热点,尤其是美国政策界对此话题持续进行着热烈议论。美国作为贸易战的挑起者,其政策界的认知无疑对贸易战的发展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观全面地把握美国政策界的舆论倾向以及认知特点,将对我们应对中美贸易战有着积极意义。
  一、中美贸易战的动因:多样认知中的共识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动因,美国政策界的认知有多种观点,如“不公平贸易论”“目标不明朗说”“实现中美双赢目标”等,尽管如此,从根本上看仍存在一种普遍性共识,即应对中国的全面挑战。
  美国政府官员的公开言论基本一致地将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战归因于要解决中美不公平贸易问题。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公开表示,中国经济是“掠夺性”的,中国对美进行着“不公平竞争”。美国商务部的负责官员也抱怨中国搞“非市场经济”,从而威胁美国的战略产业。美国副总统彭斯多次公开批评中国漠视国际法与规则,企图利用不公平贸易来扩大在全球的影响力。还有不少美国政府官员指出,中国是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强权,正利用贷款来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行债务陷阱外交,而其目的则是主宰亚洲并最终主宰全世界。
  不公平贸易的观点在美国政策研究界也相当有市场。有专家认为,中美之间的不公平贸易清楚体现在中国的办事方式中,如盗窃知识产权、通过企业收购获取敏感技术、政府和私营部分融合起来以使中国公司占有不公平优势(起码按照全球性的资本主义贸易体系的准则判断是如此),以及货币操纵等等。基于中国的这种办事方式,中美贸易谈判无论多么成功,都绝对无法改变基本面。而中国所能做的也只是对自己的经验模式进行边缘性的调整。①
  也有观点认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标还不明朗,因为美国政府在其真正目的的问题上实际上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该观点认为,对特朗普总统来说,发动贸易战是有价值的,因为这在国内对他有利。虽然保护主义政策让他付出了高昂代价,但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获得的政治支持要多于因标榜自己是“关税人”带来的损失。因此,特朗普只是沉迷于贸易战这个过程,而不是为了达到任何长期目标。由此可见,美国通过贸易战到底是希望长期遏制中国,还是谋求短期内与中国达成一项可能使双边关系更加稳固的重大交易,目标似乎是不明朗的。②
  还有研究人员认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一个双赢的经济关系。该观点认为贸易战的最终目的不是冲突,而是要迫使中国坐到谈判桌前来解决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从而形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双赢”的经济关系。
  美国政策界对中美贸易战动因认知虽然有多种观点,但事实上存在一种普遍共识,即应对中国对美的全面挑战。他们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不但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强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也成为关键性高科技行业的主要创新来源,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中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在此情况下,如果美国允许中国不受限制地进入美国市场和获得技术,只会加速中国的崛起,削弱美国的优势地位。而中国实力的增长也日益增强着中国对外事务方面的信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建立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庞大且相互联接的经济和关系网络,中国还支持和领导了其他各种多边和双边经济和安全倡议,尤其是与美国的友邦和敌国统统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无疑是在向美国发起挑战。由此可见,中国是要谋求“削弱并最终击败美国”和“颠覆西方民主国家”,从而为中国通往“全球霸权”扫清道路。所以,中国对美国的挑战程度已经到了令美国几十年来通过深入接触积极影响北京的努力付之一炬的地步,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最终目的就是防止中国超越美国,以应对中国对美国发起的全面挑战。
  二、中美贸易战的后果:认知基本一致
  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后果,美国政策界有着基本一致的认知,即贸易战不但会造成双方互损,而且还会使全球政治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全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已经将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中国经济受到的打击越大,美国将承受的后果也越严重。美国通过对华商品加征关税不但不会改善美国总体的贸易逆差,让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回归美国,而且还会提高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抬升美国国内物价、减少中国对美投资,进而阻碍美国经济和创新生态系统,消耗美国经济的增长潜力。事实也证明,中美贸易战已经以多种方式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一方面,由于美国加征关税的大部分中国进口商品都是美国公司制造自己产品所需的资源,所以美国的做法最终伤及自身。据一项研究表明,在2018年6月美国政府批准加征25%关税的500亿美元中国商品中,260亿是主要采用外国零配件的电子产品,并且世界500强中市值最大的57家企业有10%的采购是在中国完成的。③美国加征关税的做法迫使其进口商不得不去寻找其他可替代商品,即使进口商能找到替代品,一般也会带来更高的商品定价,最终伤害到美国消费者。另一方面,美国的做法还会带来中国针锋相对的报复性关税,而这将抑制美国新的市场机会,破坏美国农民、制造商以及其他企业家几十年来所培育的关系,还将使美国陷入与中国的对抗,从而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此外,美国企图通过贸易战来改变中国的经济行为的目的也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因为中国领导人绝不会因外部压力而改变其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同时,贸易战还将给美国的盟友和朋友带来巨大压力,迫使这些既是中国也是美国的贸易伙伴国在美中两国之间做出选择,这必将削弱美国的联盟。所以,美国利用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来束缚中国的措施虽然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但都终将损害美国利益。
  更重要的是,中美贸易战将产生溢出效应,危及全球经济发展乃至政治安全环境。由于贸易战降低了世界各地的商业投资、信心和贸易流,从而危及全球经济稳定及未来增长。同时,中美大国冲突的结构性影响也会造成全球经济和政治的分裂,影响整个世界。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对此认为,关税从一开始就不是解决两国经济问题的正确方式,它不仅损害中国利益,也损害美国利益,还损害东亚所有贸易体的利益。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刘遵义也认为,这场贸易战已让人对全球经济连通性的未来产生了怀疑,這已导致中美两国及其各自的贸易伙伴投资和消费降低,致使全球经济疲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9年10月发布全球经济展望似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报告预测,中美贸易战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到2020年将累计使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减少0.8%。   三、中美贸易战的解决途径:莫衷一是
  如何解决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政策界难以抉择的问题。虽然“中美脱钩论”和“中美冷战说”的拥趸者甚多,但反对和批评的声音也同样多,在反对声音中有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值得我们参考。
