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体教结合”和谐发展机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代下,高校教育与体育课程改革的契合度正在发生变化,高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很多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体育课程改革之中。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质量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夹带着许多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现如今倡导的“体教结合”这一热点,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较为突出的学训矛盾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力求探索出二者的内在关系,实现和谐发展,从而促使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校  篮球运动队  体教结合  和谐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2(c)-0036-02
  高水平运动队是体育运动项目向前不断发展的核心,任何运动都是这样,篮球同样离不开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我国篮球运动队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各省体校和各地市体校的优秀生源,虽然这种生源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提升我们国家的篮球水平,但是同样也牺牲了青少年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时间,使他们的课余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不断减少,导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文化课水平普遍不高。在这种现象的催促下,“体教结合”和谐发展机制应运而生,这种发展机制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理念,“体教结合”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单独的注重以往单一的关注竞技成绩的发展机制,它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科学和可持续的”人生道路发展。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学训矛盾的现状分析
  1.1.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队员来源调查
  目前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选拔大致有以下3个渠道:一是普通高中运动员;二是各省市技术学院或体工队运动员;三是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或业余体校。第二类运动员只有教育部规定的重点高校能够统一招生,对他们的高考和入学后的文化课成绩,大部分甚至未能系统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习,综上所述,在这些背景之下,运动队的文化成绩和运动能力层次明显不齐。
  1.1.2 管理者、教练员对“体教结合”关系的认识
  学校管理者和教练员在学训矛盾维度上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在举国体制的框架下,这种矛盾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二者之间的时空管理难度较高,只能有所取舍。将学习文化课放在第二位;有人认为,“体教”并重,共同发展才符合培养目标,这样才能塑造出高素质、宽口径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1.1.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入学学习情况调查
  鉴于我国高校本科生入学的年龄和文化课程要求等原因,作为特殊群体的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在学籍管理方面,主要存在2种方式:一是预科班,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进行补习,时间多为1~2年时间,通过学校的考核后,转为在校生;二是取得正式学生学籍的运动员,还有另一部分学校将运动员集中编入文化课较为容易通过的班级当中,以此来管理他们的学习。除此之外,高水平运动队队员往往进入文科班学习,理工类的高水平队员相对较少,这和高水平运动员的自身学习情况不无关系。
  1.1.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队员的思想认识现状
  高水平运动员具备2种身份,一种是在役运动员或退役运动员身份,而另一种就是高校当中的普通学生。这2种身份的差异致使队员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出现不同,进入高校后的运动员依然面临着训练工作,加之其本身的文化知识薄弱,久而久之,运动员的注意力都会转向训练,从而对文化课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直接导致学习和训练的非平衡发展。
  1.2 “体教结合”和谐发展机制的探析
  1.2.1 针对现今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员管理条例,构建合理的运动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中国国情的种种原因,很难保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应改革招生方式,建立“小学—初中—大学”的培训体系,结合体育教学,为体育人才提供奖学金,以吸引体育人才进入高等学校。建议大力发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体育协会和学校俱乐部,以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体育训练模式。
  1.2.2 加强管理者和教练员的进修奖励管理,增强学习,转变固有观念
  学校领导者要提高对运动训练管理的认识,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更要达到微观管理的诉求,完善学校体育课考核规则,强化“教育至上”的思想,在管理上,明确高水平运动队任务的目的,建立合适的考核方法,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教练应该改变培训和学习的观念。教练应加强与文化课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并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合作。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培养机制,从文化和认知领域改变运动员的固有思维。
  1.2.3 强化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管理工作
  学校部门应结合高水平运动队员的现实情况,做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时空管理。从课程设置、学习时间分配等方面进行调控。诸如对新生入学进行文化课考试鉴别,淡化测验的甄别功能,强化人才选拔机制。
  1.2.4 制定特殊教学计划
  制定适合高水平篮球队成员特点的特殊教学计划。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殊诉求,学校教学计划和大纲应当有的放矢的为其增加或删减课程,而这种课程应当是侧重于实践和业务能力的。这样下来,既可以确保运動员的文化学习,又可以有效增强运动智能能力。
  1.2.5 强化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正确的自我定位意识
  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是运动能力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高校特殊群体。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首先是学生,然后是运动员。毕业后,他们不大可能都从事自己的体育专业。因此,高等学校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应充分利用综合性高校的共享教育资源,协调发展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1)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学生主要来自以下3个途径:一是普通高中运动员;二是各省市的技术学院或运动队的运动员;三是青年体育学校或业余体育学校。
  (2)管理者及教练员对“体教结合”关系的认识有巨大歧义。
  (3)现阶段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籍管理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预科班;二是跟随适合自己的专业班上课。
  (4)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队由于其固有的双重身份制约,致使队员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和其他普通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在对待学习方面,有明显差异。
  2.2 建议
  (1)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人才的机制体系,创建合理的人才输送和培养体制,从起始就保证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2)管理者和教练员要提高认识,转变原有的固有观念和思维。
  (3)加强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如制定特殊的教学计划,制定特殊的文化学习成绩管理规定,单独上课,采用适当的奖惩机制,改革高水平篮球的毕业方式等)。
  (4)进行运动员的生涯规划教育,切实保证体教结合理念的有效贯彻。
  参考文献
  [1] 李雪颖.体教结合让乒乓娃娃走得更远[N].中国体育报,2019-09-03(6).
  [2] 陈哲夫,杨宁宁,范宇.体教结合背景下CUBA联赛现状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9(8):69-71,138.
  [3] 朱春明.定向运动与大学体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4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