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彭州市居民对川剧的认知与发展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濛阳镇、彭县居民30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彭州市居民对川剧的认知、现状、发展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建议,为彭州市川剧发展提供参考。彭州市现阶段居民对川剧的认知较高,但对于川剧代表曲目的了解程度比较低。影响居民不喜欢川剧的因素主要有:对川剧不了解、不喜欢戏曲本身风格、觉得川剧已经过时。居民对发展川剧的支持较高,川剧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彭州市    川剧    认知    发展
  川戏自古有“蜀戏冠天下”的荣称,具有独树一帜的“喷火”,“水袖”和“变脸”等内容形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川剧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陷入观众流失、传承发展举步维艰等窘境[1]。1982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根据日益消亡的川剧文化情况,提出“振新川剧”的口号及“抢救、继承、改革、发展”八字方针。
  彭州市积极响应四川省委的号召,在振兴川剧、保护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并取得一定成效。川剧围鼓成为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川剧变脸(制作)被列为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州市隆丰镇先后被命名为“普及川剧第一镇”、“首批成都市特色文化之鄉”;2000年5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川剧艺术之乡。彭州振兴川剧的事迹,还先后被《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报道。2014年,彭州市又提出了创建中国川剧之乡的目标[2]。2015年彭州市为促进川剧发展,提升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建设了648平米的综合文化站和2000平米左右的文化活动广场,以供川剧爱好者们的使用及居民欣赏川剧演出。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彭州市濛阳镇、彭县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300位当地居民,以问卷自填式和询问形式调查被抽中的对象。
  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⑴居民基本情况;⑵居民对川剧的认知;⑶川剧在彭州的现状;⑷对川剧在彭州发展的建议
  1.3调查方法
  2019年7月在彭州市濛阳镇、彭县发放问卷,以询问形式、自填方式完成问卷后当场收回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除无效问卷后,采用EpiData 3.1录人数据,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统计描述的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二、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7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9%。
  人口学特征。在本次调查的居民中,男性140人(47.1%),女性157人(52.9%);18岁及以下33人(11.1%),19~30岁70人(23.6%),31~40岁37人(12.5%),41~50岁55人(18.5%),50岁及以上102人(34.3%);文化程度:小学66人(22.2%) ,初中74人(24.9%),高中/中专58人(19.5%),大专/大学及以上70人(23.6%),其他29人(9.8%)。
  职业:农民90人(30.3%) ,学生74人(24.9%) ,自由职业者50人(16.8%),企/事业单位员工28人(9.4%),工人10人(3.4%) ,教师4人(1.4%),公务员1人(0.3%),其他40人(13.5%)。
  2.2居民对川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听说过川剧的居民高达93.3%;认为川剧属于中国传统戏曲的高达89.6%,1.0%的居民认为不属于,余下9.4%的居民表示不知道;看过现场川剧表演者高达57.9%。
  川剧曲目知晓个数:超过一半的居民一个都不知道,1~5个为38.4%,6~10个为1.7%,10个以上的仅有2.4%。
  2.3川剧在彭州的现状
  1.当地川剧表演地点固定情况。32.7%的居民表示有固定的川剧表演地点,11.8%表示没有,而不知道的为55.5%。
  2.当地居民对川剧的态度。发展态度:69.0%的居民支持川剧的发展,29.6%保持中立态度,仅1.4%表示不支持。学习态度:仅42.8%的居民表示假如有机会愿意学习川剧。
  3.不喜欢川剧的原因。居民认为现在大部分人不喜欢川剧的原因包括:不了解川剧(78.8%),不喜欢戏曲本身风格(42.8%),认为川剧已经过时(39.1%),其余派别戏曲竞争压力大(22.9%),怕学习川剧被周围人耻笑(16.5%)等。
  4.对川剧未来的发展预测。60.3 %的居民认为川剧未来会越来越好,必将振新,34.7%认为川剧将不温不火的延迟下去,5.0%则认为川剧很快会被淘汰。
  2.4对川剧在彭州发展的建议
  川剧工作者任务:45.1%居民认为川剧工作者要传统与创新并存,同时发展;28.6%认为要维持传统,以继承为主;26.3%认为要结合现代元素,以创新为主。
  改进方法:绝大多数居民(71.0%)认为应加强宣传力度,67.7%的居民认为要将川剧与现代技术相结合,24.2%认为应将演员偶像化。
  加大川剧宣传力度的途径:居民认为彭州市可以加大川剧宣传的途径主要有4种,其中有3项途径的认可人数>50%,而网络、新媒体认可人数多达78.8%。详见表1。
  三、讨论
  3.1居民对川剧的认知情况
  据调查,93.3%的居民听说过川剧,大多数居民知道川剧是属于中国传统戏曲,并且超过一半的居民看过川剧表演,但对于川剧代表曲目的了解程度比较低,甚至有57.6%的居民一个曲目都不知道。刘桂村[3]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56.8%的游客不知道川剧代表曲目。该结果与本次调查结果较为符合,不难看出大部分居民对川剧的认知仅限于听说过,而不清楚川剧代表的曲目。所以,彭州市居民对川剧的认知程度较低,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川剧的宣传力度。   3.2川剧在彭州市的现状