  "中美脱钩论"可以说在美国政策界相当有影响力,这也引发或加剧了中美冷战的说法。主张中美脱钩者提出了一系列脱钩的举措,比如要强行解除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投资和供应链联系,提高中国产品对美的进口关税,禁止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不准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限制中国的“人才计划”,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等。并且,美国还应要求其盟国也采取同样的对华规则和行为。甚嚣尘上的“中美脱钩论”引发了不少人对“新的红色恐惧症正在重塑美国对华政策”的担忧,对此有人警告说,可能“由于这种恐惧,任何政策都情有可原”。而哈佛大学格雷厄姆·埃里森教授曾提出的中美“修昔底德陷阱”说也再次流行起来。
  针对美国政策界宣扬的“中美脱钩论”,包括兰普顿、傅高义、约瑟夫·奈等在内的美国百名“中国通”联名上书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认为美国欲将中国当作敌人并使之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努力将破坏美国的国际作用和声誉,并损害所有国家的利益。他们一致认为,要重振美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有效竞争能力,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而不是千方百计地破坏和遏制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这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美国前财政部长汉克·保尔森也公开表达了对“经济铁幕”的担忧。他认为,中美两国的全面脱钩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先例,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并削弱其作为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他建议要确保中美两国的较量不会失控脱轨。
  在反对和批评“中美脱钩论”的声音中,还出现了一些试图改良美对华长期以来奉行的“接触”与“遏制”政策的其他有价值的建议。如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苏珊·桑顿(董云裳)主张,美国应在采取旨在影响中国行为的接触政策的同时,也巩固平衡及威慑政策,进一步吸引中国融入全球社会,巩固现有国际架构以应对新压力,努力将中国的未来融入美国的未来。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安德鲁·埃里克森认为,鉴于中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双方必须接受大国竞争这个现实,但美国在坚持与中国竞争的同时却要避免走向全面對抗,实现竞争性共处。为此,他建议美国政府:第一,不要整体打压中国,而是要反对其有害行为;第二,接受风险与摩擦,调整中国威胁美国利益的行为;第三,在竞争领域要坚持立场,挫败中国的优势;第四,如果中国愿意,可以缓解紧张关系,追求共同利益。④还有人建议,美国对华应采取接触和竞争并存的政策,具体包括:一方面,利用多边协定扩大其进入第三市场的机会,加强有关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准则,并激励中国遵守这些准则,其途径是在合作时予以配合,在不合作时调动一致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采取集体行动来打击中国的不公平的经济行为,并向美国的伙伴和盟友保证,美国经济具有弹性,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承诺将维持不变。⑤总之,这些舆论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不应该是“让中国出局”,而是防止中美“新冷战”变成“热战”。
  四、几点评论
  中国崛起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热议的话题。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经历了从“中国是否已经崛起”到“中国为什么能崛起”和“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再到现在的“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而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甚至可以说,美国的民粹主义者、现实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以及几乎所有外交政策评论人士都似乎已经形成一种日益增强的共识,并达到了一种空前的团结,那就是积极应对中国已经和可能对美国发起的挑战,与中国展开长期的、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由此可见,美国挑起与中国的贸易战不过是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一种手段,而非真正的目的。从美国政策界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认知中也可以清楚看出,贸易战不过是中美全面竞争的一个体现。
  与此同时,美国政策界也已清楚认识到,由于中美贸易战不但对中美两国没有好处而且对整个世界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所以寻求如何解决贸易战才是当前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然而,在此方面,美国政策界却还没有找到统一的答案。有研究认为,美国到底应该寻求可能与中国这个东山再起的竞争对手建立怎样的终极关系,事实上还有一点不那么清楚,而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是,很难确定应该将中国置于从盟友到对手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什么位置。毕竟中美之间已经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相互依赖。在经济方面,2018年美中贸易额已经超过6300亿美元,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更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在教育方面,美国高校录取的国际学生中有约1/3来自中国,同时像苏世民奖学金等项目也使更多美国人到中国学习。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美国更加需要与中国的合作。在中美已经形成高度相互依赖的事实面前,“中美脱钩论”显然既不明智也不现实,然而平静地接纳中国崛起也非美国所愿,总之,美国政策界陷入了对华政策选择困难的境地。
  由此可见,尽管中美贸易战绵延未息,并且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在美国盛行,中美关系正经历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似乎再也回不到过去,但美国政策界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问题上还未真正找到满意的答案,这意味着中美合作的大门也并未完全关闭。毕竟,在当今这个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世界,孤立与对抗只会带来“双输”,而中美关系也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均应从全球视野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积极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共同为开辟世界美好未来做出贡献。
  「注释」
  ①Robert D. Kaplan,“ A New Cold War Has Begun”, Foreign Policy, January 7, 2019.
  ②Ben Smith and Peter Harris,“Trump Needs to Make up his Mind on China”, The National Interest, December 26, 2018.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 trump-needs-make-his-mind-china-39842.
  ③帕维尔 沃尔科夫:《中国不再依赖美国》,俄罗斯《观点报》2019年1月10日。
  ④Andrew S. Erickson,“Competitive Coexistence: An American Concept for Managing U.S.-China Relations”, The National Interest, January 30, 2019.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competitive-coexistence-americanconcept-managing-us-china-relations-42852.
  ⑤James Dobbins and Ali Wyne,“The US can’‘tout-China’China”, The Hill, January 30,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2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