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对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文纳 朱蕾蕊

  摘 要: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在有效改善农村经济水平的同时,吸纳了村民、教育机构、政府等主体参与宣传、保护与传承特色文化,本文围绕农村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可行性等展开研究调查,旨在提高全民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切实保护农村特色传统文化。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扶贫;乡土文化
  注:本论文是2019年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青禾行——线上线下的大学生乡村帮扶供需对接平台”(201910356027)的研究成果
  一、农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发展之源,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然成为不可忽视的部分。国务院制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强调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而存在,是一种信仰,而乡土文化中所展现的信仰对人们的影响更甚。现今,多个村落仍会着重保护祠堂文化、祭祀文化等,每到传统佳节,当地居民会根据习俗举办相应的活动,如端午门前挂艾叶、除夕烧纸祭先祖等,并将其寓意为安定、丰收、祈福等。因此,对此类乡土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被人们认为是必不可少的。
  二、乡村文化传承民情调研
  为深入了解浙江省文化保护落实情况,调研小组于2019年7月前往浙江省丽水市多个村落展开民情调研,着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共回收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68份。
  据调查结果可知,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对文化保护的认知意识,61%的村民坚决认同农村特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祠堂文化。此外,当地教育机构也十分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近85%的小学为此专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课程,如剪纸文化及实践课,并定期举办相关文化知识竞赛或剪纸大赛。
  三、互联网对农村传统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具有时效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
  社交平台上的信息一经发出,可第一时间上传至网络,范围涵盖至全国甚至全球。因此,多地政府采用视频宣传的方式,拍摄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进行网络推广,如浙江省宁波市某村落,以此方式对当地的名人文化进行保护与宣传,不管是社交平台还是公交车、商场大屏幕上都可目睹其特色文化与地域风光。
  (二)网络社交平台盛行
  2018年,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平台的国内用户平均注册数量多达8亿,短视频分享正成为新型的社交方式。因此,当地政府可借助相关社交平台发布文化保护的宣传视频,借此提高国民对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度,如以幽默的方式录制剪纸、节日庆典等视频,以此吸引更多用户。
  (三)网络监督范围广、效率高
  在实行以互联网为媒介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宣传的同时,有关部门可借助网络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而得出村民宣传的主要方式、主要平台、参与人数等内容,通过分析得出各村落文化宣传落实情况,可以数据作为支撑对下级管理层进行奖惩。
  四、问题分析
  网络社交平台的广泛使用为文化的网络传播提供了用户基础,不管是村民还是政府都可借助互联网来实现文化宣传最大化,进而鼓励更多网友提高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然而,借助互联网进行文化保护宣传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一)中老年人群居多、软件使用技巧欠缺
  许多知名社交平台的注册用户数虽多,其年龄分布并不均匀,如2018年快手短视频播放平台年龄分布在35岁以上的用户仅为20%左右。现农村多以中老年人群居多,在借助村民进行宣传方面需解决其软件使用方面的困难。
  (二)新农村建设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政府在建设新农村与文化保护方面存在难以两全的问题,如“要致富,先修路”,然而当千年古树的砍伐与否,与乡村道路的修建存在较为严重的冲突时,政府应设法消除。
  (三)信息冗杂、虚假信息难以区分
  互联网涵盖的丰富信息,可方便大家获取最新消息,然而其中会掺杂着许多虚假、暴力等不良信息,由于一些中老年用户缺乏对信息准确性与否的识别能力,在面对一些诈骗信息时容易上当受骗。
  五、意见建议
  (一)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掌握平台使用方法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多学习网络社交、宣传平台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尽可能地推广宣传本地独特传统文化,切实保护传统文化,此举不仅能够树立村民自我文化保护意识,也能引起全国人民对该文化的重视。
  (二)展开视频教学、鼓励文化宣传
  农村当地乡镇部门人员可采用教学视频拍摄的方式,指导村民正确使用社交平台,鼓励村民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与文化保护宣传的进程中可借助互联网,采用网络监管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对于自发组建文化宣传小组的村民可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实现传统文化全民推广。
  (三)预防网络诈骗、提高防骗意识
  面对网上的虚假信息,政府应当大力宣传预防网络诈骗相关知识,可在一些乡村活动室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等,鼓励村民正确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避免上当受骗;部分村民也应当学会如何區分诈骗信息,村民间可相互学习,提高警惕性并学会如何应对。
  参考文献:
  [1]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J].文化遗产,2010(2).
  [2]刘明阁.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J].江汉论坛,20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8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