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但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传统的专业市场已趋于饱和,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建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未来培养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真正实现高校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转型;跨界发展;艺术设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现阶段,许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引入了“跨界”的概念。所谓跨界,就是整合、融合,是通过自身资源某一特性与其他资源进行搭配应用,经过不断的融合、渗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态。艺术设计本身就具有融合、开放的独特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应树立“跨界”的理念,加快步伐,并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1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除了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人才外,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如今,许多综合类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大体分为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设计、公共艺术等。专业多数贪大求全,缺乏特色,出现了很多雷同专业,导致人才培养的雷同。目前,艺术设计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社会,面对市场对艺术设計行业的细分,旧有的教学体系已不能让学生在今后专业发展的前沿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大部分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已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社会需求,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完全与社会需求接轨。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地方高校取消了与时代发展不适应、就业率下滑的专业,因此,建立高校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是我们要思考和研究的方向。[1]
  2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的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目标,根据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应用训练、综合设计能力等,进行有计划的、有层次的、由简入繁的、科学的教学进度安排,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确保让学生在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但从目前来看,许多综合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实训设备投入较少,受到限制,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训场所,导致学生许多新颖独特的想法不能完美表现出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往往是按照预定的教学任务开展教学,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尤其是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在进行实践创作时,往往只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和空间布局等,忽视了对作品在实际运用方面的影响。同时,在与其他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相对单一,尤其是与企业的合作还不够完善,缺乏持久性,导致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此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定位还不够明确,缺少特色专业课程、跨专业的课程、以市场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实践类课程。[2]
  在艺术类实践教学体系中,课程建设规范还不够完善,表现在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比较混乱,没有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来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导致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计划中,缺乏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目标性导向。在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专业教师虽然在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讲前沿、引思考、促创新等方面表现欠缺。
  3 探索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关于构建“跨界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方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跨界”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今及未来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基本方向。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规划、培养模式、教学目标、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评价标准等构成的。在“跨界发展”实践教学体系中,不是单一地以自身为实践教学主体的体系,而是强化多元整合的理念,在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通过教学资源的开放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此外,以构建产、学、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完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3.2 构建“跨界”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
  培养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建立“跨界”性实践教学体系要明确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建立一方面要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竞争力。二是通过开展大范围的教研活动,突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三是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跨界”理念引入与延伸。四是注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3]
  3.3 “跨界发展”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其一,实践教学模式的“跨界”。体现在教学观念上,由过去校内课堂的书本理论为主向课外实践教学空间转化,突破专业壁垒。例如,根据实际授课内容,将与之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拓宽学生的视野,开放相对应的专业工作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设计制作的每一道步骤和程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深入研究的兴趣。
  其二,师资的“跨界”。教师的品质决定着教育品质,没有好的教师,就不会有优良的教育。尤其是在大三、大四的高年级阶段的教学,可以聘请设计师到学校担任兼职专业教师,在校内教师的配合下,共同带领学生完成实践学习,高校和企业联合承担教育职责,在此过程中,企业也可考察高素质人才作为公司、企业的后备力量。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属于本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其三,专业课程的“跨界”。专业课程要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市场动态,以地方经济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建立新型特色实践课程,如特色实践课程建立要结合当地文化优势,从中提取个性化的设计语言和设计工艺,结合现代设计风格和表现手法,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样不但能提升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的设计人才,同时也宣传了城市悠久的历史文明,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此外,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让学生们掌握与专业相關的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学、心理学、市场学等,这些知识的学习辅助了学生的创新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在教学中,要根据专业课的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安排。[4]
  其四,学术的“跨界”交流。首先要注重学科交流,其次要注重国际交流,各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合作办学、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不但有利于国际一流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还能提升高校的国际声誉。另外,鼓励学生多参加国内外的重要赛事,这样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参与实践、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还是检验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4 结语
  大胆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研究工作中合理安排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动态分布,研究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新途径。充分发挥优势专业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实现艺术设计教育,达到实践性教学与社会资源教学同步,培养出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地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忠彬,刘玉娟,张永敏.产教融合背景的教学方法研究[J].职业,2018(32):78-79.
  [2] 田牧.新形势下对艺术设计人才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J].艺术教育,2008(03):122+131.
  [3] 高宇,邵丽平.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8(11):200.
  [4] 饶鉴,余梦瑶.艺术设计人才跨界培养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140.
  作者简介:马可欣(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5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