  支持川剧发展的居民占69.0%,并有61.0%的居民认为川剧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必将振兴。川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彭州市的特色文化,大多数彭州居民对当地川剧的发展抱有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并不了解川剧,55.5%的居民不知道彭州市是否有固定川剧表演地点,而对川剧的不了解成为居民不喜欢川剧最大的原因。这与刘嘉莹[4]在重庆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一致。因此川剧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民众对川剧的认知太浅薄。
  3.3居民对川剧在彭州发展的建议
  要促进川剧在彭州的发展,当地居民中45.1%认为川剧工作者要传统与创新并存,同时发展,而刘嘉莹[4]对重庆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53.0%的大学生选择了“川剧需要与时俱进,内容创新”,由此可见川剧要发展必要与时俱进。同时,大多数居民认为应加强川剧的宣传力度。研究表明,缺乏畅通的、便捷的演出信息渠道使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川剧的传播[5]。宣传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网络、新媒体,电视、报纸,课本教育,社区宣传等,其中高达78.8%的居民认可网络与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如今网络是传播速度最快、受眾面最广的宣传媒介,因此要把握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加大宣传。
  四、建议
  4.1加大川剧各类曲目和表演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
  居民对川剧的低认知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川剧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居民不知道有川剧固定表演地点,但大多数居民支持川剧的发展,故川剧的发展仍有较大潜力。而发挥这部分潜力需要市政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积极配合与行动,逐渐形成以市政府为中心,各下级宣传部门为基本点的宣传形式。第一,通过社区、文化站、广场、学校等地开展相关活动,如:相关宣传部门制作宣传册发放给居民;在文化站和广场的宣传栏中以画报或照片的形式进行推广和普及;学校定期开展川剧相关主题活动(如:脸谱手抄报比赛、川剧知识讲座、川剧曲艺表演欣赏等)。第二,政府也应该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进行专题宣传,以提高彭州市居民对川剧的了解程度。
  本次调研中大多数居民认为应通过网络、新媒体来加大宣传。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在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上传川剧的精彩表演短片、精美川剧脸谱图、川剧人物特写照等,以此扩大宣传范围。
  4.2对川剧的继承要取精华去糟粕,发展要勇创新敢改革
  川剧传承至今有诸多经典之处,例如:川剧脸谱、五个行当及五袍四柱剧目等。川剧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通过前辈的言传身教来传承。为更好的继承川剧文化,应整理出版书籍和电子书以便流传,但一味传承是不行的,大多数的居民也表示要传统与创新同时发展。李道森[6]的研究也表明要使川剧振兴,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改革发展。本调查中,有部分居民认为川剧戏曲本身缺少吸引力,也有居民认为川剧已经过时。针对此情况,可创新表演形式,适当更改表演内容,如:在乐器中加入西方乐器元素;改编热门小说、抓住社会热点;融合西方音乐会、舞蹈、美术等艺术打破传统表现形式,增强戏曲的感染力等[5]。
  4.3加大对川剧人才的培养,使川剧文化后继有人
  研究表明,很多年轻力强的专业艺术人才已停止表演,仅存的川剧团体人员严重老化,新鲜血液注入不足[7]。在本次调研中约有90%的居民为18岁以上,但其中半数以上不愿意学习川剧,可见虽然成年居民对川剧未来抱有美好希望,但并不十分愿意学习川剧。针对这一现象,可以从青少年抓起,先培养青少年对川剧的兴趣,此时学校的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小学可以在非遗传承人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编写教材、选拔苗子;购买川剧练习所需物品;装修练功房、演练室;再从基本形体训练开始,系统传授川剧基础知识[2]。而大学院校可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川剧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以培养川剧相关人才,为川剧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参  考  文  献
  [1]张珂.从川剧的现状看传统川剧传承与发展的路径[J].四川戏剧,2012(02):18-20.
  [2]何晓玲.川剧进校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彭州市为例[J].四川戏剧,2016(02):176-178.
  [3]刘桂村.游客“对川剧价值的认知”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10):38-39+41.
  [4]刘嘉莹.受众对川剧价值的认知与消费意愿调查研究[D].重庆大学,2016.
  [5]陈菊芳.新时代川剧的困境及其传承发展[J].四川戏剧,2018(03):53-56.
  [6]李道森.研究观众  培养观众服务观众——川剧观众消费心理浅析[J].四川戏剧,1992(05):12-14.
  [7]刘大军.谈谈川剧的危机与前途[N]. 绵阳日报,2019-06-09(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5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