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虻类寄生虫对家畜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虻是分布较广的吸血昆虫,最常见的是牛虻,危害家畜的虻科类寄生虫包括虻和斑虻。虻对家畜的疾病传播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雌虻需要吸食动物血液以维持卵的发育和成熟,主要叮咬哺乳动物,雄虻不吸血。虻的叮咬导致家畜烦扰不安,导致一些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的发生,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抵抗虻的侵害。
  关键词:虻;寄生虫;家畜;危害;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20)03-0104-02
  1 虻虫的外观鉴别
  成年虻体粗壮,大小不等,如家蝇至蜂鸟大小。触角短而粗,向前伸出,由明显不同的三节组成。第一节小,第二节外展,第三节有明显的环纹,使虻的触角看起来像是由三节以上所构成。
  2 虻虫的生活史
  雌虻需要吸食动物血液,卵才能发育成熟,它主要叮咬哺乳动物,偶尔叮咬鸟类。雄虻不吸血,而是以花蜜、汁液和蚜虫粪便为食,雌虻除了吸血以外,也需要这些物质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除了少数耐旱种类,大部分虻集中在河道周围,每400~1000个卵整齐地粘在悬垂在水中的树叶上。幼虫孵化需要1周左右,取决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幼虫孵出后落入水中。第一期和第二期幼虫不采食,但第三期幼虫和以后阶段都具食肉性或食腐性,主要以昆虫幼虫、甲壳类动物、蜗牛、蚯蚓、小青蛙、植物组织和死亡的有机体为食,取决于虻的种类和可得的食物。在温带地区,幼虫将自己埋在土壤中或死亡的植被中越冬,然后次年春天化蛹。因此,虻通常每年只产一代。成年虻的飞行能力特别强。据报道,在美国的密歇根州,发现瘤虻属的一些种类在初夏(5~6月)达到最高密度,而斑虻属和虻属在夏末更活跃(7月初至7月末)。在佛罗里达州,虻的活动高峰期出现在早晨和傍晚,这与相对湿度有关。有研究表明,将牛放在150 m开外的一个树林中,降低牛的能见度并不能减少发现牛的瘤虻数量。
  3 对家畜的侵袭
  对所有节肢动物的侵袭都会造成动物的烦扰不安,动物为了躲避也会造成能量的损耗。当成年虻特别多时,放牧家畜可受到连续不断的疯狂攻击,可能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抵御这种袭击,以至无法充分休息或采食,最终家畜出现疲惫,影响生产力,有时出现死亡。家畜对某些昆虫特别惧怕,一些虻如蜂鸟大小,其叮咬会造成剧烈疼痛。当遭到这些虻攻击时,马可能会突然跑开,此时骑手或牧马人应迅速给予帮助。叮咬时,虻的上腭和下腭划破血管,用唇舔食从伤口流出的血液。对奶牛乳房和乳沟等皮肤皱褶处的反复攻击可导致广泛的渗出性湿疹病变,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虻吸完血后,被叮咬的伤口处还会流血数分钟,因此会吸引家蝇的侵袭。实际上,家蝇和其他蝇经常聚集在吸血虻周围,享用虻吸血后留下的丰富食物。虻通常不攻击室内宿主,但如果它们正叮咬时,宿主进入了圈舍,虻将继续吸血直至吸饱。避免被虻叮咬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虻活动的高峰期将家畜赶入圈舍。
  4 传播疾病
  虻叮咬引起的疼痛增强了它作为病原机械性传播媒介的危害。成年虻在饱血之前如被宿主赶走,很快会飞到第二個宿主身上完成吸血,这样伤口就会受到新鲜的机械性传播的细菌(如炭疽)、病毒(如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等污染。每个虻都吸入大量的血液(高达虻重量的4倍),弥补了通常存在于血液中的低浓度微生物在中间宿主体内不能繁殖的缺陷,也提高了虻作为机械性传播媒介的有效性。
  虻与边虫病(无形体)、炭疽病(炭疽芽孢杆菌)、兔热病(土拉热弗朗西丝菌)和马传染性贫血病的机械性传播有关。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机械性传播中,感染虻叮咬10次就能将病毒从急性感染马传给易感马。哺乳动物的锥虫(血鞭毛虫)可通过虻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这取决于锥虫的种类。在亚洲,马、骆驼、大象和犬的一种致死性疾病即苏拉病(伊氏锥虫)可通过虻机械性传播,但虻在病畜体上吸血后几小时便失去传播该病的能力。泰勒锥虫必须在虻的体内繁殖,因为它在家畜的血液中非常稀少,通常必须通过培养才能证明它的存在,因此泰勒锥虫将不能作为牛及其近亲宿主的一种寄生虫而遍布于世界各地。在体内能大量繁殖寄生物的传播媒介有时被称为循环繁殖性宿主,这种宿主不同于循环发育性宿主,虫体在其体内仅经历了个体发育。据报道,寄生在糜鹿、绵羊体内的施氏血管线虫,从血液中的微丝蚴发育到感染性第三期幼虫都是在虻体内完成的。
  5 防控措施
  虻和斑虻很难被彻底杀死或驱除,最好的措施是在虻活动的高峰期将家畜关在有防护措施的圈舍内。虻虫不像螫蝇和血蝇那样直接依赖于宿主,这些虻可单独用驱避剂进行化学控制。有试验表明,利用一种叫DETA的高效驱避剂喷在牛、马体上,在2 h之内无任何虻在牛、马身上吸血,见效快,但只能有短期效果。在牧场草原地区以用烟雾剂灭虻也有一定效果,但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有报道称,在牛遭受攻击期间,只有3%的虻可被牛杀死,主要是牛的尾帚扇打致其死亡。有人认为,排干盐沼虽能够降低蚊子的密度,但可能无形中增加了虻幼虫的栖息地,从而增加了虻的数量。另外,还可以破坏虻类滋生地的办法来防治虻类,如在幼虫滋生的水面上撒矿物油,并将水边产有虻卵的植物叶子处理掉,这样的方法虽都有一定效果,但在大面积开展时则浪费人力、物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9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