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校治理视角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化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如何实现从树立高校治理信息化的理念,到顶层设计上如何统筹规划、实现流程协同,再到具体的工作中信息化专门队伍的培养、校内各部门间流程的再造,最后建立起长效机制,达到高校治理的信息化。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研究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建设思路,总结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突出问题,探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治理  信息化建设  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c)-0228-02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内部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技术的革新,高校信息化建设何去何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治理,也给我们带来深思。
  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阶段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从1994年国家投资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开始,按照信息化发展不同阶段所采用技术的特征、服务功能及治理方式来划分,高校信息化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 网络化校园
  这一阶段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开始阶段,主要是完成校园网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如网络的铺设布局、核心机房的建设等基础工程。同时依托良好的基础硬件设施,开发早期的教育应用系统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服务,如开发门户网站、教学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及软件開始慢慢普及,网络进入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影响高校治理的方方面面。
  1.2 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时代和网络时代最大的区别在于各类应用系统的整合上。网络时代各种应用系统都是根据各个部门的需要独立开发,采用技术标准不同,信息资源独立,服务单一。数字化时代则采用更新的技术对高校内部各种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整合,以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链,建设起综合信息门户,打破各系统之间的界限,并提供差异性的服务。数字化时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在高校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有力地提升了高校内部治理水平。
  1.3 智能化校园
  随着近两年信息技术的发展,AI应用的不断普及,高校信息化建设将走入智能校园时代。不同于以往,智能校园将改变校园用户传统的交互协作、资源共享等模式,提高高校的治理能力。总体来说,最终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拥有无处不在的学习分享网络、透明高校的内部治理体系、周到便捷的服务体系的校园。
  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经过了2~3轮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基础建设趋于完善,搭建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平台,开发了教育管理系统和学习软件,“一卡通”在各高校已普及,这对提高高校的治理能力,服务高校中心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信息化建设初期无统一规划、缺乏整合、人机交互不够友善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2.1 信息孤岛大量存在
  在信息化建设中各个系统的初衷主要是以服务部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主,因此在设计之初便独立面向纵向的业务线条,数据流紧紧的握在业务部门内部。但各子系统间又呈相互独立但又紧耦合的状态,由于缺乏对业务部门产生数据的整合,无法与外界共享。造成信息孤岛较多,数据质量和应用有效性不强,数据利用困难。
  2.2 业务流程协调差
  高校业务流程纷繁复杂,特别是涉及到跨部门的工作流程更显繁杂。由于高校特殊的特质因素,工作流程模糊,一旦遇到模棱两可之处,灰色地带之间,师生用户往往就要周旋于各个部门之间而不得其果。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在设计开发系统时从本部门管理角度出发设计流程,很少考虑到跨部门工作流程协同的情况,所以各个部门流程之间没有集成互通,对于用户而言,其业务流程并未得到简化,反而变的更加复杂。
  2.3 人机交互不够友善
  由于各个系统的独立,与“人”相关数据越多,用户需要使用的子系统也就越多,全面获取数据和跨部门服务难度越大。且在整个人机交互过程中,师生用户始终游离在数据产生/交换和业务贯通过程之外,与用户期望值差距很大。
  3  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信息化的本质是高校内部流程的再造,其实施过程是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组织机构和业务模式的过程,以实现内部治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及人性化。特别是在学校综合改革进程中,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起良性的数据、服务生态环境,使得每个业务主体都能成为信息化过程中数据利用、服务实施的生产者和受益者,服务广大师生,促进高校中心工作开展,全面提高高校治理能力。
  3.1 夯实数据基础
  建立完备的数据管理和服务机制,采用 “伴随式”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工作流积来采集数据流,在各种数据的采集、整理、交换、分析和利用工具,以较低的经济成本和学习成本交付用户使用,进而促进工作流的改善。
  3.2 完善流程协同
  结构重组各种业务流程,采用统一数据中心,打破部门间壁垒,梳理跨部门流程,采用高效、便捷的工作流引擎,快速部署和布置实施,支持表单填写、过程审批、流程重构及报表生成等业务,实现跨部门的流程协同。
  3.3 创新服务模式
  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管理模式,并依托信息化技术作为有效手段来管理和疏通内部流程。在具体工作中以数据化和工作流程管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将业务和服务解构、流程和界面分离,形成服务“碎片化”和管理“平台化”,形成创新的服务体验。
  建立业务、服务的“标准化”、“耦合化”和“碎片化”。提高后台的处理能力,变传统的体外循环为体内协同,打造服务标准化,将服务申请前移,提高办事效率。
  4  结语
  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前提,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以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核心,统筹规划,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焦宝臣,刘振昌,张四海,等.高校信息门户的功能定位与实现方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435-439.
  [2]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等.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S1):119-125,131.
  [3] 王力斌,张伟,顿文涛.高校信息化建设演进分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2):148-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48572.htm